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26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6 毫秒
61.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人工阔叶纯林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性质极化的影响,为防治森林土壤退化和连栽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黄土丘陵区的陕西黄陵县,选择刺槐、辽东栎和小叶杨3种典型人工阔叶纯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地腐殖质层土壤和枯落物(当年枯落叶及细根),分别设“土壤+枯落叶”、“土壤+根系”、“土壤+枯落叶+根系”和土壤不与任何枯落物混合(对照)4种处理方式,进行室内混合培养试验,共培养120 d,分析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学和化学性质极化的影响。【结果】1)在刺槐林地,枯落叶分解主要引起土壤pH值、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负向极化,根系分解主要引起pH值、速效磷含量负向极化;但就土壤总体性质而言,枯落叶和根系均引起了正向极化,且根系影响大于枯落叶,二者混合分解对土壤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相互抑制。2)在辽东栎林地,枯落叶分解主要引起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负向极化,根系分解主要引起过氧化氢酶活性和速效钾含量负向极化;但就土壤总体性质而言,枯落叶分解引起了负向极化,而根系分解引起了较弱的正向极化,且二者混合分解对土壤的影响总体表现为较弱抑制作用。3)在小叶杨林地,枯落叶分解主要引起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负向极化,根系分解主要引起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和速效磷含量负向极化;就土壤总体性质而言,枯落叶和根系均引起了负向极化,且根系影响较明显,二者混合分解对土壤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相互促进。【结论】从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性质极化影响的总体结果来看,刺槐比较适宜在该地区一定时间内继续连栽,其次为辽东栎,而小叶杨不适宜。  相似文献   
62.
用互比排列设置刺槐林改造更新小区,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探讨理想的更新方式,其结果表明:在同一降雨量、雨强、历时的条件下,林地土壤含水量三年均值,皆伐带状更新区最高,皆伐萌芽更新区次之,对照区(未改造更新)最低;单位面积逗流量三年均值,皆伐带状更新区比皆伐萌芽更新区增加26.4%,比对照区增加96.5%,但增加的逞流量仅为引发土壤侵蚀逞流量的40%~60%,没有引起新的土壤侵蚀。皆伐带状更新方式通过引进更新树种,改变了林分结构和组成,使刺槐林变成混交林,延续和强化了水保效益,是一种理想的刺槐林改造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63.
人工纯林一般在生长早期或第1,2代生长阶段表现尚好,林地土壤还会出现一定的"自肥"现象(肖慈英等,2002;薛立等,2003;2005),但由于其树种组成和结构的简单性、对土壤养分的选择性利用和对环境效应的特殊性,长期连续生长或多代连栽的人工纯林会出现许多不良后果,如土壤的"自贫"(Keeves,1996;庞学勇等,2004)、"自毒"(曹潘荣等,1994)和"极化"(刘增文等,2007)等退化现象和林木生长衰退的"自衰"(朱守谦等,1992)现象,从而引发连栽障碍问题,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引起广大林学和生态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人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中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及三者的关系,为合理治理、改造人工纯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山区,对典型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kaempferi)、锐齿栎(Quercus alienavar.acuteserrata)、灰楸(Catalpa fargesii)纯林及各混交林土壤的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针阔混交林可提高土壤全N、速效N、全P和有机质含量;混交林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平均值较人工纯林分别提高了16.66%和53.76%,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值较针叶纯林提高95.87%,其中细菌数量提高幅度为104.47%,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土壤转化酶与脲酶、过氧化氢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r<0.05),并与土壤细菌数量及土壤基本养分(全N、速效N、速效K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放线菌与土壤全N、速效N、有机质含量和pH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针阔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再分配;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能够及时反映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5.
