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4篇
  19篇
综合类   13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简单介绍了天津蓟县发展有机果品生产的必要性,说明了蓟县已具备大力发展有机果品生产的条件,但是任重而道远;简要概括了建设有机果品生产基地的主要措施,即必须首先建立和实施5个体系:有机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质量技术服务体系、贮运保鲜技术体系、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产销一体化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62.
河北核桃叶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3个河北核桃优系(罗汉头、南安庄、艺核1号、C12、J16、M3、H12、C15、M10、MB、C13、M9、A7)的叶片为材料,比较了高盐低pH法(2%PVP40,3%PVP40)、SDS法(0.5%,1%,1.5%)和CTAB法(2%,3%)提取基因组DNA的效果,旨在筛选出适合河北核桃DNA提取的最佳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河北核桃的分子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对所提取的DNA样品进行检测,比较所得DNA的纯度和质量。结果表明,几种提取方法均能提取到核桃叶片的基因组DNA,其中含3%PVP40的高盐低pH法所提取的DNA浓度适中,蛋白质、RNA、多糖等去除彻底,无降解且OD260/OD280值为1.86,确定3%PVP40的高盐低pH法为河北核桃叶片DNA提取的最适方法。  相似文献   
63.
为揭示核桃的抗寒机理,研究了低温逆境下不同抗寒性核桃(Juglans regiaL.)品种展叶期叶片细胞中第二信使Ca2+的分布变化.试验材料为抗寒性较强的核桃品种‘哈特雷’和抗寒性较差的‘晋龙2号’展叶期1年生枝的顶端幼叶,将枝叶于1℃低温下分别水培处理3、12、24、48和72 h,以未经低温处理的叶片作为对照,采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定位观察叶肉细胞中的Ca2+分布.结果表明,展叶期核桃幼叶细胞中Ca2+主要分布于液泡和细胞间隙中,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中也有较多Ca2+分布,基础细胞质中Ca2+含量较少.1℃低温可使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Ca2+浓度迅速升高,在低温处理24h时,抗寒性较强的‘哈特雷’细胞中游离Ca2+浓度开始下降,处理72 h时基本恢复到静息态水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不大,叶片无明显冷害症状;而抗寒性较差的‘晋龙2号’叶片的细胞质、线粒体及细胞核中Ca2+浓度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到处理72 h时细胞超微结构冷害明显,部分幼叶叶缘呈水浸状.可见,低温逆境下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叶肉细胞质中出现短时间的Ca2+高峰,随后能恢复到静息态水平;而抗寒性差的品种难以恢复,不能完成第二信使的信号传导过程,最终导致细胞和组织冷害.因此,低温逆境下能否恢复第二信使Ca2+的稳定平衡与核桃的抗寒性密切相关.此外,低温处理12 h后核桃幼叶的叶绿体被膜上普遍出现Ca2+沉淀,推测此时叶绿体可能起着临时贮存Ca2+的作用,以促进细胞质中Ca2+浓度回落到静息态水平;线粒体可能也具有此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中亚地区植被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气候如何影响植被在中亚地区的生长模式尚不清楚。基于2000—2017年中亚地区遥感植被指数,结合气象、地形和中亚人口数据,研究了近18年中亚地区植被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确定了植被变化与不同因子的相关性并大致预测植被未来长势。结果表明,2000—2017年中亚地区整体植被呈降低趋势,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且植被沿山脉分布,西坡比东坡植被长势旺盛。2010年整体植被由退化趋势转变成改善趋势。降水和温度对植被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植被对降水的响应比温度的更敏感。未来中亚地区植被整体上呈现改善的趋势。此外,不同地理分区,人类活动对植被也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65.
66.
美人梅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人梅为蔷薇科梅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宫粉型梅花和紫叶李的杂交种.近年来,华北各地陆续有引种栽培.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果树矮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枝叶特征与果树矮化性的关系,激素含量、酶含量和活性与果树矮化性的关系,水势与果树矮化性的关系,对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无公害农产品中种植业产品检测目录发展历程的回顾,重点介绍了当前无公害种植业产品检测目录的提出背景、基本情况及评估内容,为更好地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的动态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9.
适于AFLP分析的柿树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柿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提取液中含100mmol/LTris-HCl(pH8 0),20mmol/LEDTA,1 4mol/LNaCl,2%CTAB,1%PVP-40,10mmol/LNa2S2O5及100mmol/Lβ—巯基乙醇(用前加入)的改良CTAB法,可有效去除单宁、酚类、色素等,提取的柿叶片DNA质量和纯度较高,可用于AFLP分析。  相似文献   
70.
为明确木薯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花生品种‘粤油256’为试验材料,在木薯间作花生种植模式下,设置5个木薯施氮水平(0、90、135、180、225 kg/hm2),共5个处理,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随着木薯施氮量的增加,木薯和花生的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以木薯施氮量135 kg/hm2(N135)产量最高,分别为木薯鲜薯23.86 t/hm2和花生荚果2 027.5 kg/hm2,较N0分别增加了17.9%和23.9%,所有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N0相比,N135处理下木薯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茎粗、薯数均表现为增加,花生单穴生物产量、百果重、百仁重也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木薯增施氮肥,花生饱果期的叶面积指数在3.72~4.64,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透光率在7.09%~11.73%,其变化趋势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