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篇
  9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研究水葫芦对商品基质的替代效应,采用风干水葫芦为主要替代原料,研究不同配方基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黄瓜穴盘育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干水葫芦替代50%~100%商品基质后,穴盘根坨质量好,散坨率低,幼苗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单株干重等指标均优于对照,但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幼苗叶绿素SPAD值低于对照。基质理化性质与出苗率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风干水葫芦复配基质的通气孔隙度、总孔隙度与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0.687*,电导率EC值与出苗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32。100%风干水葫芦处理、风干水葫芦蛭石(75:25)处理的资源利用率高,育苗质量好,是替代草炭复合基质的理想配方。采用水葫芦为原料配制的复合基质,育苗质量好,商品基质替代率可达50%~100%,为水葫芦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2.
几种农药防治柑橘蚜虫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几种农药防治柑橘蚜虫的药效,为柑橘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无翅蚜为害期喷雾高、中、低3种剂量的阿维菌素、蛇床子素、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吡虫啉(1∶2),以剂量25mg/kg的吡虫啉为药剂对照,设清水为空白对照,分析几种农药防治柑橘蚜虫的效果。[结果]5种供试药剂中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及吡虫啉单剂对柑橘蚜虫均有很好的防效,速效性、持效性均接近或超过95%。生物农药蛇床子素低剂量和中剂量处理后1d对蚜虫防效较低,分别为44.14%和69.74%;高剂量药后3d防效开始上升,药后10d防效达94.76%,药后14d防效可达98.87%。5种供试药剂均有很好的持效性,所有处理药后2周的防效均在95%以上。[结论]为柑橘蚜虫的防治提供了借鉴,并有效保证了高毒农药的取代工作。  相似文献   
53.
不同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促进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二叶一心期至五叶一心期4个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结果]不同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不一样。被带毒灰飞虱刺吸取食后,二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达100.0%;三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75.0%;四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31.8%;而五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O。即各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由强至弱为:五叶一心期〉四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结论]秧苗处于不同龄期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秧苗的龄期越小对条纹病毒的耐病性越差。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苏州地区主栽草坪病虫害的调查表明,该地区草坪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白绢病、锈病、腐霉枯萎病等,主要虫害有淡剑夜蛾、斜纹夜蛾、蛴螬、同型巴蜗牛等,简要阐述了它们的发生规律,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5.
电刺激分离蚯蚓及其对蚯蚓体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利用电刺激方法分离蚯蚓的技术可行性,采用实验室小试法,进行了电刺激胁迫分离蚯蚓的效果、蚯蚓生理生化指标对电刺激胁迫的响应2个试验研究,探讨了2种分离方法(人工分离、电刺激分离)的蚯蚓分离率、3种类型(人工分离、电刺激分离、电刺激后再培养5 d)的蚯蚓体内生化指标对电刺激胁迫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电刺激处理的蚯蚓分离率最高可达84.6%,与对照处理相比,电刺激处理的蚯蚓分离率显著提高了31.9百分点;蚯蚓分离率与电刺激时间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0.997**),电刺激时间每增加1 min,蚯蚓分离率可提高2.6百分点;电刺激处理提高了蚯蚓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降低了SOD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AchE酶活性,但与对照处理相比,除MDA含量外,差异均不显著;电刺激处理的蚯蚓再持续培养5 d后,蚯蚓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SOD酶活性、AchE酶活性均恢复至对照处理相同水平;综合上述结果,电刺激胁迫对蚯蚓机体功能和内分泌系统存在影响,但作用并不显著,且蚯蚓对电刺激胁迫影响有自愈能力。  相似文献   
56.
蚯蚓生物消解尾菜废弃物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优化蚯蚓生物消解尾菜废弃物的技术工艺,以尾菜废弃物为供试对象,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分别设置5种影响因子的不同梯度水平:物料腐烂时间为7、14、21、28、35 d,C/N为12、18、24、30、36,含水率为40%、50%、60%、70%、80%,环境温度为8、16、24、32、40℃,投放密度为20、40、60、80、100条·kg-1,并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的效果验证,测定了蚯蚓培养前后群体质量、数量变化率及物料消解率,研究了不同工艺因子对蚯蚓生物消解尾菜废弃物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各因子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尾菜废弃物腐烂率、C/N、含水率及环境温度、蚯蚓投放密度均对物料消解率存在影响,蚯蚓消解尾菜废弃物能力与物料腐烂率、蚯蚓投放密度均呈极显著的对数曲线相关(P<0.01),而与物料C/N、含水率及环境温度呈极显著的开口向下一元二次抛物线相关(P<0.01);根据曲线拟合方程,应用蚯蚓生物消解技术处理尾菜废弃物,各项工艺参数优化值分别为:物料腐烂率≥ 40.67%(即预堆制11 d以上)、物料C/N为27.79、物料含水率为69.61%、环境温度为26.23℃、蚯蚓投放密度为57.17条·kg-1;与CK处理相比,工艺参数优化处理显著提高了蚯蚓重量及物料消解率(P<0.05)。  相似文献   
57.
为探求稻田湿润灌溉对还田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在太湖稻作区开展2年田间试验,设定秸秆还田与否(小麦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还田)和种植体系(常规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双因素试验,采用原位模拟网袋法和土壤有机碳化学分组法测定还田小麦秸秆腐解率,碳、氮、磷、钾释放率以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土壤总有机碳的变...  相似文献   
58.
几种农药防治三叶草斜纹夜蛾的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苏州地区三叶草草坪主要害虫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i Fabricius)]开展室内农药生物测定的基础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研究表明,10%除尽EC 1 000倍、1.5%世扬EC 2 000倍、15%阿维·毒1 000倍、48%乐斯本1 000倍等对斜纹夜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9.
水生植物堆肥替代部分氮肥提高水稻产量与稻田土壤肥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太湖流域水生植物堆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效应,在太湖流域典型稻田连续进行4a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在等氮条件下不同比例的水生植物有机堆肥替代处理(有机氮替代率分别为0、20%、40%、60%、80%和100%)引起的水稻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氮磷钾吸收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和pH值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相比,水生植物有机堆肥与尿素配施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并随着有机肥替代率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后降;当有机肥替代率达40%和60%时产量最高.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尿素处理水稻籽粒产量相当.单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有效穗数,有机肥和尿素配合施用则可减轻甚至消除这一效应;有机肥替代率在40%和60%时,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均较高.随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秸秆氮浓度降低,籽粒氮浓度无影响;水稻磷浓度和吸收量均无显著差异;有机肥与尿素配施均显著提高了秸秆钾吸收量,有机肥替代率在80%时可显著提高籽粒钾吸收量.表层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及土壤pH值均与有机肥替代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肥-尿素配施处理下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均较4a前显著提高.有机肥替代率为80%和100%,土壤pH值较试验前土壤分别显著升高.由此可见,水生植物有机肥与尿素配施可以提高太湖稻作区水稻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减缓土壤酸化程度,可作为太湖稻作区一项环保型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60.
丝棉木金星尺蠖(Calospilos suspectaWarren)是危害大叶黄杨的一种重要害虫,发生严重时可将大叶黄杨叶片全部吃光。2004~2005年观察研究了此虫在苏州地区的生物学特性。该虫每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以蛹越冬,一代成虫初见期在3月中下旬,各代幼虫盛发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6月上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防治的理想药剂为菊酯类农药,经试验,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药后3 d的防效分别为95.54%、91.79%,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100%、94.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