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发现在大蒜(Alli■ Sotiv■n L.)病株细胞中含大量病毒粒体和风轮状内含体。线状病毒粒体长度250~1875nm,以长度550~800nm的粒体居多。其中700~800nm粒体被鉴定为GMV,回接脱毒大蒜,叶片产生条纹花叶症状。免疫电镜和血清学表明GMV与OYDV有近缘关系。是导致大蒜种性退化,产量下降的主要危害病毒。长度500~600nm的粒体为GLV,回接脱毒大蒜不产生花叶症状。对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似无影响。  相似文献   
32.
京郊大蒜病毒病的研究及其鳞茎中病毒的脱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京郊大蒜病毒病发生普遍,主要症状为条纹花叶、矮化和叶片扭曲畸形。病体细胞中含大量线状病毒粒体和风轮状内含物。线状病毒粒体长度范围为250-1875nm,以长度550-800nm粒体居多。其中长700-800nm的粒体被鉴定为大蒜花叶病毒(GMV),回接脱毒大蒜叶片产生条纹花叶症状。血清学鉴定表明GMV与洋葱黄矮病毒(OYDV)有近缘关系。长度500-600nm的粒体可能为大蒜潜隐病毒(GLV),回接脱毒大蒜不产生花叶症状。下述两种病毒为京郊大蒜的主要病毒。此外,个别标样含烟草花叶病毒,但不是大蒜的主要病毒。对800nm以下线状病毒粒体归属尚待研究。
应用营养茎尖、生殖茎尖和根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脱去上述主要病毒,获得脱毒大蒜。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决高羊茅冷季型草种在武汉安全越夏的问题,进行了Houndog、Arid、Barlexal等高羊茅品种单播及品种混播试验,结果表明:Houndog、Shenandon、Barlexal、Arid品种在本地区越夏情况表现较好。Arid+shenandon、Houndog+Shenandon等比例混合播种,其草坪抗病性比单播的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4.
小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的病毒性病害。一年中,秋季和春季是小麦丛矮病发生的主要时期。此时传毒介体灰飞虱的传毒能力决定于介体本身因素及环境因素。为弄清灰飞虱的介体传毒和病害发生间的诸关系,在1979—1980年的秋、春季节,进行小麦丛矮病传毒介体的传毒效力研究,进而给小麦丛矮病的病害流行因素、预测预报工作及控制病害发生提供线索及依据。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决高羊茅冷季型草种在武汉安全越夏的问题,进行了不同播种时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月~11月中旬和3月~4月中旬为适宜播种季节。  相似文献   
36.
调查研究了苹小卷叶蛾在甘肃秦安县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苹小卷叶蛾一年发生3~4代,主要以2龄幼虫在主干、主枝、老翘皮内、大枝杈、树上枯叶下、剪锯口周缘裂缝中结白色薄茧越冬;桃树开花前,早熟及中熟品种、阳坡地果园、川区果园为害较重,反之较轻。  相似文献   
37.
本文探讨了大白菜生理性病害缺硼的症状、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土壤有效硼0.5ppm为一般作物的缺硼临界值,霞浦县耕地土壤调查结果显示94.2%的土壤存在缺硼,此外高温干旱、施肥管理不当等均可引发缺硼症状的发生,提出以增施优质腐熟有机肥、每年计划施用硼砂0.5—1.0kg/666.7m2做基肥、及缺硼时用0.1—0.2%的硼砂水溶液灌根或0.2-0.5%硼砂水溶液叶面喷施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决高羊茅冷季型草种在武汉安全越夏的问题,进行了高羊茅草坪不同土壤基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黄粘土、河沙因过粘或沙性过重均不利于草坪生长,降低抗逆性,黄粘土与河沙按40%~60%混合,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39.
试验旨在研究野生盘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的分离、培养及体外多向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取盘羊分娩后的新生雄性胎儿脐带,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盘羊UC-MSCs后进行体外培养,并对UC-MSCs进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显示,应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盘羊UC-MSCs具有UC-MSCs特有的呈簇、成纤维状的特性,细胞呈"S"型曲线生长,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33.50 h,且可以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诱导分化特异性染色结果表明,野生盘羊UC-MSCs经诱导后的成骨细胞经茜素红S染色呈现典型的橙红色钙沉积物聚集,成软骨细胞经阿利新蓝染色呈现蓝色的软骨基质,成脂细胞经油红O染色呈现深红色的脂滴。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成骨分化的细胞中骨内γ-羧基谷氨酸蛋白(BGLAP)、骨桥蛋白基因(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成软骨分化的细胞中光蛋白聚糖(LUM)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双糖链蛋白多糖(BGN)和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盒9(SOX9)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成脂分化的细胞中脂蛋白酶(LP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试验结果表明,用盘羊胎盘附带的脐带组织可以分离到盘羊UC-MSCs,且分离到的UC-MSCs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及成脂细胞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40.
番茄病毒病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为害也相当严重。因此,国内外对该病害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据报导,其主要毒原有TMV,CMV,PVX,PVY等,其中TMV的株系比较复杂,但主要是番茄系和普通系,如按其与番茄TMV抗性基因型的关系区分有PelhamO,1,1.2等株系。国内报导的病原病毒的种类与国外报导基本相似,但是,各省、市间的主要毒原种类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