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200篇
农学   125篇
基础科学   104篇
  225篇
综合类   775篇
农作物   184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864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1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南方三省(区)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大豆疫霉菌株Pm14对南方部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筛选,并进一步探讨了野生大豆的抗病资源分布和抗病能力.结果表明:江西、湖南和广西的273份野生大豆资源中3.30%表现为抗病,16.48%表现为中间反应类型.南方地区野生大豆存在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资源,其中广西的野生大豆抗性稍强.  相似文献   
992.
GmPAP1属低磷诱导基因,通过同源克隆测序,分析68份来源于华南亚热带地区江西、湖南、福建、广西等地野生大豆GmPAP1基因的多样性.与原基因序列GmPAP1(AF236108)比较, 68份种质资源共有22个SNPs和6个Indels,22个SNPs中有13处发生转换,9处发生颠换,转换所占比例接近2/3,有14个发生了非同义突变,表明该基因在不同地区的大豆中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3.
除草剂苯磺隆对麦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评价施用苯磺隆对土壤环境的生态效应,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苯磺隆对麦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且浓度越高,激活作用越强;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0.13、0.25和0.50 g·kg-1浓度处理轻微激活,1.00 g·kg-1浓度处理抑制;苯磺隆在处理初期抑制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喷药后10 d开始激活,至30 d逐渐恢复至清水对照水平;苯磺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苯磺隆对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均为短期效应,除1.00 g·kg-1浓度处理外,其余处理酶活性在试验后期均能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对麦田土壤生态系统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94.
为给稻田套播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苏淮北地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240 kg·hm-2)相同条件下,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氮比例的上升,小麦产量、氮肥偏生产力(PFP)和氮肥农学效率(NAE)逐渐升高,但后期施肥比例过高,产量有所下降,以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3∶2∶2的处理籽粒产量、PFP和NAE最高。随花后生育进程的推移,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用比例的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下降速率变缓,MDA含量上升速率也减缓。本试验条件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减缓花后旗叶衰老,提升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995.
不同类型小黑麦饲草产量和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生态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饲草型、粮饲兼用型和粮用型)小黑麦品种饲草产量和品质特性,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小黑麦随生育进程推移,植株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逐步上升,鲜草产量多数品种在开花达最大值,少数品种在孕穗期或籽粒形成期达最大值,干重产量至灌浆期或成熟期达最大值,品种间和类型间存在差异。②小黑麦冬前或籽粒形成期割青,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大麦,在拔节期至开花期收割,产量相差较小。③不同类型小黑麦植株蛋白质含量开花之前呈下降趋势变化,积累量呈"S"型曲线变化,整个生育期植株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大麦品种,粮饲兼用型品种各生育期蛋白质积累量均高于对照。植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生育期推移呈先上升再下降或一直上升的变化趋势,积累量亦呈"S"型曲线关系。植株可溶性总糖含量随生育进程呈一直下降的变化趋势。④综合产量和品质表现,不同类型小黑麦饲用的价值存在差异,粮饲兼用型品种中饲237可于拔节期至孕穗期割青作青或干饲料;饲草型品种OH1881在越冬期、开花期收割作青或干饲料。  相似文献   
996.
不同海拔初烤烟叶主要烟气指标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探讨云南优质烟区不同植烟海拔高度初烤烟叶卷烟烟气特征,以云南省主栽烤烟品种之一K326品种为试材,通过对不同海拔(1200-2000m)烟区初烤烟叶烟气焦油量及其他主要烟气指标值的分析显示,不同海拔高度初烤烟叶卷烟烟气的焦油量、烟碱含量及一氧化碳含量等主要指标值 有很大差异。以200m为一个递增单位,海拔从1200m上升到1800m,焦油量、烟碱量、一氧化碳量及总粒相物值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在海拔1800m处达最低值,随海拔继续升高到2000m,四项指标值均随之增加,但最终均未达到1600m处水平。同处1800m海拔,田烟较山地烟的焦油量、烟气烟碱、总粒相物及一氧化碳量高。因此,海拔在1800m烟区的初烤烟叶,尤其是来自于山地烤烟的初烤烟叶的卷烟各指标值对高档卷烟配方的工业可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997.
坡位坡向及年限对黄龙滩电站生态护坡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龙滩生态护坡工程为对象,通过现场取样和室内处理测定,研究了水泥边坡植被混凝土肥力指标随坡向、坡位和年限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不论阴坡或阳坡,3个坡面地形部位(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下坡位物理结构最好,营养水平也较高,其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含量受坡位影响极显著(P<0.01).阴坡各项指标(除容重外)均优于阳坡,其中含水率、pH值差异极显著(P<0.01).年限则对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相关分析表明,基物理指标与营养因子间存在相关关系,说明土壤结构与养分积累存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不同有机-无机氮配比对烤烟生长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氮配比对烤烟新品种NC297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4处理(25%有机氮和75%无机氮)的养分释放速度符合烟株生长发育需肥规律,有利于烟株的生长发育;对提高烟叶的产值、上中等烟的比例有较明显的效果;有助于提高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使烟叶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999.
海拔对盐源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烟87为材料,在盐源4个不同海拔烟区(1 600、1 800、2 000、2 400 m)进行烤烟大田栽培,研究了四川凉山烟区海拔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区海拔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有明显影响,随海拔的升高,烟叶烟碱、总氮、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等先升高后下降,其中烟碱、总氮、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峰值出现在海拔2 000 m烟区,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峰值出现在海拔1 800 m烟区;烟叶还原糖、总糖先下降后升高,最低点出现在海拔2 000 m烟区。  相似文献   
1000.
土壤酶驱动土壤生态系统养分的循环和控制生态系统的功能。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三个海拔梯度的土壤,以从未淹没的样地作为对照,研究消落带土壤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消落带区域土壤有机碳(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所测定的四种酶[磷酸酶(PNP)、芳基硫酸酯酶(PNS)、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β-糖苷酶(PAG)]的绝对活性(单位土壤干重的酶活性)和四种酶的几何平均数(GME)显著低于从未淹没的对照样地。在消落带区域,只有磷酸酶的绝对活性随着淹没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他土壤三种酶的绝对活性在三个样地之间并无显著性的差异。土壤四种酶的几何平均数与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相似,在海拔梯度较低的样地最低,其他两个较高海拔梯度的样地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然而单位有机碳或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四种酶的具体活性的变化趋势与酶的绝对活性的变化并不一致。PNP的具体活性在所有测定的样地之间都无显著性的差异,而其他三个酶的具体活性是海拔最低的样地显著高于其他样地,其他样地之间并无显著性的差异。因而,这些结果意味着四种酶的几何平均数能够敏感指示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消涨及其不同淹没持续时间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一个能够综合反映所有土壤酶活性对消落带水位消涨的响应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