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5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建立以胞内劳森菌(LI)重组鞭毛钩基体复合蛋白flgE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将flgE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flgE,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后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flgE重组蛋白.以纯化的重组flgE蛋白为包被抗原,经...  相似文献   
102.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时需根据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玉米质量及产量,促进玉米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3.
104.
以红芽佛手、自选9803、安73等3个紫芽茶树品种(系)的1芽3叶茶梢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研究不同品种(系)、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季节茶树紫色芽叶花色苷的富集特性,以期为茶树紫色芽叶及其花色苷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季节茶树对花色苷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茶树品种(系)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自选9803安73红芽佛手,不同部位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第1第2芽头第3,同时3个茶树品种(系)随春末、夏初、夏中、夏末、秋初、秋中的季节变化对花色苷的富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自选9803叶片在夏末花色苷含量达到最高值(14.24 mg/g),安73在夏末达到最大值(12.63 mg/g),红芽佛手则在夏初达到最高值(7.33 mg/g)。  相似文献   
105.
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小城镇规划的同时加强其绿地系统规划是极为必要的,它使已建成的小城镇功能设施更完善,人们生活环境更健康,也使得新兴小城镇在建设初期,就能在规划指导下合理建立绿地生态系统,使之有利地促进与周边城乡良好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6.
丁坝对弯道水流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弯道内有、无丁坝两种工况下的水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总结了弯道水流水面横比降、横向环流、流速重分布等特性,重点分析了丁坝对弯道水流流态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丁坝的护岸机理,为相关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以黑龙江野生白三叶、瑞文德、普通红三叶和杂三叶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形成5个干旱梯度,测定土壤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时间的延长,三叶草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呈明显增加趋势,并且品种间表现不同.从渗透调节物质与叶片水分的相关分析上看,三种物质与叶片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都呈负相关.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三种物质在水分胁迫时的渗透调节作用是协同的,各物质之间在处理的整个进程中都表现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47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作与评价方法,明确了选种指标,建立并验证其分子标记选择体系,还优化并完善面包、北方馒头和饼干的评价方法与选种指标;(2)创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酸性毛细管电泳(A-CE)与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质谱(MS)鉴定方法;发现了与面筋强度直接相关的水溶性蛋白WS-6;改进SDS-PAGE方法,明确了面包和面条对亚基组成的要求。筛选出Glu-B1和Glu-D3位点8个亚基的STS标记,明确了Glu-D3位点亚基与基因的关系;在小麦近缘种中鉴定了15个新亚基,丰富了品质改良的候选基因资源;(3)阐明了从农家种、历史改良品种到目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演变规律和等位变异特点,发现7个新等位基因,修正硬度形成的分子理论;(4)制定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为全国品质育种提供了3批亲本。为了更好推动中国小麦品质改良工作的发展,建议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内蒙古医科大学各专业本科实施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教学效果,发现实施药理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探索合适的药理学双语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双语教学,努力创建药理学案例式教学模式,以提高该学科双语教学水平,从而为培养医学高科技人才奠定基础,为其他医学院校药理学双语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0.
小麦抗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倒伏是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也是小麦超高产育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小麦倒伏类型、评价方法、相关表型性状、分子基础等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改良小麦抗倒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报道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小麦抗倒性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小麦抗倒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途径和思路,进而为小麦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