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紫花苜蓿间作玉米(以下简称玉米间作)以及玉米单作3年定位试验的白浆土为研究对象,以玉米单作为对照,探索玉米间作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白浆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通过140、175、200和225 kg/hm~2 4个施氮水平的设置,探索了两种栽培模式在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对白浆土总有机碳(TOC)以及水溶性物质(WSS)、胡敏酸(HA)、可提取腐殖酸(HE)及胡敏素(Hu)组分碳含量(C_(WSS)、C_(HA)、C_(HE)和C_(Hu))的影响,并分析胡富比(C_(HA)/C_(FA))、HA碱溶液E_4/E_6的变化。结果表明:(1)无论玉米单作或是间作紫花苜蓿,配施200kg/hm~2氮均可在玉米灌浆期充分抑制TOC的矿化分解,使TOC含量为6.69和6.93 g/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玉米单作或是间作结合140 kg/hm~2施氮量均可显著提高玉米灌浆期的C_(Hu),在此施氮水平下,TOC中CHE比例也可得到显著提高;(3)玉米单作结合较高施氮水平(200和225 kg/hm~2)、玉米间作结合较低施氮水平(140和175kg/hm~2)均有利于FA向HA的转化,改善腐殖质品质,尤其在玉米抽雄期和灌浆期,玉米单作结合200 kg/hm~2施氮量能够较好促进HA形成,使C_(HA)达到1.85和1.74 g/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该施氮影响下,玉米间作紫花苜蓿更易促进HA分子的芳构化程度。  相似文献   
2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搞好农村有线电视建设,促进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再次提到日程上来,而搞好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当务之急不是怎样加快建设的问题,而是怎样坚持科学发  相似文献   
23.
五点法水平井与垂直井联合井网波及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五点法水平井与垂直井联合井网不同见水时刻的波及系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油水流度比、水平井穿透比及水平井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对五点法联合井网波及系数的影响较大。在对各影响因素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得出了各影响因素与波及系数的关系曲线,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回归,得到了联合井网的波及系数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4.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吐力根河相望,东部、南部与围场县相邻,西部与御道口牧场接壤。浩瀚的浑善达克沙地就毗邻在它的西北方向,虎视相对。塞罕坝机械林场,总经营面积为9.4万hm2,林地面积7.33万hm2,其中人工林面积5.7万hm2。人工林面积,虽现在还没有资料证明它是世界第一,但说是中国第一确有十分把握。林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建场至今,全场总投资1.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9546万元,场内自筹资金5428万元。至2000年底,全场共有林木资产10亿元,固定资产2亿元,投入产出比为…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茅荆坝自然保护区内40年生人工油松纯林下的天然更新幼苗的研究,结果绝大多数的油松幼苗都是6年生以上的,更新数量为90%以上;油松天然更新幼苗种群高度级个体数结构图呈"L"型。个体频率高峰出现在低高度级上。主要在30 cm以下,占32.0%。而100 cm以下占75%以上;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及其4种聚集度指标对幼苗...  相似文献   
26.
试验通过标准地调查、土壤物理性质、持水能力测定及入渗实验,对塞罕坝机械林场3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林分土壤水文效应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裸地各层土壤容重最大,为134.25 g/cm3;最大蓄水量及有效蓄水量在林分密度为3 990株/hm2(样地3)最高,其它样地分别为122.05,670.59 t/hm2;样地3非毛管孔隙度是裸地非毛管孔隙度的2.4倍,利用幂函数对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结果显示相关系数都在0.90以上。  相似文献   
27.
文章根据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60年来的生态和建设进展情况,提出三北防护林工程应进入向生态高级阶段演替和发展生态经济的新的阶级,并以昌图县付家林场为例,阐述了相关问题:如向高级阶段生态恢复、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立多目标发展方向和土地利用的复合型模式,并提在三北地区建立生态经济区的想法。  相似文献   
28.
