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9篇
  19篇
综合类   12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3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紫花苜蓿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为受体材料,以含gus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PZP221为外源基因供体进行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研究.于授粉后6h、9h、12h、20h、24h、28h、32h、48h滴加质粒DNA溶液,荚果成熟后收获转化种子,分别使用2套引物对To代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20~48h所得到的To代植株均具有较高的转化频率,其中授粉后32h导入质粒DNA所获得的转化率最高,为16.7%,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物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82.
中药大黄的临床应用与药理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大黄的临床应用开发及其药理机制研究概况。研究证实,大黄对胃肠道疾病、急性胰腺炎、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以及肝病腑脏疾病具有特效,而且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对心血管、缺血性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其抗肿瘤、抗衰老的功效研究也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83.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6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的试验。结果表明:75%拿敌稳水分散性粒剂6 000倍、50%肟菌酯水分散性粒剂4 000倍、43%好力克悬浮剂3 000倍、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200倍效果均比较好,防效在82.0%~84.3%之间,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400倍次之,防效75.9%~76.0%;80%代森锰锌500倍再次之,防效66.2%~66.8%。以上6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有效药剂应用。  相似文献   
84.
设计了一条绿色高效地提取纯化大豆异黄酮,并联产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和低聚糖的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RSM)优化,确定了超声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工艺条件:超声功率250 W,70%乙醇,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20 min,大豆异黄酮提取量为2 104.25μg.g-1,提取率85.34%;并通过三步简单的分离纯化从豆粉中得到1 838.00μg.g-1、纯度为62.09%的异黄酮,最终收率74.54%;最后以提取异黄酮后的剩余豆渣为原料,联产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216.25 mg.g-1)和低聚糖(73.75 mg.g-1),全过程无废液废渣排出。  相似文献   
85.
有机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1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有机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品种‘克新1号’和‘费乌瑞它’667 m^2施有机肥1 500-5 000 kg及667 m^2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均对马铃薯早疫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防效为38.8%-68.8%,特别是667 m^2施有机肥5 000 kg、667 m^2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防效更加显著,增产21.2%-27.8%。667 m^2施有机肥1 500-5 000 kg及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比施复合化肥50 kg提早出苗1-4 d不等,品种‘费乌瑞它’提早出苗更明显,但施用或增施有机肥对2个品种出苗率无影响。施用有机肥为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6.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盐生植物红树总DNA导入紫花苜蓿,共导入1 391朵花,获得894粒T0代转化种子。T0代种子种植在含有225 mmol/L NaCl的MS培养基上,获得12株耐盐性强的植株。以供体和受体为对照,对12株耐盐植株进行RAPD分析,在55条随机引物中有8条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条带的差异性表现为新增条带、供体特异条带和受体条带丢失。以上结果初步证实外源DNA已经整合到受体的基因组中,而且T0代植株耐盐能力提高可能与外源基因的导入有关。  相似文献   
87.
在河南省黄河滩区种植莜麦(Avena nuda)的地段上播前基施硒肥,研究硒肥(Na2SeO3·5H2O)用量在570~1143 g·hm-2时,对莜麦生产特点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探索提高莜麦生产水平的新途径,进一步丰富河南优质饲草资源。结果表明:对莜麦生产适宜的硒肥基施量为765~954 g·hm-2,基施硒肥能使莜麦的鲜干比平均降低6.69%(P<0.05),茎叶比平均提高10.01%(P<0.05),分蘖数平均提高12.50%(P<0.05),扬花期干草产量平均提高8.22%(P<0.05);另外,硒肥还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千粒重,但不能提高莜麦果实产量。 因此,合理基施硒肥是提高莜麦生产水平的可行而有效的手段,为莜麦在滩区的优质高产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88.
不同放牧率对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羊草+苔草草甸进行受控放牧实验,定量研究了草地植被结构对不同放牧率条件下的反应特征。结果表明:所有不同放牧小区的四种牧草牧前高度远远低于对照小区,而且留茬高度差异不大。各种牧草放牧后的高度受草地群落生物量和牧草本身适口性的影响,适口性越高,降低程度越大。在整个生长季内,羊草+苔草草甸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其中苔草和芦苇地上生物量于6月份达到峰值;羊草于7月份达到峰值;香茅在整个生长季内不断增加,于8月份达到最大值。各放牧小区群落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小区。随着放牧率的提高,多样性指数先增高后降低,即适度放牧有利于多样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89.
对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2种牧草在单播和混播(分别占单播量30%和70%)的情况下的生长动态进行分析,探讨2种牧草在不同播种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单播或混播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生长均呈"S"型动态模式,可以用回归方程来表示,生长最快在4月15日到5月15日的抽穗扬花期和现蕾开花期;(2)成熟期混播牧草的生物量为1137.45gDM/m~2,比无芒雀麦单播提高了11.16%(P0.05),比苜蓿单播下降了2.83%(P0.05)。研究结果提示,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和各自的单播相比,有利于无芒雀麦的生长和牧草生产,而对苜蓿的牧草生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0.
伊维菌素对蠕虫感染羊体内阿苯达唑药动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联合应用伊维菌素对阿苯达唑在蠕虫感染绵羊体内药物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在单独口服给予阿苯达唑和配合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的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其在自然感染蠕虫病绵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选取自然感染消化道蠕虫的鄂尔多斯细毛羊12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只.第1组单独口服阿苯达唑(15 mg/kg),第2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的同时口服阿苯达唑(15mg/kg).于给药后第45min至72h,由颈静脉采集血样,离心分离血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阿苯达唑及其代谢产物.结果发现,在血浆样品中未检测到阿苯达唑原药,而检测到了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两种代谢产物;组间,两种代谢产物在绵羊体内的药动学各参数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配伍给予伊维菌素后阿苯达唑砜和亚砜的AUC均有下降趋势,而表观分布容积则有增加趋势,且滞后时间显著延长.因此,配伍应用伊维菌素对阿苯达唑在蠕虫感染绵羊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有一定影响,在临床联合用药过程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