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225篇
农学   91篇
基础科学   50篇
  56篇
综合类   683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342篇
园艺   203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茄镰孢霉在欧美杨溃疡病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美杨溃疡病是国内广泛栽种的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品种上新发现的病害,其中分离到的Lonsdalea quercina和Fusarium solani在室内外接种,均可在欧美杨上产生症状,但L. quercina引起的症状更为典型,F. solani在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为了明确欧美杨溃疡病发生过程中2种微生物的关系,通过拮抗试验、接种试验和野外调查,并将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表明,L. quercina和F. solani两者间不具有拮抗关系,L. quercina和F. solani混合接种与L. quercina、F. solani单独接种时所形成病斑的相关系数分别在0.9和0.8以上,L. quercina与病害发生相关性更高,起主要致病作用;F. solani在溃疡病发生中后期出现较多,致病力较低,常常伴随L. quercina发生,扮演着加重病害发生的角色。  相似文献   
992.
1-MCP对贮藏酥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延长贮藏酥梨货架期品质,以酥梨果实为试材,研究了0.5 μL/L和1.0 μL/L 1-MCP 2种浓度对通风库贮藏酥梨货架期品质的影响。处理果实与对照相比,能较好维持原有外观品质;处理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比对照都有所降低。0.5 μL/L处理效果较明显,果实呼吸强度最低比对照降低24%;1 μL/L处理乙烯释放量最低比对照降低53%,0.5 μL/L处理比对照最低下降了31%。1-MCP处理能延缓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0.5 μL/L处理果实硬度平均比对照高4.6%,1.0 μL/L处理果实硬度平均比处理高8.6%;0.5 μL/L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有明显差异,最低可下降13%。综合来看,0.5 μL/L对延长地下通风库酥梨货架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3.
利用非变性电泳与病毒铺膜印迹技术(VOPBA)分离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鳃细胞(FG)上淋巴囊肿病毒结合蛋白,结果显示在FG细胞膜上有分子量为135 kD的蛋白与淋巴囊肿病毒特异结合;对该蛋白切胶回收后进行SDS-PAGE与双向电泳,发现135 kD蛋白由3个蛋白组成,分子量分别为58.3 kD、44.6 kD及37.6 kD;135 kD蛋白SDS-PAGE的VOPBA显示,仅出现37.6 kD的蛋白带,而58.3 kD、44.6 kD蛋白皆不与淋巴囊肿病毒结合。结果表明牙鲆FG细胞上135 kD蛋白是淋巴囊肿病毒的结合蛋白,其37.6 kD蛋白具有病毒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994.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是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1a栽培花卉。因春季播种较早,植株在夏季就开始开花,所以到秋季时出现衰老现象。通过合理栽培以及植物调节剂的控制,能有效控制花期,按节令需要,适时开花,确保节日用花。  相似文献   
995.
‘峰早’是从‘巨峰’芽变中选育出的葡萄新品种。平均单穗质量500 g,果粒圆形,单粒质量9.0 ~ 12.0 g,果皮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左右。果实发育期 47 d左右,7月初成熟,抗病性强,适合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996.
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是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及多种其他实蝇害虫幼虫期重要的天敌寄生蜂。本文研究了该蜂低温储存的适宜虫期、温度和时间条件。结果表明,在5℃条件下12日龄的前裂长管茧蜂受低温影响最小,储存3 d后羽化率达94.67%,与对照的95.33%无显著差异;储存6 d后蜂蛹羽化率下降到70.00%,低于对照但高于其他日龄。相同日龄的前裂长管茧蜂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羽化率逐渐降低,甚至不羽化。为进一步研究冷存对前裂长管茧蜂品质的影响,以储存温度(2、5、8、11和14℃)和储存时间(3、6、9和12 d)为参试因子,对12日龄前裂长管茧蜂冷藏后的羽化率、繁殖子代数、繁殖子代雌蜂数、子代性比、雌蜂寿命、发育历期以及种群趋势指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日龄的前裂长管茧蜂在8℃下储存3 d,其种群趋势指数为29.32;14℃下储存6 d和9 d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32.85和27.04,均高于对照的25.16。因此上述组合是前裂长管茧蜂蛹低温储存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997.
生物絮团对仿刺参幼参生长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仿刺参幼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 采用发酵法培养生物絮团, 在室内塑料水槽中进行为期30 d的幼参培育实验。选择蔗糖作为碳源, 并设置饵料替代(010%15%20%共计4个梯度)和换水频次 (3 d/次和7 d/次两种)正交实验, 分析其对幼参生长、成活及其体内消化酶、免疫性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为生物絮团培育幼参技术确定最佳投饵量和换水频次等参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实验期间处理组淀粉酶(AMS)活性总体均高于对照组, 生物絮团可以提高幼参淀粉酶活性; 15天时, 3 d换水1次并替代15%饵料的处理组幼参体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32.9 U/mg prot)及碱性磷酸酶(AKP, 146.8 U/g prot)活性高于其他3组和对照组(P<0.05); 7 d换水1次且替代20%饵料组SOD(35.3 U/mg prot)AKP酶活性(158.8 U/g pro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30天时, 7 d换水1次且替代10%饵料组幼参淀粉酶和SOD活性均比15 d有所升高, 尤其AKP活性明显升高; 其特定生长率(4.12 %/d)与成活率(98.9%)均最高7 d换水1次且替代15%饵料组体壁中可溶性蛋白含量(10.9 mg/g)最高,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替代10%饵料组(9.3 mg/g)差异不显著。而3 d换水1次且替代20%饵料组幼参成活率(91.8%)最低, 其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其他3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适当降低换水频次和减少投饵量适于生物絮团系统中幼参的生长、存活与可溶性蛋白质积累。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大样本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30株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开花植株,对其根、茎、叶、花等构件的生物量及物质分配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种群花期各构件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4.11%、59.48%、111.21%和64.65%,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其生物量与生物量分配的大小具有相同的规律:叶花根茎。蒲公英植株大小随着根、茎、叶及花生物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形式增加,各功能构件生物量与有性繁殖构件之间均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  相似文献   
999.
福建泉州具有清热功效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当地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通过采集和制作野生植物标本,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泉州区域内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区域内具清热功效的药用植物种类最多,有106 科267 属346 种2 变种,其中有30 科43 属46 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中有记载的中药种类,这些植物分别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清热泻火功效、清热凉血功效、清热燥湿功效和清虚热功效。其中有46 科76 种植物具有抗癌作用;47 科83 种植物可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病。泉州区域内的具有清热功效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多、资源分布广泛、药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聚类分析对我国15个乌骨鸡地方品种的繁殖性能和产地生态因子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繁殖性能对乌骨鸡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5个地方乌骨鸡品种大致可以分为年产蛋个数多、少2大类;依据中心产地生态因子对乌骨鸡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5个地方乌骨鸡品种可以分为产地海拔高、低2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