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28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5~8周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和发病。其它年龄段的青年猪、母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有的以隐性感染或慢性跛行为重。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近年来,由于受猪蓝耳病等猪流行病的影响,猪免疫功能下降,猪副嗜血杆菌病在江苏省时有发生。给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引起该病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血清型较多(已知有15个血清型),发病症状和剖检变化表现不一,不同的血清型对某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为了获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建议在积极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在大群治疗前应先进行药敏试验,以筛选最佳的治疗药物,现摘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东海县是农业大县,年生猪饲养102万头,畜牧业产值8.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为促进生猪生产高效健康发展,提高养猪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构建科学养猪技术推广长效机制,东海县于2007年7月全面开展了生猪科技人户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3.
尸体剖检是诊断动物疾病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一方法可以达到正确诊断,迅速扑灭疫病的目的.同时可以验证临床诊断及治疗是否得当.特别是传染病、群发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可以得到及早确诊,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此外还可以积累资料,研究新的传染病、群发病和寄生虫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规律性,提高检疫的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诊断技术受很大限制,一般临床诊断方法往往不够可靠.况且有些疫病临床症状又很相似,比较起来剖检诊断方法最方便、可行,也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54.
日本脑炎(又名猪日本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相似文献   
55.
唐式校 《猪业科学》2009,26(4):35-35
1 钙和磷的营养学意义 钙大部分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仔猪体内,也部分存在于蛋白质的成分中.钙在机体内最常以磷酸盐的形式出现.钙是组成血液、淋巴,特别是骨组织的细胞间形成物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56.
近几年来,随着养猪数量的增加,规模猪场数量越来越多,发展态势值得肯定,但由此引发的养猪业污染问题也开始呈现社会化趋势。高温季节该问题更加突出,是众多养猪者及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传统个体养猪是“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猪粪尿还田,是很好的农家肥,没有污染问题,但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大量的猪粪尿未经彻底处理集中排放,污染了环境。养猪业的污染由来已久,只是当集中排放突破了环境自净能力后,使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7.
东海县以建设现代高效畜牧业为主题,2009年全年新增规模养殖场(区)280个,全县县级以上规模养殖场(区)总数达到2494个,其中省级规模养殖场72个,市级规模养殖场420个,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2.4%、  相似文献   
58.
唐式校 《中国猪业》2010,5(9):27-27
黄淮海黑猪(淮猪,又称老淮猪),属古老的华北型猪种,是我国新淮猪、沂蒙黑猪等培育猪种的亲本,是培育杂交改良品种的良好育种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0年130号公告将淮猪列为《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禽业的发展和国内外贸易的需要,家禽运输日趋频繁,数量逐年增加。由于部分运输家禽经营者和检疫人员缺乏卫生管理和检疫知识,造成所运家禽发病、死亡和减量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还造成家禽疫情传播,给  相似文献   
60.
<正>误区一:"拉稀病猪不能喝水"。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猪在拉稀过程中已失去了不少水分,有的农户误认为越给猪水喝越容易拉稀,不给病猪水喝,造成拉稀猪因脱水而死亡。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只要发现猪拉稀,在用药的同时应尽早喂温开水,无论气候变化如何和温度高低,都应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