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0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绿色通可湿性粉剂对蔬菜蚜虫、水稻蚜虫、稻蓟马、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具有速效、持效期长、使用成本低等优点.防治蔬菜蚜虫、水稻蚜虫用量为300 g/hm2,防治稻蓟马为450 g/hm2,药后7天防效仍达96.80%~100%;防治稻飞虱用量为300~450 g/hm2,药后30天防效仍达92.66%~93.49%.  相似文献   
53.
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5 0 %拜田净WP杀草谱较广 ,在水稻直播田使用 ,1hm2 用量 2 5 0 .5g ,对稗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达 94.9%、94.5 % ,对千金子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为 76 .4%、78.3% ,对部分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也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药效期 30d以上。 5 0 %拜田净WP 2 5 0 .5g/hm2 和 10 %苄磺隆WP 2 2 5g/hm2 复配混施 ,可扩大其对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的杀草谱 ,提高除草效果。建议在以稗草、千金子为主的水稻直播田 ,1hm2 用 5 0 %拜田净WP 2 5 0 .5g ,拌湿润细土 2 2 5kg ,于稗草 1.5~2叶期撒施 ;田间 3类杂草密度均较大的田块 ,1hm2 可混施 10 %苄磺隆 2 2 5g ,可达到一次性除草目的  相似文献   
54.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孙俊铭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51-4352,4407
安徽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呈逐年上升态势,对水稻丰产已构成严重威胁。对以双季稻为主的“四稻”混栽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5.
江淮南部稻区稻飞虱发生规律、影响因素与药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历史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及田间试验 ,总结了江淮南部稻区 (庐江 )稻飞虱发生规律及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生新特点 :白背飞虱初见期提早 ,主害代次增加 ,为害时期拉长 ;褐飞虱主害代前移 ,主害代次增加。分析了稻飞虱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发生特点及成因 ,提出了稻飞虱的药控技术  相似文献   
56.
进行62%噁草酮.丁草胺微乳剂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药效研究,结果表明:62%噁草酮.丁草胺微乳剂在移栽后5 d施药,可有效地防除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鸭舌草、节节菜等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用药量1 200~1 500 mL/hm2,施药后45 d对各类杂草总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达86.80%~87.21%和90.62%~90.87%,显著高于对照药剂60%丁草胺乳油1 500 mL/hm2、25%噁草酮乳油1 500 mL/hm2及人工除草处理。  相似文献   
57.
62%噁草酮·丁草胺微乳剂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62%噁草酮.丁草胺微乳剂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药效研究,结果表明:62%噁草酮.丁草胺微乳剂在移栽后5 d施药,可有效地防除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鸭舌草、节节菜等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用药量1 200~1 500 mL/hm2,施药后45 d对各类杂草总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达86.80%~87.21%和90.62%~90.87%,显著高于对照药剂60%丁草胺乳油1 500 mL/hm2、25%噁草酮乳油1 500 mL/hm2及人工除草处理。  相似文献   
58.
根据田间系统监测、专题调查、试验研究结果及有关历史资料、气象资料,分析了庐江县2012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9.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30%戊.福WP1 500g/hm2、80%多菌灵WP1 200g/hm2、80%多菌灵WP600g+15%三唑酮WP1 125g/hm2可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戊唑醇、咪鲜胺、三唑酮。在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年份,防治感病品种小麦,应于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10%)施第1次药,7d后再施第2次药,并做好戊.福、多菌灵、多菌灵+三唑酮的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60.
于2008年进行了早稻条纹叶枯病最终病情与灰飞虱虫口密度的定量关系及早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抗(耐)病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稻条纹叶枯病发病高峰期病株率(Y1)、病情指数(Y2)与5月底早稻大田一代灰飞虱虫口密度(X)均呈极显著正相关,Y1=5.25 364+0.06 906X,Y2=1.37 985+0.04 701X;不同早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病情差异较大,浙辐203、浙辐001、Z04-113、Z04-309、Z5317较为感病,Z7333、YK19、中香1号、Z7332、嘉籼442较为耐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