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22篇
  9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周浩  成自勇  王铁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21-8622
介绍了农业节水理论,国内外目前设施温室发展取得的成绩和技术进展,重点谈了我国现在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对我国的设施温室节水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
黄河上游刘、盐、八水库移民问题经历了30多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库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水库移民遗留问题是多种要素复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当地环境因素的作用,又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还与移民本身的素质、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和移民政策等有关.分析了移民在目前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灌溉水平低,移民生存、生活和发展经济受到限制所致.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调整农牧业结构、发展生产,加强科技扶持、提高移民素质是解决移民遗留问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3.
生态水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水利是人类未来水资源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对于生态水利学涵义及其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在介绍上述成果的同时探讨了推进生态水利建设的措施,并对生态水利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干旱环境条件下春小麦适度调亏灌溉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干旱环境条件下,春小麦调亏灌溉不仅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16.6%~25.0%),其节水效果亦很显著(14.0%~22.9%)。无论是小麦籽粒产量,收获指数,还是水分利用效率,调亏灌溉处理与充分供水对照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调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外,回归分析发现,试验条件下调亏灌溉春小麦产量与收获指数线性相关,而水分利用效率与收获指数、产量间则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55.
高寒阴湿地区区域水资源并不丰富。开发潜力与不利条件并存,开发程度与利用难度同步。应针对区域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水利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发展小型水利为突破口,分层次实行立体开发,把现有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和提高抗灾能力作为目前和今后水利建设的重点来考虑,从技术措施、经济手段、政策保证几管齐下,全面落实全盲“22274工程”战略。  相似文献   
56.
为了提高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合当地农民种植玉米常见的灌溉方式,对畦灌、膜上灌和膜下滴灌三种灌溉方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制种玉米膜下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畦灌提高了40.7%,较膜上灌提高了46%,且畦灌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57.
结合陕西省大型抽水灌区——交口抽渭的实际,在对交口抽渭灌区全面调查基础上,建立了6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1法和变异系数法分别确定出主、客观权重,再运用博弈论法将主、客观权重进行融合、集化,最终确定出一组合理的综合权重。采用灰色关联理论的理想解法对交口抽渭灌区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开发出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的计算软件,以交口抽渭为实例进行验证,评价软件结果显示:交口抽渭灌区在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年的相对贴近度分别为0,0.1166,0.2468,0.4275,0.6102,0.7783,运行状况级别分别为差、中等、中等、良好、良好、良好。其评价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口抽渭灌区评价级别从差逐渐变为良好,运行状况越来越好,这也符合交口抽渭灌区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软件评价结果可靠,可大幅度提高灌区综合评价的效率。  相似文献   
58.
保护性耕作在黄土高原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已从单纯的平移效仿国外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逐渐过渡到集特色鲜明、因地制宜、传承改革为一体的该区特定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为衰减一些关键温室气体在农田尺度的排放和吸收同样至关重要。在归纳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田水生态过程和防侵蚀效应的内在机制,并重点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对该区重要的土壤温度效应、土壤理化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温室气体的影响和成因。最后还对目前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垄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这将是该区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思路,以期为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开发和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9.
调亏灌溉对荒漠绿洲区滴灌酿酒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13a生酿酒葡萄梅鹿辄(Merlot)为试材,研究调亏灌溉对滴灌酿酒葡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果生长期是酿酒葡萄需水关键期,该阶段亏水减产幅度达28.7%,WUE降低12.8%;新梢生长期适度亏水能提高酿酒葡萄挂果率,达到增产的目的;开花座果期或浆果成熟期适度亏水对产量影响较小,但浆果成熟期适度亏水有利于果实干物质积累,能够使总糖含量提高22.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9.3%,并能保持适量的单宁和花色苷,对提高葡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认为,调亏灌溉条件下,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对亏水的敏感期不同,产量对亏水的敏感期为浆果生长期,而品质则为浆果成熟期.  相似文献   
60.
日光温室番茄自压微水头软管膜下调亏灌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进行了番茄自压微水头软管膜下调亏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坐果期以轻度水分胁迫T1(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和结果盛期以轻度水分胁迫T3(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最优设计。试验说明,复水后有补偿效应、干物质有利于向果实运移与分配,从而促进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