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8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78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益生菌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小肠黏膜形态、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14日龄健康黄羽肉鸡3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添加3%、6%和9%发酵棉粕,研究不同添加量对肉鸡生长前期(14~28日龄)、中期(29~45日龄)、后期(46~65日龄)各阶段小肠黏膜形态,中、后期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后期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与Ⅰ组相比,Ⅲ组黄羽肉鸡前、中、后期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极显著提高31.90%、25.17%、49.41%(P<0.01),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9.42%、11.31%、10.83%(P<0.01),V/C极显著提高45.65%、41.19%、67.84%(P<0.01);空肠绒毛高度极显著提高28.72%、28.38%、27.61%(P<0.01),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下降6.65%(P<0.05)、6.18%(P<0.01)、7.37%(P<0.01),V/C极显著提高37.84%、36.69%、37.82%(P<0.01);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提高76.64%、40.36%、67.20%(P<0.01) ,隐窝深度显著降低4.09%、6.07%、6.02%(P<0.05),V/C极显著提高83.79%、49.27%、78.26% (P<0.01)。②中、后期Ⅳ组黄羽肉鸡CD4+/CD8+显著提高42.86%、34.95%(P<0.05)。③随着发酵棉粕添加量的增多,黄羽肉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乳酸菌的数量逐渐增多,且差异越来越明显,除Ⅱ组十二指肠和空肠段外,其余各组的各肠段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逐渐减少,且差异越来越明显,除Ⅱ组十二指肠段外,其余各组各肠段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综上所述,6%发酵棉粕组在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V/C,降低其隐窝深度方面都优于3%、9%发酵棉粕组,而9%发酵棉粕组在提高CD4+/CD8+、肠道乳酸菌数量和降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方面优于3%、6%发酵棉粕组。  相似文献   
32.
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21日龄健康黄羽肉公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Ⅰ组和Ⅱ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含6%棉粕的基础日粮,Ⅰ组饲喂含6%嗜酸乳杆菌发酵棉粕的试验日粮,Ⅱ组饲喂含6%棉粕和7×104 CFU/g嗜酸乳杆菌的试验日粮。结果显示:①42日龄时,各组间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64日龄时,Ⅰ组的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7.69%、20.59%和5.77%(P<0.05),脾脏中白细胞介素-10(IL-10) mRNA表达量极显著提高了449.37%(P<0.01)。Ⅱ组脾脏中γ-干扰素(IFN-γ)和IL-10 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53.45%和255.70%(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脾脏中IL-10 mRNA表达量提高了54.45%(P>0.05)。②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组血清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分别显著提高了8.26%和22.13%(P<0.05),肝脏T-AOC显著提高了22.34%(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血清T-AOC显著提高了27.25%(P<0.05)。64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Ⅰ组血清、肝脏T-SOD活性分别极显著提高了10.17%、26.17%(P<0.01),血清GSH-Px活性显著提高了20.45%(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血清、肝脏GSH-Px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9.45%、21.23%(P<0.05),肝脏T-SOD活性极显著提高了18.41%(P<0.01)。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发酵棉粕可以显著增强黄羽肉鸡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嗜酸乳杆菌对黄羽肉鸡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33.
指出林权制度改革对禄劝县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4.
淮北地区中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春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举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02-103
介绍了小麦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及春季管理要点,为淮北小区小麦种植户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5.
<正>禄劝是云南省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以微耕机为代表的农业机械已成了农村重要的生产力。据2012年统计全县已拥有各型微耕机2.2万台,占昆明市微耕机总量的39%,占禄劝农业机械总动力的62%,占耕整机械总动力的99%。以微耕机为代表的农业机械拥有量已从昆明市的末端迈入前列。分析禄劝微耕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对促进农机事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禄劝微耕机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引导是禄劝微耕机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尤其是以农机具购置补贴为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医学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了开展知识服务的具体措施,包括构建医学知识库和建立知识服务的渠道。  相似文献   
37.
畜禽生产水平日本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速度快,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畜禽生产水平高,周转快。据报道,日本商品猪出栏率高达189.8%,是发达国家的1.4倍,仅次于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三位;猪料肉比2.7:1,150—180天可以养到100千克重;平均每头胴体重74千克。奶牛生产1千克奶,耗配合饲料0.4千克,牧草近1.6千克;平均每头年产奶量5000千克,比一般发达国  相似文献   
38.
<正> 青紫蓝兔,译称智利兔,青智利兔、山希涯兔、琴其拉兔,青琪拉兔、金基拉兔,我国广大群众又称之为山羊青兔或青林子兔,因其毛色酷似智利安第斯山脉所产的一种珍贵毛皮动物——毛丝鼠(Chin-chilla)而得名.一、类型青紫蓝兔有标准型、大型、巨型及苏联青紫蓝兔等四个类型,各类型来源不尽相同.标准型有人又称之为小型,是法国养兔家戴葆斯基用嘎伦兔(即灰色野兔,毛色似鼠灰色)分别与蓝色贝韦伦兔和喜马拉雅兔杂交,接着把这两个杂交后代进行杂交,然后再把新型的仔兔固定下来育成的.育成后于1913年首次在法国展出.为了改进皮毛颜色和波浪花纹,以后又引用了其它品种,如引进棕色黑兔(TheBlacktan)而育成了银狐兔.大型青紫  相似文献   
39.
1991年在新疆兵团农8师122团场选用新疆122型断奶仔猪24头,分基础日粮组(对照组),基础日粮+三十烷醇组(三十烷醇组),基础日粮+高铜组(高铜组),基础日粮+三十烷醇+高铜组(综合组),进行了60天的肥育增重试验。试验结果: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照组与三十烷醇组间差异极显著(P<0.05),对照组与高铜组和综合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三十烷醇组、高铜组、综合组分别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35%.65.71%,64.29%。结果表明,三十烷醇和高剂量铜对生长肥育猪确有生长促进作用,二者同时作用于猪体仍有生长促进作用,但无可加作用,说明高铜和三十烷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0.
现在有不少养殖户认识到利用优良牧草饲养家畜、家禽的好处,并已涌入种草养畜禽的行列。但怎样利用优良牧草喂养畜禽才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这其中是有技巧的。在饲喂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定时给料:每天固定时间给畜禽喂料,白天多喂草料,晚上多喂精料,使畜禽形成条件反射,这样可以提高饲草的利用率。先粗后精:即先喂粗饲料,后喂精饲料。利用这种方法饲喂畜禽时,对它们的消化是很有好处的。在采食高潮过后,食槽里还应留有少量的青粗饲料,以便其自由采食。由少到多:更换牧草品种时,应由少到多,逐渐过渡,让畜禽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突然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