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以6年生的鲜食葡萄"红地球"(‘Red Globe')为试材,研究主梢摘心及副梢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主梢超过第3道铁丝2~3片叶进行摘心,紧靠果穗上部的1个副梢留5片叶摘心,顶端留1个副梢,其余副梢全部抹除,结果枝顶端副梢留不同数量的叶片进行摘心。结果表明:不同的副梢处理方法较对照均提高了"红地球"葡萄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及果皮总花色苷的含量,其中顶端副梢留4或8片叶的果实感观评分最高、且酚类物质含量较高,顶端副梢留4片叶则有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表明陕西渭北地区"红地球"结果枝管理方法为新梢超过第3道铁丝2~3片叶进行摘心,果穗上部1个副梢留5片叶摘心,顶端1个副梢留4片叶摘心,其余副梢全部抹除。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表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对葡萄成熟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葡萄成熟过程中与脱落酸(ABA)的关系,为表油菜素内酯在葡萄上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欧亚种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供试材料,试验共设4个处理:(1)0.4mg/L EBR(24-Epibrassinolide,24-表油菜素内酯);(2)0.4mg/L EBR+20mg/L Flu(氟啶酮)或0.4mg/L EBR+15mg/L NDGA(去甲二氢愈创木酸);(3)20mg/L Flu或15mg/L NDGA;(4)喷清水对照(CK)。在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转色10%,转色50%,转色100%及成熟),研究EBR处理对葡萄果实成熟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分析EBR在调控葡萄成熟过程中与ABA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EBR处理可显著提高成熟葡萄果实还原糖以及浆果果皮中总酚、单宁和花色苷含量,降低其可滴定酸含量,其果实还原糖含量以及果皮中总酚、单宁和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3.3%,6.4%,9.5%和18.5%,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了5.9%;EBR+Flu处理和EBR+NDG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成熟葡萄的还原糖、总酚和花色苷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其还原糖、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5.3%,11.2%,5%以及16.5%,12.5%,21%,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了12.7%和19.5%,对单宁含量的影响与EBR处理无明显差异;Flu和NDGA处理葡萄果实的还原糖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结论】EBR处理可以促进葡萄果实的成熟以及总花色苷的合成,使用ABA生物合成抑制剂时,EBR对于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3.
生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生草对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采集葡萄试验园行间播种高羊茅、紫花苜蓿、白三叶草区域不同土层土样,以清耕土样为对照,对土样中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呈递减趋势;生草区域土壤微生物总量普遍高于清耕(对照),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数量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0%以上,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不到1%;紫花苜蓿处理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是其他3个处理的1.15~2.23,1.10~2.17,1.70~3.21,1.03~1.30倍;过氧化氢酶随土层的变化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发现,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微生物未表现出相关性外,其他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绝大部分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得出,葡萄园生草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其中行间播种紫花苜蓿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4.
干旱胁迫对酿酒葡萄赤霞珠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两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受不同梯度干旱胁迫后,其形态指标、光合生理、光合色素含量等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干旱胁迫可以显著降低赤霞珠葡萄的植株生物量,且胁迫程度越深,对植株生长影响越大;②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有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呈现先降低、但最终上升而累积的现象,葡萄光合作用能力随胁迫程度的加重而下降;③叶绿素含量随胁迫程度加深而降低,叶绿素a/b的值则较稳定.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行间生草对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在葡萄园行间分别种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分别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采集葡萄园行间种草区0~40 cm土样,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清耕(对照)相比,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处理之间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差异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生草处理土壤细菌含量在开花期最高,放线菌含量在萌芽期最高。与清耕相比,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C(SMBC)和土壤微生物N(SMBN)含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与高羊茅、清耕(对照)处理土壤SMBC和SMBN含量差异总体上达显著水平(P<0.05),而高羊茅处理与清耕土壤SMBC无显著差异,SMBN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行间生草可以改善土壤的微生物学指标,其中以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对霜霉菌侵染葡萄叶片的影响,为探究葡萄霜霉病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欧亚种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L)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叶片为材料,在霜霉菌侵染离体葡萄叶片的初期,研究不同浓度的EBR处理(0.1、0.5和1.0 mg·L~(-1) EBR)对葡萄叶片霜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霜霉菌菌丝生长、孢囊梗的形成、气孔周围孢子数量、葡萄叶片气孔开度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EBR各处理均显著抑制了接种霜霉菌0.5 h后葡萄叶片气孔开度,以及接种后1 d和2 d病菌菌丝的发育。