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3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解中国目前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血凝素(HA)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对中国不同地区分离的10株H9N2亚型AIV的H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所获得的HA全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0个分离株的裂解位点均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10个分离株有7~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由于基因突变有些HA基因出现了新的糖基化位点;与参考株相比,发现了4个抗原表位的突变,这些表位的突变可能引起病毒致病性的改变;受体结合位点除198位有变异外,其他位点均较保守;6株病毒234位氨基酸均为L,具有与哺乳动物唾液酸α,2-6受体结合的特征;10个分离株HA基因与国内疫苗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4%~99.2%和92.2%~98.7%;10个分离株同属于欧亚谱系中的A/duck/Hong Kong/Y280/97群,但差异显著,为此本试验又将其分为4个不同的亚群。人工感染排毒试验结果表明,BJ15和NJ17分离株在鸡体内具有较强的复制能力,排毒周期较长且排毒量也较大,而S145N的漂变导致在145-147位氨基酸多出1个糖基化位点NGT,可能是分离株复制能力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52.
灯盏花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引起灯盏花叶斑病的病原菌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 Keissler)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25℃;菌丝在pH值3.5~9.5都能生长,但5.5-6.5最适宜;菌丝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源,最佳碳源分别为果糖、麦芽糖,产孢的最佳碳源是果糖;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均为酵母粉.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系统及拯救出能够在动物传代细胞中高水平复制的H1N1亚型猪流感疫苗株.[方法]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对猪流感病毒广东分离株进行拯救.[结果]首次成功拯救出全部片段均来自于亲本株的猪流感病毒rH1N1,并且成功拯救出了具有高度细胞适应性毒株re-LM株,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均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rH1N1经MDCK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后,血凝价最高仅为1:64;而re-LM的血凝价最高可以稳定在1:1024,表明该毒株具有细胞繁殖高产的特性.用该重组病毒制备油乳剂灭活苗免疫2月龄仔猪,首免2周即可检测出HI抗体,平均效价在1:32以上,三免后2周H1抗体平均效价达到1:512,说明其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结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成功建立为猪流感病毒致病机理、传播机制及病毒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重组细胞高产型猪流感病毒株的拯救为H1N1亚型猪流感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4.
云南省灯盏花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主要栽培区发生的根腐病的危害情况及其症状,经过病原物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和形态鉴定,证明该病是由镰刀菌属(Fusarium)中的2种致病菌半裸镰孢(F. semitectum )和胶孢镰孢(F. subglutinans ) 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55.
云南省灯盏花根际土壤寄生线虫的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2005年对云南省灯盏花主要栽培区的灯盏花根部及根际土壤的寄生线虫进行分类鉴定,共鉴定出9种线虫:内卷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involutus)、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异头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heterocephalus)、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草地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pratensis)、活泼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 hilarulus)、戴维恩垫刃线虫(Tylenchusdavainei)和广东垫刃线虫(Tylenchus guangdongensis)。优势种群是双宫螺旋线虫,其次是南方根结线虫。灯盏花是这些线虫的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56.
2015年9月27日,河南省郑州市某鸡场饲养的育成期蛋鸡发生未知原因的突然大量死亡。为查明病因,控制疫情,开展了此次调查。通过询问饲养管理人员、查看现场、剖检及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分析等方法,对该次暴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及镜检结果,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起疫情为鸡球虫感染。通过氟苯尼考拌料,对圈舍消毒,清理粪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分析发现,有球虫病发病史、引进鸡只不检疫、驱虫措施不科学、粪便清理不及时是导致鸡球虫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建议引进鸡时加强检疫,定期对鸡群进行驱虫,加强粪便清理及无害化处理,从而降低鸡球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贵州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背景,本研究收集了2007年以来贵州省不同地区的12株PRRSV,并对其Nsp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该12株PRRSV均与我国2006年以来流行的高致病性PRRSV(HP-PRRSV)位于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中。8株PRRSV的Nsp2蛋白存在第481位和533位~561位共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这与以往报道的HP-PRRSV的缺失特征相同;另外4株PRRSV缺失扩大,其中的3株在第481位氨基酸的两翼又缺失了29个氨基酸,即471位~500位氨基酸缺失;另外1株除第481位和533位~561位氨基酸缺失外,在第394位缺失1个氨基酸。这些新缺失毒株的出现,显示HP-PRRSV可能出现了新的变异走向。为深入研究该病毒株的遗传与变异及其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犬腺病毒(CAV)致弱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病犬的组织样品接种于MDCK细胞内,进行病毒分离及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病毒在MDCK细胞内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电镜下可见典型的腺病毒粒子;回归动物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可导致犬出现明显的CAV感染症状;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CAV,命名为CAV-H株;将CAV-H株接种MDCK细胞连续传代至110代,在传代过程中,病毒滴度由初始105.0 TCID50/0.1 mL上升至107.0 TCID50/0.1 mL,而CAV对犬的致病力逐渐降低;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CAV-H可对同源强毒攻击的犬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理想的疫苗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59.
通过田间调查,形态鉴定,首次报道了云南省一种由广东垫刃线虫(Tylenchus guangdongensisXie&Feng,1992)引起的中草药新病害,灯盏花是这种线虫的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