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我国地方品种小尾寒羊作为供体,对不同年龄羔羊(6~8周龄和12~14周龄)超数排卵效果以及卵母细胞冷冻保存对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发育、胚胎移植产羔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8周龄组羔羊只均超排处理获卵数和可用卵数(60.8枚和58.2枚)显著高于12~14周龄组(27.3枚和26.0枚)(P<0.05);经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冷冻组的卵裂率和桑椹胚发育率(67.8%和35.6%)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79.2%和53.8E)(P<0.05);玻璃化冷冻保存体外生产的胚胎,经移植后成功产下4只健康羔羊(4/52)。  相似文献   
92.
不同处理方法对山羊同期发情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氯前列烯醇(PG)、孕酮栓对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0-72小时同期发情率平均为88.0%,其中PGF2a组为88.9%,孕酮栓组为87.5%,PG组与孕酮栓组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羊发情时间,PG组主要集中于注射后的24-48小时,发情率为80.6%,孕酮栓组主要集中于撤栓后的0-48小时,发情率为84.7%;孕酮栓处理方法对处于非繁殖季节和繁殖季节的羊均可获得很好的同期效果,而PG处理方法只对处于繁殖季节的羊有效。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华北地区的各养羊场流行着一种云翳病。作者对发病的羊只进行了病原的分离,经生化试验及生物学特性。试验证实,该分离菌为李氏杆菌,经动物试验,验证了李氏杆菌即是引起羊云翳的病原菌,试验过程中对分离菌进行了11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其中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4.
热应激对肉用种公牛精液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利木赞种公牛和夏洛来种公牛各5头为试验牛,研究了热应激对其精液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季热应激期原精活力、冻精活力、活精子百分数、顶体完整率均处于最低水平;(2)夏季肉用种公牛的血清睾酮、T3、LH、皮质醇的含量分别为4.15pg/mL、1.11pg/mL,48.12pg/mL,4.89pg/mL,极显著低于春、秋、冬3个非热应激季节(P<0.01);(3)肉用种公牛夏季血糖含量最低,与春、秋、冬3个非热应激季节相比分别下降38.3%(P<0.01)、12.1%(P<0.01)、19.9%(P<0.01);(4)夏季热应激期肉用种公牛血清钠、钾、钙、镁均处于最低水平,显著低于非热应激季节;(5)肉牛种公牛夏季血清GPT、GOT活性最高,分别为33.55U/L和75.39U/L,而血清CK则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5.
SOHLH1与SOHLH2属于基础型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具有生殖细胞的特异性,在生殖细胞分化及发育早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SOHLH1与SOHLH2的进化、表达及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未来人类生殖相关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
旨在揭示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的多态性及遗传学规律,探讨将BMPR-IB基因第746位碱基发生的A→G突变(FecB突变)作为分子标记进行绵羊多胎品种选育的科学性。本研究对寒泊羊育种核心群的健康种公羊、繁殖母羊、羔羊共计1 267只绵羊个体进行采血,利用PCR-RFLP方法判定个体BMPR-IB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对繁殖母羊共计980胎次的产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FecB突变、胎次及产羔季节对胎产羔数性状的影响。统计所设计杂交组合后代共计167只健康羔羊的基因型比例。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有BB、B+和++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7%、73.40%和24.63%,等位基因B和+的频率分别为38.67%、61.33%;BB、B+和++基因型繁殖母羊的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69、1.91、1.57只,目前寒泊羊种群的胎产羔数平均为1.85只;若经过品种选育使寒泊羊个体中增加一个B基因拷贝,胎产羔数预期增加0.44只;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的后代中B+和++基因型的比例为1.11:1,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BB的后代中BB和B+基因型的比例为0.82:1,均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预测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可使寒泊羊种群母羊基本实现胎产羔数2只的育种目标。本研究结果为绵羊育种实践中制定选种和选配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讨BMPR1B(A746G)基因在寒泊肉羊世代选育中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本试验分析了不同选育世代寒泊肉羊BMPR1B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基因型对不同世代母羊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BMPR1B基因突变纯合型BB个体从第一世代就开始出现,BB基因型频率随选育世代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从G1到G2世代,BB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G1世代B+基因型母羊产羔数高于++基因型,但差异不显著。G2世代BB基因型母羊产羔数达到3.0,显著大于B+(1.89)和++(1.24)基因型个体(P0.01)。G1和G2世代BMPR1B基因型母羊对初产日龄和产羔间隔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BMPR1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可显著提高寒泊肉羊新种群母羊产羔数。  相似文献   
98.
正河北省肉羊生产处于稳定增长态势,2011年生产羊肉29万吨,仅次于内蒙古(89万吨)、新疆(47万吨)和山东(33万吨),位居全国羊肉总量第四位。羊肉价格持续攀升,并有明显持续增长的趋势。上述因素推动了肉羊养殖由放牧和半放牧向完全舍饲的饲养方式转变,并逐步向模化养羊方向迈进,目前全省规模养羊的数量占到三分之一以上。然而,由于肉羊养殖户对  相似文献   
99.
本实验利用qPCR检测成年绵羊单卵体外成熟过程中空白对照组和E-64添加组0(GV)、8、16、24 h(MII)4个时间点CTSB、CTSS及GAPDH的cDNA数量。结果表明:CTSB及CTSS的mR NA相对数量在成熟过程中呈现上升变化趋势,并且E-64可有效降低CTSB及CTSS的mR NA数量。细胞凋亡基因CTSB及CTSSmR NA的减少,对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供体细胞周期同步化是影响体细胞核移植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分别对绵羊卵丘细胞采用血清饥饿和接触抑制的方法进行细胞周期同步化处理,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卵丘细胞经血清饥饿24~72 h后,显著地增加了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P <0.05);接触抑制24~72 h,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与血清饥饿组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用经血清饥饿与接触抑制的供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后,重构胚卵裂率、桑椹胚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 >0.05),但二者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上述结果证实,血清饥饿和接触抑制均能使绵羊卵丘细胞周期同步化至G0/G1,均可用作绵羊体细胞核移植的供体细胞细胞周期同步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