0.5和1.0 mg·L~(-1) EBR处理均显著抑制了接种霜霉菌0.5 h后叶片气孔周围的游动孢子数量和3 d后菌丝体在侵染区域的覆盖面积;接种4 d后,EBR各处理均显著抑制了霜霉菌孢子囊数量以及叶片发病率与病情指数,且0.5 mg·L~(-1)和1.0 mg·L~(-1) EBR处理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幅度最大,发病率分别比CK降低51.4%和45.0%,病情指数分别降低71.2%和62.9%。总体而言,0.5 mg·L~(-1)和1.0 mg·L~(-1) EBR处理抑制霜霉菌生长发育较为显著,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5 mg·L~(-1) EBR处理的叶片脱落酸(ABA)、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含量与CK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气孔孔径与SA含量,ABA含量与J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BR处理提高了葡萄叶片抵御霜霉菌侵染的能力,可能与其抑制病菌发育,改变寄主内源激素含量,从而促进气孔关闭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7.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与葡萄酒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方法】在酿酒品种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凯氏定氮法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分析各处理葡萄果皮、果肉、种子及葡萄酒中的总氮、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结果】除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外,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果皮、果肉及种子中的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果实中不同部位总氮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差异,种子中总氮含量最高,占葡萄果实总氮含量的41.6%,果肉与果皮分别占总氮含量的33.9%及24.5%;葡萄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占总氮含量的46.0%,种子、果肉及果皮中可溶性蛋白质分别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总含量的50.9%、33.9%及15.2%;葡萄酒中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高羊茅和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果实中氨基酸总含量升高,白三叶草处理使其降低,但均无显著差异,各处理葡萄果实中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5.9%—56.9%,其次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6.4%—24.2%。行间生草使葡萄酒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升高,其中高羊茅处理最高,其次是紫花苜蓿处理,这两种生草处理与清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葡萄酒中的氨基酸,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90.11%—92.45%。【结论】行间生草使葡萄果实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总体提高了葡萄与葡萄酒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有利于提高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28.
行间生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和土壤微生物熵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显著降低了速效磷含量;而高羊茅处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清耕。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处理土壤微生物量C含量分别比清耕增加65.2%,61.6%和6.7%;微生物量N含量分别比清耕增加53.6%,52.4%和15.0%。各生草处理土壤微生物熵均显著高于清耕,但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与清耕之间无显著差异。微生物学指标总体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磷和速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碱解氮、全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量C、N和微生物呼吸强度、微生物熵重要的直接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29.
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气臭氧层的不断破坏引起了地球表面紫外线-B(UV-B)辐射强度不断增加,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试验以酿酒葡萄(V.vinifera. L)“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材料,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通过增加不同强度的UV-B辐射,研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植物的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后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均呈双峰型,且日变化平均值表现为低辐射(T1,10.8 μW/cm2)处理组>对照组(CK)>高辐射(T2,25.6 μW/cm2)处理组,而水分利用效率则表现为对照组(CK)>低辐射(T1,10.8 μW/cm2)处理组>高辐射(T2,25.6 μW/cm2)处理的变化趋势。同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与UV-B辐射强度和照射时间有关,适当增加一定剂量的UV-B辐射对葡萄光合作用不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30.
‘西拉’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桂蓉  惠竹梅 《西北农业学报》2019,28(10):1657-1665
为了分析‘西拉’(Syrah)葡萄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的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与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关系,以山西临汾地区‘西拉’葡萄5个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测定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还原糖、总酸以及葡萄果皮酚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转运蛋白、单糖转运蛋白以及糖代谢相关酶(蔗糖合酶、蔗糖磷酸合酶和转化酶)等15个基因的表达量以及可溶性糖(葡萄糖和果糖)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葡萄糖、果糖质量分数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增加,己糖转运蛋白合成基因 VvHT1表达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果实发育的后期下降较快; VvHT2和 VvHT5表达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VvHT3和VvMSA的表达量呈"降-升-降"的趋势,两者的表达量均在花后71 d最高。蔗糖运输蛋白(VvSUC11,VvSUC12,VvSUC27)合成基因的表达模式在发育过程中存在差异,VvSUC11和VvSUC12表达水平上调,VvSUC27呈下调的表达趋势。蔗糖转运蛋白、转化酶和单糖转运蛋白等的协同表达促进‘西拉’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的积累,在‘西拉’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