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0篇
  15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盐酸酸化法来去除4种不同利用方式黄棕壤的活性有机碳(AOC),得到相对稳定的有机碳土壤,用于研究去除活性有机碳前后对Cu2+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棕壤去除有机碳前后,对Cu2+吸附量与平衡液浓度的关系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其拟合都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去除AOC后,黄棕壤各层次对Cu2+的最大吸附量明显降低,是原土Cu2+最大吸附量的10%~30%。盐酸酸化法对4种不同利用方式的黄棕壤有机碳的去除率为30%~75%,对Cu2+吸附的减少率为54%~86%。去除活性有机碳前后,有机碳含量与对Cu2+的吸附量都呈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有机碳的去除率与对Cu2+吸附的减少率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2.
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的稻田氮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研究了太湖地区稻田不同轮作模式(紫云英-水稻轮作、休闲-水稻轮作、小麦-水稻轮作)和施氮水平(0、12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下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残留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的比例为20.9%~49.6%,休闲-水稻轮作模式下水稻产量的获得更加依赖无机氮肥的大量投入。当季水稻对肥料氮的利用率为25.0%~41.5%,肥料氮的土壤残留率为13.4%~24.6%,其中90%以上的土壤残留肥料氮集中在0~20 cm土层,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30~40 cm土层的肥料残留量仅占氮肥施用量的0.2%~0.7%。紫云英?水稻轮作和休闲?水稻轮作模式下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均在施氮24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其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小麦?水稻轮作55.6%和66.0%。稻季施氮240 kg·hm?2时,小麦-水稻轮作模式下的氮肥利用率、土壤残留率以及总回收率显著最低,损失率显著最大;紫云英?水稻轮作模式下的氮肥损失率最小,分别小于休闲?水稻轮作和小麦-水稻轮作13.9%、39.2%。不同轮作模式下,水稻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稻季施氮240 kg·hm?2时,紫云英?水稻轮作下水稻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休闲?水稻轮作和小麦?水稻轮作,小麦?水稻轮作籽粒产量虽略高于休闲?水稻轮作,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认为,选择紫云英还田配施氮肥240 kg·hm?2,既可以保证水稻氮肥利用率而获得高产,又能减少氮肥损失而带来的环境风险,是一种值得在当地大力推广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FERRITIN (FER)是一类保守铁蛋白,对于维持铁的稳态及铁代谢中起重要作用。通过鉴定大豆FERRITIN (GmFER)基因家族的组成及其对低磷、铁毒等养分胁迫的响应,为今后研究FER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对GmFE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其编码的GmFER氨基酸序列,用ProtParam tool网站计算了GmFER家族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组成和等电点(PI);用PSORT网站预测GmFERs蛋白定位;从Phytozome网站下载GmFER家族的氨基酸序列与基因启动子序列,用 MEME 预测GmFER家族序列中的保守基序;用MEGA X对GmFERs进行进化分析,用最大似然法重建进化树;通过定量PCR分析GmFER对低磷、铁毒等养分胁迫的响应,构建GmFER1基因启动子融合GUS 报告基因的载体与GmFER1超表达载体,进一步分析GmFER1基因启动子活性和对铁毒的响应,以及异源超表达GmFER1对拟南芥耐受铁毒的影响。  【结果】  大豆基因组有12个GmFER基因,对GmFERs进行进化分析,发现GmFERs可以分为4个亚组(亚组Ⅰ~Ⅳ),其中GmFER3、GmFER7、GmFER8、GmFER10和GmFER11属于亚组Ⅰ,GmFER2和GmFER9同属亚组Ⅱ;GmFER5和禾本科植物水稻和玉米的FER同属亚组Ⅲ,GmFER1、GmFER4、GmFER6、GmFER12属于亚组Ⅳ;通过MEME预测,GmFER家族序列中的保守基序有3个;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大豆FER蛋白可定位于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运用定量PCR技术检测GmFER基因在大豆根和叶的表达水平,发现12个GmFER基因在响应磷铁养分胁迫时存在差异,其中GmFER1、GmFER4、GmFER5、GmFER6、GmFER12受低磷诱导,GmFER1、GmFER4、GmFER12表达受铁毒诱导;对GmFER1启动子的活性进行分析,发现铁毒促进GmFER1启动子在根系的活性;在铁毒胁迫下,与野生型Col-0比,超表达GmFER1显著提高了拟南芥的主根长、侧根数目、侧根密度、叶绿素含量和鲜重,增强了耐铁毒的能力。  【结论】  大豆基因组共有12个FER基因,GmFER基因响应低磷或铁毒等养分胁迫。超表达GmFER1可促进主根生长,增加侧根密度,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植株鲜重,表明GmFER1在缓解铁毒胁迫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硫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硫不仅参与半胱氨酸和蛋白质等初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还参与硫代葡萄糖苷、植保素、植物螯合肽、维生素、辅酶A等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因此,适量的硫供给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植物耐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主要进展]植物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吸收硫酸盐,硫酸盐在...  相似文献   
125.
