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影响鸡的产蛋量和蛋品质。本研究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标准株M41人工感染21日龄700只海兰褐雏鸡,使其发病。接种病毒前后在饮水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清瘟败毒颗粒,以清瘟败毒散为对照治疗组,观察不同处理鸡的临床症状、发病率、病理变化和死亡率等。结果表明:饮水中添加0.z5%o清瘟败毒颗粒,对IBV标准株M41的攻毒保护作用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清瘟败毒颗粒低剂量治疗组与高、中剂量治疗组及清瘟败毒散治疗组之间差异显著,因水中添加0.5‰清瘟败毒颗粒,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治疗作用明显,治愈率达88.00%,显著高于清瘟败毒散治疗组(P〈0.05)。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分别测定了两种病毒性关节炎活疫苗ZJS株和S1133株的TCID50。其中ZJS疫苗株的TCID50为104.5TCID50/羽份,S1133疫苗株的TCID50为103.5TCID50/羽份。通过进一步的攻毒保护实验,证实ZJS疫苗株对SPF鸡的临床保护力明显优于S1133疫苗株。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清瘟败毒颗粒剂制备过程中黄连、黄芩提取工艺的优选,辅料种类和用量的选择,制剂成型及初步稳定性的考察,确定了清瘟败毒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黄连加10倍、8倍、8倍水,煎煮3次,分别煎煮1.5h、1.5h和1h;黄芩加8倍、8倍、8倍量水,煎煮3次,均为1h;其余12味,加水温浸1h,煎煮2次,第1次加10倍水,煎煮2h,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08~1.10,合并所有稠膏和黄芩苷粉,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确定产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清瘟败毒颗粒在聚酯/铝/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的包装下,其长期稳定性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显示产品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4.
单诺沙星脂质体在蛋雏鸡血浆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静脉注射和内服两种给药途径给予健康蛋雏鸡甲磺酸单诺沙星溶液和甲磺酸单诺沙星脂质体混悬液(剂量为5 mg/kg).结果显示,两种剂型静注给药的药时数据均符合无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α 0.349 6、0.351 8 h;T1/2β6.411 4、8.193 2 h;AUC3.799 7、5.066 0 mg/(L·h);CLβ1.723 2、1.131 7 L/(kg·h).两种剂型内服给药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 Ka0.301 7、0.524 4 h;T1/2K 4.479 2、5.021 7 h;AUC 3.284 4、4.610 6 mg/(L·h);Cmax 0.483 8、1.054 8 mg/L;Tp 1.287 3、1.936 2 h;生物利用度分别为86.44%、91.01%.可见这两种剂型的静注与内服给药的体内药动学特征不同.与甲磺酸单诺沙星溶液相比,甲磺酸单诺沙星脂质体血浆半衰期延长,达峰浓度高,有效浓度维持时间持久,内服生物利用度提高.  相似文献   
75.
为准确测定银黄颗粒制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建立了一套运用HPLC进行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测定的简便方法。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基键合硅胶柱(4.6mm×250mm;5μm);绿原酸检测波长为327n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10:90);黄芩苷检测波长为274nm;流动相,甲醇-水-0.29/6磷酸(50:50:0.2),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样品处理简便、色谱分离度和重现性好的特点,可用于银黄颗粒制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准确测定,以实现对银黄颗粒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