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8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在盆栽条件下,以等量不同种类氮肥作基肥施用于油菜,硫铵的利用率为58.66%,碳铵为55.94%。在添加ASU后,利用率分别为63.83%和59.10%,比不加ASU的提高5.17%和3.16%.植株中基肥氮在籽粒中的比率,硫铵的为67.88%,碳铵的为66.13%;添加ASU后,分别提高到74.52%和73.54%,表明油菜所吸收的氮大部分用来形成籽粒;同时在基肥中添加ASU后叶片中的氮素比率相对减少,说明ASU有利于氮向籽粒运转,碳铵尤为明显.用15N-碳铵作追肥施于油菜表土层,其利用率为27.40%,仅为基肥的50%左右,说明碳铵作基肥深施显著优于追肥。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农药行为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农药在土壤中行为的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和应用现状发展历史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现有的模型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类。  相似文献   
13.
盆载条件下,用^1^5N-尿素测定了油菜角果成熟期荚中氮的运转,于开花后三个不同时期,将^1^5N-尿素涂布于油菜主轴基部荚的表面,植株成熟后测定不同部位荚的荚壳和籽粒的含N量和^1^5N丰度,计算施用N的回收率,荚中为中为79.1%-84.3%,其中标记荚为75.3%-80.4%。开花后4周施用的N从标记荚的回收率低于开花后2周和6周施用N的回收率,吸收的尿素N大部分运转至籽粒,其分配比例随施用  相似文献   
14.
15.
Cultivatingryegrassinredsoilsandapplicationofryegrassasagreenmanuretoredsoilshavebeendemonstratedtobefeasiblefortheameliorati...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农药在土壤中行为的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和应用现状发展历史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现有的模型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加有黑麦草的土壤样品在不同培养时间产生的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和氨态氮数量的变化,研究了有机氮在二种红壤中的矿化动态,有机氮在红壤中的矿化结果主要是铵的生成和氨的挥发,培养后5d,明显发生铵的释放,红砂土在培养后15 ̄20d铵的释放达到最大值,黄筋泥则是在培养后30 ̄35d。在培养的前20d,红砂土中铵的释放多于黄筋泥,但在30d后,情况相反,培养期间有机氮矿化释放的氨用2%硼酸溶液吸收  相似文献   
18.
晚秋给两年生未结果温州蜜柑盆栽苗饲喂~(14)CO_2,随后测定不同物候期柑桔苗各器宫的~(14)C同化物的放射性总后度、比活度、~(14)C可溶性成分及氨基酸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次年新器官生长前,~(14)C同化物主要由叶片向根部运转,~(14)C总活度在根系中的分配达50%以上.从标记后半个月到休眠期,所有器官包括秋叶的放射性比活度增加,唯有春叶比活度明显降低,秋叶却能从春叶中获得养价补充.次年5~11月,新梢生长动用约1/5的14C同化物,同时地上部其他器官的~(14)C分配减少约8.57%,根部减少5.45%,表明新梢生长所需养分主要来自地上部.可溶性~(14)C随年周期进程不断减少.可溶性成分中氨基酸相对含量以新器官和生长期间的器官为高.韧皮部的放射性比活度明显高于木质部,氨基酸含量也以前者为高.  相似文献   
19.
盆栽条件下,用~(15)N-尿素测定了油菜角果成熟期荚中氮的运转。于开花后三个不同时期,将~(15)N-尿素涂布于油菜主轴基部荚的表面,植株成熟后测定不同部位荚的荚壳和籽粒的含N量和~(15)N丰度,计算施用N的回收率,荚中为79.1%-84.3%,其中标记荚为75.3%-80.4%。开花后4周施用的N从标记荚的回收率低于开花后2周和6周施用N的回收率。吸收的尿素N大部分运转至籽粒,其分配比例随施用时期的推迟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加有黑麦草的土壤样品在不同培养时间产生的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和氨态氮数量的变化,研究了有机氮在二种红壤(红砂土和黄筋泥)中的矿化动态.有机氮在红壤中的矿化结果主要是铵的生成和氨的挥发,培养后5d,明显发生铵的释放,红砂土在培养后15~20d,铵的释放达到最大值,黄筋泥则是在培养后30~35d.在培养的前20d,红砂土中铵的释放多于黄筋泥,但在30d后,情况相反.培养期间有机氮矿化释放的氨用2%硼酸溶液吸收,以这种形式损失的有机氮,红砂土多于黄筋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