从贵州三穗县某鸭场的病鸭病料中分离出1株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 TMUV),经鉴定将其命名为TMUV-GZ。为了解该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E基因的分子特点,测定TMUV-GZ株的半数胚致死量(ELD50),将病毒接种至不同宿主细胞,观察其适应性与增殖能力;对E基因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MUV-GZ株能导致鸡胚和鸭胚死亡,该分离株无血凝性,在鸭胚上的ELD50为10-2.63·(0.2 mL)-1;该分离株能在Vero细胞、BHK-21细胞和DF-1细胞上增殖,对BHK-21细胞适应性最好。该分离株的E基因与泰国分离株DK/TH/CU-99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8.3%;一级结构预测E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5.01,不稳定系数为39.5,为稳定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该蛋白质以α-螺旋、β-折叠、β-转角较多,为亲水性蛋白质,可能存在10个优势抗原表位、2个跨膜区、3个结构域,无信号肽;三级结构预测该蛋白质模型结构与其他黄病毒E蛋白实验结构之...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根据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血清1型、2型贵州流行株制备二价灭活疫苗,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研究资料。【方法】以血清1型RA(RA-G06株)、血清2型RA(RA-HS01株)地方流行株为菌种,通过涂板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利用改良寇氏法计算菌株对鸭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将2株菌培养至终浓度为1×1010 CFU/mL后等比例混合,以卡波姆为佐剂制备二价灭活疫苗,经疫苗质量检验后进行雏鸭免疫试验;通过检测免疫鸭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和攻毒保护试验评价疫苗的保护率,对攻毒试验鸭心脏、肝脏、脾脏和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A-G06株和RA-HS01株均在培养12 h时到达峰值,活菌数分别为2.1×1011和3.3×1011 CFU/mL,LD50分别为1.44×1010和2.63×108 CFU/mL;制备的疫苗安全性良...  相似文献   
127.
为丰富滨海保护区候鸟多样性,为许多候鸟提供越冬栖息地,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缓冲区内共建设8种稻茬冬作模式。研究区大麦千粒重在20~48g,处于中等水平,其平均产量约为422.7kg·667m-2,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油菜、小麦、芥菜、青菜样地均破坏严重,基本无产量。为了进一步降低人为干扰,以吸引鸟类前来觅食,可在水稻收获后种植候鸟喜欢食用的荠菜、青菜、油菜和小麦,有效恢复候鸟生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全面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教学策略设计和雨课堂来构建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提出了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植物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旨在克隆山羊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APOE基因在山羊各组织及分化前后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模式,利用RT-PCR及3′RACE方法克隆山羊APOE基因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山羊心、肝、脾、肺、肾、肌肉、脂肪等13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皮下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T-PCR方法获得山羊APOE基因序列970 bp,其中ORF 951 bp,5′UTR 7 bp,3′UTR 12 bp(GenBank登录号:MN049956);3′RACE法获得3′UTR 152 bp(登录号:MN049957);Targetscan和Mirbase预测得知miR-22-3p可能靶标山羊APOE基因;蛋白预测显示山羊APOE编码316个氨基酸,是一个具有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的不稳定酸性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发现APOE在细胞外、细胞质、液泡、细胞核以及内质网中均发挥生物学作用;进化树显示该基因在各物种的同源性较高,与绵羊、藏羚羊和牛的亲缘关系最近;基因组织表达谱显示山羊APOE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时序表达结果显示随着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进行,APOE基因表达呈上升趋势且在诱导分化60 h时表达量最高。结果为最终进一步揭示APOE基因在脂肪细胞分化、脂肪沉积及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30.
张亚楠  成海  赵永强  陈浩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0):2171-2175
鸟类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指示物种,湿地生境条件影响着鸟类多样性。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旱化湿地修复区为对象,运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鸟类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55种9 025只鸟类,其中优势种3种,常见种为4种,稀有种为48种,以水鸟、迁徙鸟类为主。时间分布上,11月中下旬到次年2月下旬鸟类个体数出现一个峰值,主要是冬候鸟来此越冬;次峰值出现在4—8月,主要是夏季繁殖鸟类。空间分布上,植被盖度越小的区域,鸟类的种类多,均匀度低;植被盖度适中的区域适合鸟类栖息活动,物种分布均衡,多样性指数高;植被盖度越大的区域,鸟类种类和数量少,均匀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