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12.
花生锈病在广东省始见于1956年。1970年后迅速蔓延流行,致使花生产量遭受严重损失,轻病年损失约15%,大流行年损失为25—59%。本病原菌能侵害花生叶片、叶柄、托叶、茎、果柄及荚壳。在花生植株上只产生夏孢子,其发芽适温为24.5—28℃,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未发现冬孢子。在24.5—26.5℃接种,潜育期为6—8天,21℃以下和29℃以上相应延长。在冬、春季室温条件下,夏孢子可贮存120—150天。强烈光照对夏孢子发芽有抑制作用。病原菌多数从寄主气孔侵入,也能通过表皮细胞间隙侵入。花生锈病的流行,与菌源、气候、品种的抗病性、栽培技术等条件关系密切,而湿度则是我省花生锈病流行的主导因素。春植花生锈病的初次侵染源来自秋植花生落粒病苗、病藤和带病荚果,而落粒病苗是主要侵染来源。鉴定了国内约1000个花生品种,未发现兔疫或高度抗锈的品种,但品种间的抗病力有明显的差异。种植抗病品种,春植花生早播,秋植花生适当迟播,发病初期每隔8—10天喷药一次,连续3—4次,有显著防效。供试药剂以“百菌清”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13.
香蕉枯萎病菌根据鉴别寄主的不同分为4个生理小种,其中4号生理小种(FOCRace4)几乎对所有香蕉栽培种均致病,严重威胁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在广东、海南等地相继出现由4号生理小种侵染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并有进一步扩展蔓延的趋势。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药剂可以有效防治该病,因此加强香蕉枯萎病的检验检疫工作,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该病的蔓延和危害迫在眉睫,而发展一种快速检测4号生理小种的技术方法将为检验检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生物防治也将成为控制该病害的一个新途径。概述了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生物学特性、DNA分子标记技术、特异引物PCR检测技术、生防菌株的筛选和植物提取物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为香蕉枯萎病的检测和防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其SCAR标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室内人工接种蕉类鉴别寄主,对采集于广东蕉区的18个蕉类枯萎病菌菌株进行鉴定,KP021、KP022、GZ981和JL021 4个菌株属Racel,其余14个菌株属Race4,说明广东蕉区同时存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Race1和Race4。用RAPD技术对上述18个菌株进行分析,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条引物可产生生理小种RAPD标记12个,其中标记Racel的8个,标记Race4的4个。对这些RAPD标记带分别进行回收、克隆、测序,根据这些特异片段序列分别设计相应的SCAR引物,通过对18个菌株的PCR扩增检验,有4个RAPD标记成功地转化为SCAR标记,其中Race1-SCAR标记1个、Race4-SCAR标记2个、同时能鉴定出2个小种的SCAR标记1个。应用这4个SCAR标记同时对采自田间的9个病菌分离物进行检测,能够准确地鉴定出广东蕉区的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Racel和Race4,这为下一步开展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子鉴定及各生理小种田间流行动态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白叶枯病是中国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1980—1984年作者用广东省稻白叶枯病菌优势菌群Ⅳ群的代表菌株,进行大田人工剪叶接种,重复鉴定了国内外水稻品种资源2012份。接种20天后调查病级,评选出Ⅰ级抗源29份占1.44%,Ⅱ级抗源187份占9.29%,Ⅲ级抗源285份占14.17%,感病(Ⅳ—Ⅵ级)的有1511份占75.1%。对33个重点抗源进行抗性鉴定和经济性状分析,推荐一批单抗、双抗或三抗的抗源给育种者作为抗病育种亲本选配应用。  相似文献   
16.
25%吡唑醚菌酯乳油是防治香蕉黑星病的新型杀菌剂,2002年的毒力测定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黑星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160 μg/mL和320 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4.46%和98.28%。2003-2004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用4 000、3 000、2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果实黑星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2.58%、86.96%和92.92%,用3 000、2 000、1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叶片黑星病防治效果分别78.69%、83.91%和89.4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腈菌唑乳油4 0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的防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经调查,为害广东板栗的主要害虫有23种,主要病害有5种,通过对一些为害严重的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流行)规律的研究,以及防治试验,示范,提出了我省板栗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出一套适合我省板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三唑酮在荔枝园施用后的残留与降解情况.采用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了三唑酮在荔枝果实和果园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荔枝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6~6.6d、4.1~4.8 d,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造成荔枝的残毒污染和土壤的残留积累.  相似文献   
19.
为表达犬吉氏巴贝斯虫Bg TRAP蛋白及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将犬吉氏巴贝斯虫Bg TRAP编码基因的密码子进行优化和高效表达,并利用生物学软件分析预测,结果显示,Bg TRAP中存在10个潜在的线性抗原表位,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对其预测表位的多肽进行表达,以筛选的阳性血清样品为检测抗体进行ELISA检测,结果表明其中3个多肽能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其多肽序列分别为126DYVIAVEDTTHFGE139、672AYILAGFA GLLLIT685和497SDELGDEMGLTTNE510。本研究对Bg TRAP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为进一步开发基于Bg TRAP的犬吉氏巴贝斯虫诊断抗原及Bg TRAP的免疫学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准确了解目前生产上防治荔枝霜疫霉病常用内吸性杀菌剂的防治效果,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68%金雷水分散粒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25%阿米西达悬浮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等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安克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3.67%;克露、阿米西达和金雷次之,防效分别为76.20%、74.31%和69.87%;杀毒矾和甲霜灵.锰锌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防效分别为64.56%和6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