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樟子松叶栖真菌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真菌学、森林病理学与群落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樟子松叶栖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获樟子松叶栖真菌26种。叶栖真菌在小龄针叶上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少于老龄针叶。上冠层的真菌种类最多,其次是下冠层,中冠层的真菌种类最少。兼性寄生性真菌在老龄针叶上的种类和数量均多于小龄针叶,并为老龄针叶的习居菌,而且随冠层的降低还有增加。  相似文献   
72.
本文研究了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和哈茨木霉(T. harzianum)在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处理下的生长速率、生物量和酶活特性。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2种木霉菌的生长模式影响较小。在0.25 g L~(-1)浓度处理下,对绿木霉和哈茨木霉的生长速率影响不显著,木霉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绿木霉在0.65 g L~(-1)和0.75 g L~(-1)浓度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哈茨木霉在0.35 g L~(-1)浓度即受到显著抑制。绿木霉在0.25 g L~(-1)、0.35 g L~(-1)浓度处理下菌丝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0.5 g L~(-1)、0.65 g L~(-1)、0.75 g L~(-1)浓度处理下菌丝生物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哈茨木霉在不同浓度处理下菌丝生物量与对照均具有显著差异,并且相同浓度处理绿木霉菌丝生物量大于哈茨木霉。绿木霉在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处理下均显示出很强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高浓度阿特拉津下显示出很强的漆酶活性;哈茨木霉在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处理下也显示出比较强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但漆酶活性较低。可见在纯培养条件下,绿木霉和哈茨木霉对阿特拉津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其中绿木霉耐受能力稍强。  相似文献   
73.
引进木霉菌株T43对立枯病的抑制效果及对苗木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从以色列引进、室内抑菌试验显示对苗木立枯病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腐霉Pythium sp.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菌株T43制成不同浓度菌剂,对落叶松Larix sp.和红松Pinus koraiensis 1年生苗木进行室外灌根处理,30 d后测定苗木生长及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引进的绿木霉T43菌剂在显著控制落叶松和红松立枯病发生的同时,还显著提高苗木的生长、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该菌株液体菌剂适合落叶松苗木,孢子悬浮液适合红松苗木。  相似文献   
74.
四种毒蘑菇菌株及其毒素对杨树烂皮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研究了鳞柄白鹅膏、毒蝇鹅膏菌、细鳞环柄菇及绒白乳菇4种毒蘑菇菌株及毒素对杨树烂皮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鳞柄白鹅膏和细鳞环柄菇对杨树烂皮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鳞柄白鹅膏拮抗效果最好,在室内对峙培养试验中,杨树烂皮病菌菌株对鳞柄白鹅膏菌株的生长不但没有抑制作用,反而促进其生长,促生长效果在74 h达最高,而此时杨树烂皮病菌菌株被鳞柄白鹅膏菌株的抑制也达最高;绒白乳菇菌株对杨树烂皮病菌菌株的生长不但没有拮抗作用,反而促进其生长.4个毒蘑菇菌株的毒素粗提液对病原菌株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100%,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3.36%~97.29%.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杨树受溃疡病菌感染后转录因子的应答变化。【方法】提取诱导前后的毛白杨树皮mRNA,反转录生成 cDNA,构建接种溃疡病菌72 h 后的 SSH - cDNA 库,从库中获得 ESTs,将 ESTs 注释到Unisequences,挑选出与转录相关的Unisequences,利用RT-qPCR对转录基因作进一步的分析。随机挑选199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经与 NCBI基因库中序列进行比较,发现172个 EST 同源序列,对这些 EST 在 dbEST 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分析。【结果】有10个序列与转录相关,占5.8%,分为4类,即:锌指蛋白,含EAR转录区域;类CONSTANS转录因子,编码核蛋白;普通转录因子,调节转录;WRKY21转录因子,参与防御信号转录。通过 RT -qPCR对其中3类(锌指蛋白、类 CONSTANS和 WRKY21)转录因子做进一步分析发现,Z锌指蛋白( Cys/His-rich)在接种溃疡病菌后,在诱导初期增长缓慢,48 h后逐渐升高,144 h达到最高,表达量是未接种时的50倍;WRKY21表达量先升高(12~24 h),然后降低(24~96 h),144 h 时,表达量是未接种时0.94倍;类 CONSTANS 表达量一直处于缓慢升高的趋势,直到诱导144 h,是未接种时2倍。【结论】毛白杨被溃疡病菌感染后与防御相关的转录因子表达量明显上升,这可为毛白杨抗溃疡病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6.
Trichoderma spp.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Trichoderma属3个菌株与樟子松枯梢病茵(sphaerop sissapinea)对峙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Trichoderma virideI.Trichoderma viride2及Trichoderma harzianum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茵都有抑制效果,其中Tri—choderma viride2对病原茵的相对抑制效果最好,且其相对抑制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在40h达到最高,为73.55。Trichoderma viridel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病原茵的相对抑制效果在16h达到最高,分别为4.86及2.59。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讨电导率在酒精发酵过程在线监测的适用性,对酒精发酵过程中电导率与还原糖、酒精度、pH值的变化规律以及氯化钙和硫酸铵2种盐类对电导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导率与还原糖和酒精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即在电导率下降阶段,电导率随着还原糖的降低而下降,随着酒精度的增加而上升。利用电导率的测量值间接地反映还原糖和酒精度的变化;同时,电导率达到最低点时,酒精度和还原糖均符合酒精发酵终点的参数指标,可以据此确定酒精发酵的终点。pH值与电导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发酵60 h前变化规律相同);氯化钙和硫酸铵2种盐类在一定范围内对电导率的变化不产生影响。因此,试验成果可用于酒精发酵过程的在线监测和发酵终点的判定。  相似文献   
78.
张秀英  尹大川  邓勋  IlanChet  宋瑞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38-13839,13854
为了确定试验菌株是否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对其菌丝体进行了ITS序列测定和Genbank基因库比对,并通过生长速率法研究其室内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试验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89 bp;在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中比对,试验菌株与绿木霉的相似率为98%,可以确定此菌株为绿木霉,Genbank登录号为HM046564; pH对绿木霉培养菌丝生长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培养基而不同,其中绿木霉在pH =5 ~7的范围内均能较好地生长;供试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酒石酸铵和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79.
13种食用菌对稻草生物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3种食用菌对稻草生物降解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除蒙古白蘑(Tricholamamongolicum)外,其他12菌株对稻草中的木素及纤维素均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其中侧耳(Pleurotus.ostreatus)表现出了很强的木素降解能力及较低的综纤维素降解能力,其木素降解率为17.86%,综纤维素降解率为2.44%,SF指数为7.97,为理想的木素降解菌。其他菌株木素降解率为2.30%~16.54%,综纤维素降解率为5.60%~17.32%,而SF指数均较低,介于0.14~2.24。通过线性回归得出菌落直径与变色圈直径比值(d1/d2)和选择性指数(SF)为负相关,其相关系数r=-0.1476,相关性不大。表5参9。  相似文献   
80.
几种真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PDA-Bavendamm平板显色反应、PDA-RB亮蓝显色反应、变色圈试验,获得选择性降解稻草木质素的高酶活菌株:糙皮侧耳、彩绒革盖菌和粗毛栓菌。液态产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粗毛栓菌是供试菌株中Lac、Mnp、Hcel的高产菌株。粗毛栓菌出现2次产Lac酶高峰,分别为第6天和12天,12天产Lac酶达894U/L;产Mnp酶高峰出现在第6天,达185 U/L;在18天时出现产Hcel酶高峰,产酶达62.7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