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海鳗个体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96 indⅢ期以上海鳗性腺样本,计算得到海鳗个体繁殖力的数据,分析了海鳗个体繁殖力与各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个体绝对繁殖力F变动范围为(5.3~384.8)×104egg;个体相对繁殖力FL变化范围为202~3847 egg/mm;FW变化范围为156~618 egg/g。通过对个体繁殖力与6个生物学指标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复合分析、综合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海鳗的个体繁殖力与总重、性腺重的关系最密切。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各生物学指标的综合作用,可以把生物学指标归纳成生长指标因子和性体指标因子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2.
[目的]明确水稻叶片前平后卷的主要生物学效应,为RL(t)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水稻杂交后代材料中发现一个新的内卷叶突变材料,暂时命名为RL(t),研究了RL(t)与平展叶姊妹系0731-3-1-1B在叶片受光姿态、光合效率及细胞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RL(t)较平展叶姊妹保持系三片功能叶明显表现出卷曲度大、挺直度高、叶基角小、披垂角小,相应地,提高了卷叶保持系群体各层尤其上部和中部的透光率;三片功能叶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剑叶、倒二叶的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平展叶姊妹保持系,从而提高了RL(t)剑叶、倒二叶的光合速率;由于卷叶保持系部分泡状细胞适度萎缩变小,导致叶片内向卷曲。[结论]该研究为内卷叶性状应用于水稻高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在沙地进行速生丰产林建设,水分又显得更为重要。沙地由于构成土壤的颗粒较大,导致土壤结构疏松,水分的下渗速度较快,在进行灌溉时耗水量比一般黄土地和粘土地要大,通过改变灌水方式可有效地节约用水量,因此笔进行了节水灌溉方面的试验。  相似文献   
74.
人晚秋桑条剪伐日期、叶型式、桑树生长、桑叶产量调查、研究晚秋条桑收获技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75.
水稻制种喷施云大-120效果初探四川省绵阳市种子公司(621000)唐晓明王挺云大-120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解其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作用,我们对汕优多系1号制种母本珍汕97A进行云大-120喷施试验,观测不同处理的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  相似文献   
76.
77.
稻瘟病菌的拮抗细菌筛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稻叶及其它木本科杂草叶片表面分离纯化985株细菌分离,分别培养在NB液体培养基中,经8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加入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悬液中,测定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发芽,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从而筛选出13株对稻瘟病菌孢子芽管生长或附着胞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采用离体稻叶接种测定,进一步筛选得到3株拮抗细菌,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Xh21  相似文献   
78.
本文分析了1981~2010年泰顺县的雷暴观测资料的气候统计特征,得出了泰顺县雷暴气候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王霖  鬲挺 《农村电气化》2010,(10):43-44
目前,农网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与城网和主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网网架薄弱、装备技术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等问题,在山区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80.
以浙江近海三疣梭子蟹大螯肌肉的线粒体DNA作为模板,对4群体共67个个体的控制区(D-loop)序列进行了PCR扩增。通过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最终得到了控制区3’端的rRNA部分序列(64 bp)、D-loop全序列(1179 bp)及控制区5’端tRNA-Ile部分序列(73 bp)。经DNASP软件分析得知,67个D-loop序列定义了65个单倍型,在65个单倍型中,除去插入/缺失位点,所有单倍型共检测到344个多态位点,主要发生在D-loop序列的中间区域;D-loop序列检测到26个插入或缺失位点,碱基插入主要发生在中央后端区域,以13 bp重复片断插入的形式进行。每个个体含有0~3个连续重复片断。通过对三疣梭子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D-loop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982~1.0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2770~0.0363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31.790~43.304。综合分析,三个成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近,都低于仔蟹的遗传多样性,说明经过遗传育种,可以提高三疣梭子蟹的种质情况,真正实现对三疣梭子蟹的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