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理论上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应包含区域内所有的林地、林木和森林,能为林地保护利用、林业规划编制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实际应用中,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却未能包含所有的森林资源,未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比较现有的林地概念,分析了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中森林资源不全的原因,并提出了区划森林资源时应“地”“林”分离,规划林地时应完善《土地分类标准》中的林地分类,将土地分为农用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四类等相关建议,以切实发挥森林“一张图”在林业保护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2.
利用吉林省1980~2014年春玉米产量、生育期以及逐日气象资料,从春玉米生长发育的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需水量和需光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出发,构建春玉米生长季逐旬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经过与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以及回归分析,根据气候适宜度指数建立7~8月逐旬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吉林省春玉米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各时段建立的产量预报模型均通过0.01水平的有效性检验,能够客观反映春玉米生长期内气象要素状况;各预报模型的历史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均大于88.9%,均方根误差小于15.0%;历史回代拟合的气象产量与实际气象产量在年际变化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相关性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1981~2011年间各旬单产趋势预报准确年份在21年以上。各时段预报模型对2012~2014年的外推预报结果不稳定,准确率分别在97.0%、88.5%、66.8%以上,趋势预报2014年不准确。总体上,建立的产量预报模型可为吉林省春玉米产量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3.
利用1961~2015年吉林省均匀分布的46个气象站的逐日霜观测资料,采用M-K突变分析以及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对全省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平均初霜日为9月25日,终霜日为5月8日,无霜期为139天。全省及各区域平均初霜日呈推迟趋势、终霜日呈提前趋势、无霜期呈延长趋势,且几乎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初霜日东部最早、西部最晚,终霜日东部最晚、西部最早,由此导致无霜期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的变化规律。全省平均初霜日和终霜日分别在1973年和1993年发生气候突变。从逐站点变化情况看,全省半数以上站点的初霜日的推迟趋势、终霜日的提前趋势和无霜期的延长趋势均通过了0.05水平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24.
江西省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成效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省中央财政森林抚育复位样地、重点样地和参与补贴政策的林场职工及林农为研究对象,采取固定样地监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抚育补贴政策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障对策。结果表明:补贴政策能促进、优化森林抚育经营,可间接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木材产量,带来经济效益;可改变林地土壤环境,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可深化森林抚育理念,提高公众满意度,促进参与主体增收。  相似文献   
25.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讨论了新形势下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在教学实践方面,优化课程的设计;强化对实验的管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生产实习做到严格要求。在专业技能方面,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的活动,强调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6.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拉水样白色粪便、厌食、极度虚弱、法氏囊和肾脏病变 ,胸部、腿部肌肉出血 ,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为特征。笔者对本市某一养鹅户送来的 5只病死雏鹅进行解剖诊断 ,随后跟踪到实地了解以及进行实验室诊断 ,认为是雏鹅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 ,经采用蒲公英等中草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及临床症状 2 0 0 2年 2月 18日 ,鹰潭某养鹅户购进雏鹅 6 0 0羽 ,饲养到 3月 3日开始观察到鹅群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闭目无神 ,少数雏鹅开始腹泻拉水样白色稀粪 ,3月…  相似文献   
27.
徐昕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62-162
为验证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对白菜菜青虫的防效,进行了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白菜菜青虫试验,结果表明,施用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96~192g/hm2可有效防止菜青虫对白菜的危害,持效期达14~21d,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湖北省坡耕地现状分析及宜耕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芳  高宝林  李杰  刘琨  徐昕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418-422,429
坡耕地是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侵蚀的策源地和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为探究湖北省坡耕地资源现状及其宜耕性,利用GIS技术,构建了湖北省坡耕地的坡度、土壤侵蚀、土壤剖面构型和理化特性等数据库,筛选耕地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pH值和土壤侵蚀程度5个代表性指标,采用“限制因子法”对湖北省全域坡耕地进行了宜耕性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坡耕地总面积为9 438.64 km2,占总耕地面积的18.87%,不宜耕坡耕地总面积为2 178.36 km2,占现有坡耕地面积的23.08%;砾石含量和坡度过高是造成坡耕地不宜耕的主要因素,其中砾石含量>15%的坡耕地总面积为1 205.72 km2,坡度≥25°的坡耕地总面积为1 097.32 km2;其次不宜耕主导因素是土壤过酸,pH值≤4.5造成坡耕地不宜耕的面积为669.60 km2,土壤侵蚀严重(极强烈以上侵蚀强度)和土层浅薄(土层厚度<30 cm)造成的不宜耕坡耕地面积分别为336.48 km2...  相似文献   
29.
由于我国自动化专业开展的时间比较晚、研究水平比较低,许多自动化专业的理论专著都以英语为主,如果不能够熟练的运用英语进行阅读和思考,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为此,在自动化专业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在今后开展从事自动化相关工作时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0.
徐昕  李富强 《农学学报》2015,5(4):111-114
麻是最早被使用的纺织原料,作为越人的后裔,广西植麻用麻历史悠久,但是未曾有专文论述。文章在考古实据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考证了广西植麻用麻的历史。广西的麻纺织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此后,它不断得到发展。在汉代,麻已普遍称为人们的衣着用料,且用作纺织纤维的种类较多,有大麻、苎麻、黄麻和蕉麻。在宋代,从选材、脱胶、灰冶、上浆及织作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工艺,以苎麻为主,兼有蕉麻。此时织物称为贡品及闻名的商品四处流通,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广西麻织史的回顾,对了解古代广西的纺织面貌及社会经济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