为探索不同浓度激素对银中杨带芽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使用以银白杨为母本,中东杨为父本的银中杨带芽茎段为试材,探索不同浓度激素与培养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的诱导阶段,使用浓度水平为1.0mg L-16-BA+0.05mg L-1NAA进行诱导效果最好,外植体分化率达93.33%。6-BA浓度控制在0~1.0 mg L-1之间,诱导分化效果呈递增趋势;NAA浓度控制在0~0.1mg L-1之间,诱导分化效果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0.05mg L-1为分界线。在愈伤组织增殖阶段,使用浓度水平为0.5mg L-16-BA+0.05mg L-1NAA进行诱导效果最好,外植体的分化率可达80.00%。6-BA浓度控制在0~1.0mg L-1之间,诱导分化效果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NAA浓度控制在0~0.1mg L-1之间,诱导分化效果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0.05mg L-1为分界线。在两个阶段中,均以6-BA的影响效果显著,即当6-BA和NAA浓度变化幅度相同时,以6-BA所产生的影响比较明显。在愈伤组织增殖阶段所需6-BA低于诱导阶段所需6-BA浓度,而对NAA浓度的需求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9.
探讨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铵态氮∶硝态氮为4∶1、1∶1、1∶4)对添加玉米秸秆白浆土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对于白浆土微生物学特性有优化作用的最佳氮素形态配比。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增加,添加玉米秸秆的所有铵态氮与硝态氮配比处理白浆土的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培养初始时相比,培养结束时,除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有较大程度提高外,其余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下降。与其他2个处理相比,铵硝等比例混合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下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冲;同时,其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更强。比较培养初始和培养结束时的结果可知,以硝态氮为主的处理对添加玉米秸秆白浆土的脲酶、蔗糖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以铵态氮为主的处理则对碱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为揭示添加平菇或香菇菌糠对木耳菌糠-鸡粪堆肥的效果,通过腐殖质组成特征筛选适宜的配方,将风干、粉碎后的平菇或香菇菌糠添加到木耳菌糠-鸡粪堆料中[平菇菌糠∶木耳菌糠∶鸡粪分别为3∶4∶3(Ⅰ-1)、2∶4∶4(Ⅰ-2)、1∶4∶5(Ⅰ-3),香菇菌糠∶木耳菌糠∶鸡粪分别为3∶4∶3(Ⅱ-1)、2∶4∶4(Ⅱ-1)、1∶4∶5(Ⅱ-1)],进行为期90 d的好氧堆腐试验,探索不同配方对堆料总有机碳(TOC)、胡敏酸碳(C_(HA))、胡敏素碳(C_(Hu))含量,胡富比(C_(HA)含量/C_(Hu)含量),胡敏酸(HA)碱溶液在465、665 nm处光密度比值(E_4/E_6)的影响,进而确定平菇或香菇菌糠与木耳菌糠-鸡粪间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与10 d相比,堆腐90 d后,除了Ⅰ-1处理能使堆料TOC含量得以累积,使其增加4.0%外,其余处理均可促进TOC的矿化;Ⅰ-1处理对堆料C_(HA)的消耗程度最大,而在2∶4∶4和1∶4∶5两个配比下,添加香菇菌糠(Ⅱ-2、Ⅱ-3)比平菇菌糠(Ⅰ-2、Ⅰ-3)更有利于木耳菌糠-鸡粪堆料C_(HA)的矿化分解;除了Ⅱ-3处理能使HA碱溶液E_4/E_6有3.9%的增加外,其余处理均可促使E_4/E_6下降,使HA的缩合度和芳构化程度提升,Ⅱ-1处理的优势最为明显,其次是Ⅰ-2处理;在堆料腐解期间,胡富比均有所降低,其中Ⅰ-1处理的降低幅度最大,Ⅰ-2和Ⅱ-3处理可促进菌糠堆肥的腐熟;在分解胡敏素(Hu)方面,Ⅰ-2处理更有优势,其次是Ⅱ-2和Ⅱ-3,而Ⅰ-1、Ⅰ-3和Ⅱ-1处理对Hu组分的降解能力相对较弱。平菇菌糠、木耳菌糠、鸡粪间质量比为2∶4∶4(Ⅰ-2)时更有利于堆料HA缩合以及Hu降解,最终促使堆料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