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防止土壤退化、增加土壤肥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集四川岷江流域上游的4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糙皮桦(Betula1 utilis)和云杉(Picea asperata))林木凋落叶及林地土壤样品,通过对当年凋落叶进行240 d室内分解培养试验,探讨不同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云杉和云南松凋落叶分解使土壤pH值降低,糙皮桦和连香树凋落叶分解使土壤pH值增加;4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C、N以及4种土壤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有所增加。【结论】土壤有机质、全N、微生物量、酶活性增加的幅度与凋落叶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率有密切关系,凋落叶分解的越快,土壤状况改善的越明显。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外源性C(蔗糖)、N(硝酸铵)干扰对岷江上游典型林地土壤及其生活叶中C、N含量的影响,为人工纯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以四川岷江流域上游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糙皮桦(Betula platyphylla)和云杉(Picea asperata)4种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水平的外源性C、N干扰(C源为蔗糖,水平分别为:C1.施蔗糖1 500 kg/hm2,C2.施蔗糖2 000 kg/hm2;N源为硝酸铵,水平分别为:N1.施硝酸铵450 kg/hm2,N2.施硝酸铵750 kg/hm2),研究林地土壤及林木生活叶C、N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外源性C、N干扰对不同林地土壤C、N含量的影响不同,连香树重度C干扰、云南松轻度C干扰、云杉轻度C干扰均能提高其林地土壤的C、N含量;C、N干扰后连香树、云南松和糙皮桦林地生活叶中有机C含量增加,且连香树林地N干扰效果优于C干扰。C干扰后云杉生活叶中C含量增加,而N干扰后其含量有所下降。N干扰能明显增加连香树生活叶的N含量,轻度C、N干扰可提高云杉叶的N含量,各干扰对云南松叶中N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连香树林地以C2和N2水平的干扰较好,云南松林地以C1水平干扰较好,云杉林地以C1和N1水平的干扰较好,糙皮桦林地不宜进行干扰。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秦岭山区陕西周至县厚畛子镇安沟流域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锐齿栎、楸树、油松和日本落叶松4种典型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定位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当地森林的土壤微生物从数量上主要以细菌为主,约为微生物总量的87.86%~97.65%,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最少.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明显,夏季高出冬季74.43%~354.05%.纯林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关系为:阔叶林纯林>针叶林与阔叶林1:3比例混交>针叶林与阔叶林1:1比例混交>针叶林纯林.外源性C、N混合干扰使微生物数量比对照区增加了35.30%~945.88%.枯落叶客置使针叶林纯林的微生物数量增加了25.59%~73.87%,阔叶林减少了29.95%~68.12% .因此采用外源性C、N干扰,客土混合及枯落叶客置的定位模拟试验 ,进一步探讨不同树种的种间关系,为指导当地人工纯林的管理和更新改造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8.
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持续林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内涵和基本构成两个方面探讨了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本原理,同时就发展持续林业的趋势、结构、特点和理论基础等问题进行了详尽地论述.  相似文献   
69.
对变电站内一处放电信号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放电点的发现与定位过程,并根据定位结果判断35 k V#2所变放电。进行诊断性试验,判断放电原因为所变绝缘垫块绝缘不良,验证了定位的准确性并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0.
以黄土高原的主要人工林树种侧柏为对象,通过采集侧柏及其他拟混交的8个树种的当年枯落叶,以无林荒草地腐殖质层土壤作为分解介质,在室内将侧柏与不同树种枯落叶剪碎后以一定比例混合装入尼龙网袋并埋人盛土培养钵中,进行恒温恒湿下连续345 d分解培养试验,测定分解前后枯落叶质量及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枯落叶分解释放养分元素中,K最活跃而易于释出,p一般比较迟钝而难以释出,C、N居中并具有一定的释出同步性,且各种养分的周转期约为1~2a.(2)与侧柏枯落叶混合分解后,在对C释放的影响中白榆表现为促进作用,紫穗槐、白桦和辽东栎表现为抑制作用;在对N释放的影响中小叶杨表现为促进作用,白桦、辽东栎和紫穗槐表现为抑制作用;在对P释放的影响中除小叶杨、白榆不明显之外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在对K释放的影响中白榆表现为促进作用,紫穗槐表现为抑制作用.(3)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C、N、P、K释放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与侧柏枯落叶混合分解后总体上促进养分释放的树种以白榆、小叶杨最显著,其次为柠条和辽东栎;而总体上抑制养分释放的树种以紫穗槐的作用最强,白桦、沙棘和刺槐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