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正>血痢是临床上犬的常见病,此病发展迅速,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用抗菌素药物治疗往往无效。笔者用白头翁汤试治犬血痢15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2.
生防菌株对地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促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对地黄枯萎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B6、B2 1、S15、S5 2、S72、S92、S95、T3和T4等9株生防菌。经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S15、S72、S5 2、B6和T4对地黄枯萎病的防效都达到了5 0 %以上,且S5 2、S15和S95对地黄具有明显的促生增产作用,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穗粒腐病菌对玉米幼苗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穗粒腐病原菌分离鉴定的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籽粒(或病粒)中串珠镰刀菌的带菌率最高,分离频率为59.61%,其次为木霉菌,分离频率为14.97%。从玉米杂交种中分离到的穗粒腐病菌对玉米幼苗致病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蠕孢菌和禾谷镰刀菌对玉米幼苗的致病力较强,只是发病时间、病害蔓延速度有所差异。病原菌分离频次的高低与病原菌的致病性强弱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正>笔者从事兽医临床20多年,以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各种家畜汗症85例,其中驴28例,牛12例,绵羊55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5.
RAPD技术及其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RAPD技术的原理与优缺点,并总结了近年来该技术在抗性育种、群体遗传、病原物分类检测等植物病理领域内的运用状况。  相似文献   
36.
研究结果表明海棠灰霉病菌茵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在PDA培养基和海棠汁培养基上茵丝生长及产孢速度较快;不同光周期对菌丝生长和产孢影响不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9℃和24℃;最适pH值为6.3;相对湿度100%萌发率最高,小于78%不能萌发;营养液以100g@L-1海棠汁液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37.
9种化学药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含毒介质法测定了9种化学药剂单剂与复配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阿米西达、金阿普隆对禾生腐霉(Pythium graminicola)的毒力较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是0.57 mg/kg和0.58 mg/kg;满适金与敌委丹对禾生腐霉也有较强的毒力。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毒力较强的药剂是适乐时、满时金、多菌灵、敌委丹,其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是0.03 mg/kg、0.30 mg/kg、0.56 mg/kg和0.89 mg/kg。用上述药剂处理玉米种子,对玉米茎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以敌委丹+金阿普隆(拌种)效果最好,防效为68.96%,其次为多菌灵+金阿普隆(包衣),其防效为58.62%。  相似文献   
38.
玉米穗粒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有关国内外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现状,包括玉米穗粒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化学防治方法及抗源鉴定,抗病遗传规律及抗病机理等,并提出了玉米穗粒腐病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39.
<正>近年来,笔者收治几例犬阴道脱出的病例,通过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因本病病因复杂:遗传性阴道周壁组织无力可能是一种致病因素。便秘、公母犬交配时公犬强行分离、育种动物间个体差异太大以及难产等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另外,雌激素分泌过多也可发生阴道脱出。  相似文献   
40.
森林城市的理念与建设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种新趋势,通过增加城市及周边地区森林总量,以改善、调整、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构建人-自然-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为目的;正确把握森林城市理念与建设特点,对于促进和提高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