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9篇
  9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8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干燥方式对全蛋粉冲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全蛋粉的品质和冲调性能,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喷雾干燥和红外干燥对鲜蛋液进行干燥制粉,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全蛋粉营养成分和润湿下沉性、水合能力、溶解指数、结块率及稳定系数等冲调性能关键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全蛋粉的营养成分保留率最高,冲调性能最好,其中润湿下沉时间为198.24 s、水合...  相似文献   
22.
南京地区设施蔬菜发展特点、问题及 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南京的设施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为满足和提升南京市民的"菜篮子"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在充分认识和分析设施蔬菜业发展的优势及发展中暴露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南京的区域优势,探讨今后南京地区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23.
2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磷水平对线性回归法测定豆粕中磷真消化率的影响。选用48头平均体重为(36.0±0.1)kg生长公猪,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通过在半纯合日粮(低磷日粮,无玉米添加)和常规日粮(高磷日粮,含50.0%玉米)上添加3个水平豆粕(13.0%、26.0%和39.0%),研究日粮类型(低磷日粮和高磷日粮)对线性回归法测定豆粕中磷真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日粮豆粕水平增加,生长公猪的总磷摄入量、粪磷排泄量、可消化磷和存留磷量呈线性增加(P<0.01)。与低磷日粮相比,采食高磷日粮显著增加日粮总磷摄入量、粪磷排泄量、尿磷排泄量、可消化磷和存留磷(P<0.05)。通过使用线性回归法,生长猪采食高磷日粮测得豆粕中磷的真消化率为36.11%,显著低于采食低磷日粮测得结果 43.38%(P<0.05)。由此可见,由半纯合日粮(低磷日粮)测定得出的豆粕中磷的真消化率显著高于常规日粮(高磷日粮)的测定值,因此在使用半纯合日粮测得饲料原料中磷真消化率的数据用于日粮配置时应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25.
良种是从事养鸡生产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养鸡生产,首先必须有优良的品种作保证。鸡的品种按其经济性能分为蛋鸡系和肉鸡系。蛋鸡系的品种主要用途是生产商品蛋,按其蛋壳颜色又分为白壳蛋系和褐壳蛋系。 一、白壳蛋鸡 白壳蛋鸡开产早、体型小、产蛋量高、饲料报酬高,适于高密度笼养,但鸡蛋重量小,啄癖多。白壳蛋的价格有的地区略低于褐壳蛋。 1.星杂288:加拿大雪佛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蛋用鸡种,曾经在美国、加拿大蛋鸡生产性能随机抽样测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旨在比较饲喂频率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来自于4头母猪的16头4日龄的“杜×长×大”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配对成8对,每对仔猪随机分配到每天饲喂6次组(M6组)和每天饲喂12次组(M12组),每组8头猪,每个配对内仔猪采食量保持一致,人工乳饲喂21 d。结果表明:1)与M12组相比,M6组仔猪的末重,第2周、第3周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第2周、第3周和全期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M12组相比,M6组仔猪胴体瘦肉率、背最长肌重和半腱肌重显著提高(P<0.05)。3)与M12组相比,M6组仔猪背最长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量有提高的趋势(P=0.05);与M12组相比,仔猪背最长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和核糖体蛋白S6(RPS6)的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ⅡB型活化素受体(ACVR2B)和Ⅰ型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ALK5)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M12组相比,M6组仔猪背最长肌肌肉生长抑素(MSTN)mRNA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降低饲喂频率可促进胴体瘦肉沉积和骨骼肌生长,主要通过上调IGF1 IGF1R mTOR通途路下调MSTN受体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27.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磷的全肠道消化率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重分别为27.2、59.1、103.1kg的生长育肥猪各16头,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低磷饲粮组和高磷饲粮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低磷饲粮为无磷酸氢钙(DCP)的玉米-豆粕型饲粮,饲粮总磷浓度为3.3 g/kg,在低磷饲粮中添加14.5g/kgDCP构成总磷浓度为5.9 g/kg的高磷饲粮。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总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采用差量法计算D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TTTD)。试验共12 d,包括5 d适应期和7 d粪样收集期。结果表明:高磷饲粮组的可消化磷含量和总磷的ATTD均显著高于低磷饲粮组(P<0.05);饲喂高磷饲粮时,不同生长阶段猪磷的ATTD无显著差异(P>0.1);饲喂低磷饲粮时,育肥猪磷的ATTD显著高于生长猪和生长育肥猪(P<0.05);虽然饲粮总磷的ATTD受生长阶段影响(P<0.05),但生长阶段对DCP中磷的TTTD无显著影响(P>0.1)。由此可见,猪的生长阶段显著影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磷的消化利用率,但对DCP中磷的消化利用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饲喂频率对生长猪总能(GE)和养分的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和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的影响,试验将24头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型瘘管、平均初始体重为(40.7±1.3)kg的生长猪随机分到M2组(每天饲喂2次)和M12组(每天饲喂12次),每个处理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共9 d,包括5 d适应期,2 d粪样收集期和2 d食糜收集期。结果表明: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耗料增重比不受饲喂频率的影响(P0.1);饲喂频率对粗灰分、干物质(DM)、粗脂肪(EE)、碳水化合物(CHO)、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以及GE的AID无显著影响(P0.1);M2组的粗灰分、DM、EE、CP、NDF和GE的ATTD显著低于M12组(P0.05);M2组EE和ADF(P0.05)、NDF(P0.01)的后肠道消化率显著低于M12组;M2组ADF和CP的ATTD以及GE的后肠道消化率有低于M12组的趋势(P0.1)。由此可见,生长猪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GE和养分的AID不受饲喂频率的影响,但增加饲喂频率能提高GE和养分的后肠消化率和ATTD。  相似文献   
29.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猪饲粮磷水平对磷酸氢钙(D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评定的影响。选用56头体重为(25.90±0.25)kg的杜×长×大杂交去势公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未添加DCP的基础饲粮,6个处理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64%、1.28%、1.92%、2.56%、3.20%、3.84%DCP。使用全收粪法测定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结果表明:生长猪总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随饲粮DCP水平提高呈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随着DCP添加水平的提高,由差量法测得无机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呈二次上升的趋势(P0.1),具体表现为无机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随饲粮DCP水平提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线性回归法发现,生长猪饲喂低DCP饲粮后测得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显著高于饲喂高DCP饲粮(P0.05)。由此可见,饲粮磷水平显著影响差量法和线性回归法测得DCP的全肠道真消化率;使用差量法测定饲粮原料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时应将饲粮磷水平维持在接近磷需要量的水平,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定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时应将饲粮磷水平控制在低于磷需要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模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48头平均初始体重为(61.4±2.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根据体重按随机区组设计分到自由采食组(自由采食)和限制饲喂频率组(每天饲喂2次)。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结果表明:限制饲喂频率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胴体重、屠宰率和平均背膘厚均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饲喂模式对猪肉品质相关指标无显著影响(P0.10);限制饲喂频率组脂肪组织中苹果酸酶(ME)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力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限制饲喂频率组脂肪组织中FAS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综上分析,限制饲喂频率降低了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脂肪沉积,但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其中限制饲喂频率主要是通过降低脂肪合成减少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