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日本的农业生产传统以稻米为主。战后,由于单一经营的不利,种植业停滞不前,但畜牧业却有相当的发展,并因此相应地发展了一些人工草地,也改良了一些天然草原。但和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远不能适应要求。为此,日本政府在1950年制订了新“草地法”保护和鼓励草地生产。1961年制定了“农业基本法”,提出在水稻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要缩小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草地改良和利用面积,加速发展畜牧业。1969年制订的七十年代农业发展规划,规定要将200万公顷稻田改建为人工草地和饲料作物地,并要将北海道发展成畜牧业地区。目前这一规划已经完成,北海道已成为日本最大最重要的草地畜牧业区域。读者通过本文可从总的方面瞭解北海道农业生产的这一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92.
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能量水平,在肉用仔鸡的饲料中普遍推行添加油脂。但迄今有关在饲料中添加油脂的研究大都是研究能量的和用率,而从营养学角度研究油脂的氧化程度对鸡的影响则尚少。这次作者以油脂在氧化初期生成的过氧化物量作为指标,将氧化程度不同的大豆油配合在肉用仔鸡的饲料中,研究油脂的氧化程度对肉用仔鸡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介绍的事例是饲养规模不太大,但与土地的联系密切,并将种猪纳入全年饲喂粗饲料体系的低成本生产商品猪的农民养猪户。该户农民全家六口,劳动力两人(夫妻),经营水稻种植和养猪。目前饲养繁殖母猪40头,属于长期经营(自己养种猪,生产仔猪并育肥肉猪)。  相似文献   
94.
<正> (4)施肥管理技术冲绳县的草地开发是以迄今不能作为农业耕地而利用的地方为主要对象,这些地方的土壤肥度低,因此,尤要强调豆科牧草的施肥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对以禾草为主的草地,施入氮肥最为重要,但对以豆科牧草为主的草地,施入氮肥以外的其他肥料是重要的,施肥的立足点应放在发挥豆科牧草固氮能力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95.
植物的茎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尤其是豆科牧草,其中苜蓿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使之凝聚时的粒子大,易于分离,又因其苯酚含量少、可延迟褐变发生,所以能得到品质好的浓缩叶蛋白(LPC)。当前从健康角度重新评价了植物蛋白,其典型是大豆蛋白质、小麦蛋白质。与动物蛋白相比,这  相似文献   
96.
<正> 前言一般认为,豆科植物在通过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时,受环境条件(空气、水、光、地质、土壤反应、肥料和微量元素等)所影响。本文就苜蓿的光强度和根瘤菌接种效果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关于蛋鸡的强制换羽,以查清诱发换羽方法与产蛋性能之关系为目的的研究内容已有很多报道,但是,有关强制停产后控制重新产蛋的报道很少。本文介绍这次采用禁食禁水法使蛋鸡停产后,通过光照处理如何去控制重新产蛋的研究结果。 (方法)试验鸡约为16月龄,饲养在用空调将舍内温度全年控制在20~25℃的无窗鸡舍。1~4  相似文献   
99.
一、前言经营奶牛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育成青年母牛,但在大规模舍饲时,因粗料不足或不能充分运动等,往往难以实现.为了消除这一障碍,促进奶牛业生产的稳定发展,1965年后,日本全国建立了38个示范牧场,每年春至秋季在这些牧场里放牧牛群.这些青年母牛在转场时,由于环境的急剧变化,常会引起暂时的发育停滞,并给以后的发育和繁殖等造成不良影响.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在转场前曾进行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有效利用夫开发资源,本文研究了给蛋鸡饲喂烈性酒副产品——大麦烈性酒干统糟(DDGS)对产蛋成绩的影响。材料和方法试验一将1982年5月孵出的星杂288母鸡250只分为五组,每组50只,重复试验2次。从360日龄开始调查以后120天(分4期,每期30天)的产蛋情况。供试饲料及调查结果列于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