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31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77篇
  63篇
综合类   338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01.
杧果炭疽菌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寻找对杧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有效的生防菌株,从瓜叶白粉病病斑上分离得到104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16株拮抗细菌,分别测定其在8种不同培养基中的抑菌活性,筛选出有较强抑菌作用的9A、26A和4N菌株进行室内、果园防病试验,并对具有较好防治作用的9A、26A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拮抗菌9A、26A和4N分别在南瓜汁、红薯汁和马铃薯汁培养基上的抑菌活性最高,对杧果炭疽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8.83%、87.83%和85.87%;室内9A、26A和4N菌株菌液处理离体果实,24 h后接种炭疽菌分生孢子液,对杧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均达100%,与咪鲜胺对照组相同;在果园9A和26A的防病效果分别为98.4%和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防效78.8%,而4N的防效只有58.2%。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 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9A和26A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表明,菌株9A和26A具有较好的生防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2.
对贮藏期荸荠球茎腐烂病病原菌组成、影响病害流行的相关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结果表明,荸荠贮藏期的温度决定优势病原菌种类,10~20℃时,青霉(Penicillium sp.)、尖孢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等为优势菌;25℃和室温(16.4~30.0℃)下贮藏,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为优势菌。荸荠发病率即腐烂率在20~25℃和室温下时较低,而在10~15℃时则较高;贮堆高度在50~70 cm范围,发病率虽有差异但不显著;田间严重发生的生理性红叶病对球茎贮藏期腐烂病轻重无明显影响。荸荠贮藏病害发病速率在入贮前期较快,此后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减缓。据模拟农舍贮藏荸荠病害的系统调查数据,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03.
904.
ASI法速测土壤指标与植物N吸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ASI法对山西褐土41个、河南潮土73个、辽宁棕壤43个、黑龙江黑土69个土样进行了土壤硝态N(ASI-NO3--N)、铵态N(ASI-NH4+-N)、碱溶有机质(ASI-OM)的测定,同时用常规方法测定了碱解N和有机质。并对测定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选取土壤进行盆栽试验以验证ASI法测定值与植物吸N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四类土壤ASI-NO3--N与碱解N测定结果达到了极显著相关(褐土r=0.89**,潮土r=0.79**,棕壤r=0.90**,r=0.47**),四类土壤ASI-OM与常规方法有机质测定结果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褐土r=0.92**,潮土r=0.88**,棕壤r=0.93**,黑土r=0.96**),ASI-NH4+-N与碱解N测定结果也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褐土r=0.76**,潮土r=0.64**,棕壤r=0.97**,黑土r=0.61**)。褐土、棕壤土壤ASI-NO3--N含量与植物吸N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潮土、黑土土壤ASI-NO3--N含量与植物吸N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褐土、棕壤土壤ASI-NH4+-N含量与植物吸N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潮土、黑土土壤ASI-NH4+-N含量与植物吸N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除褐土土壤ASI-OM含量与植物吸N量呈显著正相关外(P<0.05),潮土、棕壤、黑土土壤ASI-OM含量与植物吸N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05.
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得国家对于"三农"问题格外重视,一项项兴农、助农政策相继颁布,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惠农政策。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率,减轻农民负担。但是,在当前的基层农机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严重影响了农机化工作的开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现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06.
"转基因抗旱耐盐碱水稻"通过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光明日报讯:从农业部门获悉,"转基因抗旱耐盐碱水稻"研究日前通过专家鉴定。 该项目是河北大学留美博士朱宝成教授等人联合攻关的重点课题。他们首先构建成功了一种被称为脯氨酸合成酶的基因,将这种基因导入水稻悬浮细胞,从而得到转基因水稻植株。这种基因在一种启动子的作用下,不断积累脯氨酸合成酶,水稻依靠这种脯氨酸含量的增加提高抗旱耐盐碱力。目前专家已经得到第4代转基因植株种子。 实验表明,在干旱和盐碱胁迫的条件下,多数转基因水稻能够正常结实。有关专家认为,这种抗旱耐盐碱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我国水资源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这种水稻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后会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刊辑)  相似文献   
907.
【目的】明确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肥力指标的纬度特征及其关系,探究黑土地核心地带肥力调控的问题,为黑土地耕地质量调控和国家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有力支撑。【方法】2018年秋收后,在研究区按纬度梯度采样,测定土壤有机质、酸碱度、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容重、大微团聚体质量比等肥力指标和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等环境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和相关分析,明确研究区内各指标纬度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肥力指标具有明显的纬度分异特征,除容重属于弱变异外,其他肥力指标均属于中等变异。土壤有机质是该区域影响土壤肥力的核心指标,随纬度升高而增加,与大微团聚体质量比、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钾、全磷和酸碱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容重呈负相关。纬度在46.07°—49.18°之间土壤容重变化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大,纬度在42.99°—45.59°之间的土壤肥力受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共同作用。【结论】在46.07°—49.18°范围内,可通过改善土壤容重方法调控土壤肥力指标,而在42.99°—45.59°范围内需要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对作物所需的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对整个研究区而言,调控土壤有机质仍是当前培肥土壤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08.
【目的】对丹江口库区典型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解析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污染源,以期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及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谭家湾流域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两个村域内的种植、养殖和人居生活等污染源进行分类调查,应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谭家湾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实际产生量由2015年的162.32 t降低至2020年的27.79 t,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由62.44 m3下降至21.14 m3,主导污染源由土地利用转变为畜禽养殖。流域内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年负荷总量分别为5.56、0.86和21.37 t。各类污染源的贡献率表现为:畜禽养殖>土地利用>农村生活,其中生猪养殖的TN、TP和COD负荷量分别占流域负荷总量的50.91%、64.20%和46.66%,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污染源。TN是流域内最主要的农业面源物,其污染等标负荷占负荷总量的52.6%,其次为TP,污染负荷率为40.7%,COD的等标污染负荷率最小为6.7%。环境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流域内畜禽粪便耕地负荷警报值为0.489,分级级数为Ⅱ,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威胁为“稍有”,流域养殖总量在现有基础上还有10 815头猪当量的扩增空间。【结论】2015年以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强度显著降低,保持合理的禽养殖规模,同时做好污染物消减措施,对促进丹江口库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9.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水分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中耕地和退耕牧草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进行了1年的定位观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了降雨对土壤储水量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两种类型土壤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但波动强烈,越到底层含水量越稳定(牧草地60~80 cm层除外);土壤储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旱季储水量的波动较雨季更显著,而且牧草地的剖面土壤储水量较耕地高8.5%.一般采样前1 d或2 d的降水对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储水量的影响最大,随着土层加深,耕地在采样前3 d,牧草地在前6 d的降水对土壤储水量仍有一定影响且一般以3 d为一个波动周期.剖面土壤储水动态及其与降水序列的相关关系显示退耕还草后能延缓降雨入渗和地面蒸发,有助于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保蓄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910.
"数字土壤"及其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土壤"是土壤学融合到现代地学和信息科学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国情所必需,也是我国农业、国土和环保部门的迫切要求.目前,"数字土壤"已经在"精细农业"、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土壤养分综合分析评价与模拟预测、地图制图中得到了充分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是一个关系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国计民生并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性措施,但是,如何利用现代地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知识开展土壤养分状况、养分管理和施肥技术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应在充分了解"数字土壤"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原则和应用状况上,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的具体情况,从养分管理和施肥技术入手,研究发展适合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数字土壤"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