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22篇
  9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成自勇  张自和 《草地学报》2006,14(3):295-297
以“生态灌溉”的思路研究秦王川干旱灌区苜蓿草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其生态灌溉调控模式;苜蓿在水盐等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态特征、生育阶段水分生产函数及生态灌溉制度;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对灌区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结构及经济效益进行优化配置;构建灌溉水-光合作用-生物产量转化效益及土壤水盐-牧草作物-灌区生态系统协调优化的生态灌溉体系。  相似文献   
62.
日光温室番茄自压微水头软管膜下调亏灌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进行了番茄自压微水头软管膜下调亏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坐果期以轻度水分胁迫T1(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和结果盛期以轻度水分胁迫T3(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最优设计。试验说明,复水后有补偿效应、干物质有利于向果实运移与分配,从而促进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63.
研究盐碱土和人工盐碱土栽培苜蓿(Medicago sativa L.),结果表明:盐分类型和浓度对苜蓿建植初期产草量有明显的影响,据此建立苜蓿减产率与土壤盐分离子浓度的多元线形模型;土壤Na+和Ca2+对苜蓿生长有极显著(P<0.01)的抑制作用,K+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HCO3-、SO42-、Cl-、Mg2+对苜蓿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4.
生态水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水利是人类未来水资源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对于生态水利学涵义及其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在介绍上述成果的同时探讨了推进生态水利建设的措施,并对生态水利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日光温室春夏茬番茄灌溉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日光温室春夏茬番茄的最佳灌溉模式,采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日光温室渗灌、滴灌、小管出流3种灌溉方式下番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渗灌、滴灌较小管出流利于番茄植株的生长;渗灌条件下在番茄苗期、开花着果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土壤水分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7...  相似文献   
66.
小管出流亏缺灌溉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揭示小管出流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张掖市灌溉试验站开展了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小管出流灌溉试验,分析了不同生育期亏水对延后栽培葡萄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外观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延后栽培葡萄耗水模系数占到50%以上,该阶段亏水减产幅度达32.53%;着色成熟期亏水可提高葡萄总糖含量、减小可滴定酸含量,葡萄营养品质总体最优;而果实膨大期亏水则导致葡萄果粒质量减小、酸涩度加重、花青苷含量降低。表明设施延后栽培葡萄产量与品质对各生育期亏水的敏感性不同,深入研究其规律对实现葡萄节水调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沟灌条件下不同水氮处理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旨在探讨西北旱区覆膜沟灌条件下番茄的水肥调控模式,以达到节水、增产、高效与优质的目的。结果表明:采用85%对照灌水量处理(CK)对番茄 市场产量(≥60 g)无显著影响,而65%和45%对照灌水量处理则减产明显;采用3/4当地施肥量(CK)处理对番茄总产量与市场产量影响不显著;减少灌水量处理显著增加番茄的果色指数与硬度,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施氮量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减少施氮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番茄维生素C含量随灌水量与施肥量的降低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WUE),本研究认为采用416.76 mm(85%CK)灌水量及117.6 kg·hm-2(3/4CK)纯氮施用量,为西北旱区覆膜沟灌种植条件下适宜的水肥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68.
调亏对膜上灌春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国家高科技农业“863”课题,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2004年和2005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进行了膜上灌春小麦调亏灌大田试验研究,研究了地膜覆盖(设丰水F(FM)、轻度L(FM)和中度M(FM))、露地(设丰水F(B)和中度M(B))。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覆膜处理春小麦出苗时间提前7~9 d;最大叶面积指数较露地提高12.34%~40.11%,增温1.5~1.7℃;同一水分处理下覆膜丰水处理F(FM)比露地丰水处理F(B)增产54.22%,WUE提高了4.67 kg/(mm.hm2);覆膜中度处理M(FM)比露地中度处理M(B)增产70.46%,WUE提高了4.91 kg/(mm.hm2)。最高产量所需的土壤适宜水分下限为50%~60%,较露地下降10%~15%。将亏缺灌溉与地膜覆盖两种措施相结合,旨在探讨其对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同一水分处理下覆膜小麦不仅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而且茎、叶、穗等器官营养物质的输出率、分配率、转换率均高于露地小麦,相同水分条件下覆膜处理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9.
调亏灌溉对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从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三重目标出发,在甘肃秦王川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水分亏缺下(土壤含水率为60%~65%田间持水量)苜蓿产量较充分灌溉(土壤含水率为65%~70%田间持水量)没有显著差异,而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粗蛋白含量与其余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值均达到了最大,分别达2.10 kg/m3和13406.7 ug/g。  相似文献   
70.
不同微润灌溉处理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膜下滴灌作对照,共设5个处理,研究了微润灌溉条件下不同埋设深度、间距和压力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润灌溉的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趋势异于膜下滴灌;玉米茎粗、株高和产量随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膜下滴灌(CK)的产量最高,与微润灌溉处理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比T1、T2、T3和T4高33.13%、34.48%、26.82%和63.94%;微润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较膜下滴灌高,各处理无极显著差异,最高的为T2处理,且与膜下滴灌有显著差异;微润灌溉有利于玉米籽粒发育,使籽粒饱满,百粒质量增加;在不同的微润灌溉处理下,微润管的埋设深度、间距和压力对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压力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最大,间距对耗水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