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提高饲料质量的必要性是由于它对家畜生产力、畜产品的工艺与营养特性有重大影响。科学研究和生产试验表明,提高饲料质量等于增加饲料数量。仅仅由于提高饲料质量,就能使奶、肉产量增加25~30%。在工厂化工艺条件下,难于另行评价优质饲料对高产奶牛的作用。例如,假若在日产奶  相似文献   
112.
山东是一个老蚕区,对我国古代桑蚕和柞蚕业的发展都有过较大的贡献。建国后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恢复和发展的方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在年产桑蚕茧已逾二十万担,柞蚕茧稳定在十万担左右,发展前途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113.
1999年5月20日-27日,在呼伦贝尔盟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指导下,共同查处一起冷库冷藏变质腐败牛肉 4 793kg。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变质牛肉来源1998年冬季,呼盟牧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北辉苏木、南辉苏木、伊敏苏木地区因雪大发生“白灾”,放牧的牛体消瘦,严重者卧地不起,牧民称“趴寓牛”。某些不法个体商贩,图谋私利,相互勾结,趁机牛瘦价廉,于1999年5月10日开始收购“趴寓牛”,在灾区共收购牛60余头,用三轮车运回私自屠宰。每头牛收购价格160~700元,一般牛每头为400元。每头牛出肉量为 7…  相似文献   
114.
<正> 为了更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的渔业交流及开发,特把今年已召开的和将要召开的国际性会议作一介绍,各会议的事务局地点可来信和作者联系.1.第一届国际头足类会议(1989.3.13~15,葡萄牙,里斯本市)议题是渔业资源的预测及其管理,生产供给及国际市场,太平洋斯代鱿鱼渔业的经济结构及今后渔获技术的展望,渔获物处理及加工技术等的开发,增加附加价值及扩大市场、产量的可能性,开发未来的国际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115.
116.
以9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及9株解析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坡向条件下(曼甸、阳坡、阴坡)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3种立地中曼甸上华北落叶松的胸径生长较大,树高差异不明显;同一林龄条件下,曼甸林分的生物量较阳坡、阴坡的大;各组分的含碳量以曼甸的最大,阴坡、阳坡差别较小;曼甸的生产力阳坡阴坡。  相似文献   
117.
利用辐射杂种克隆板对猪NDUFS2(NADH dehydrogenase(ubiquinone)Fe-S protein 2)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克隆了该基因的CDS序列,用相关软件进行了基因结构和功能预测,并利用半定量RT-PCR对基因的组织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DUFS2基因定位于猪的4号染色体SSC4q,与标记SW589紧密连锁。获得NDUFS2基因的CDS为1 392 nt,编码463个氨基酸。物种间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猪与牛的NDUFS2基因序列同源性更高。结构预测发现猪NDUFS2基因具有一个NuoD保守结构域,与能量的产生和转化功能有关。根据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NDUFS2在猪的11种组织中的表达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8.
就4种密度、4种刈割高度下老芒麦种群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和单株的生物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返青初期的老芒麦种群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单位面积上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株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分蘖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刈割处理下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分蘖重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株生物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密度和不同刈割处理下,以上各生物量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成熟期老芒麦种群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单位面积上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单株重、单分蘖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刈割处理下单位面积上生物量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个体生物量变化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密度和刈割两因素互作下,单位面积上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互作效应并不影响单株和单分蘖生物量。  相似文献   
119.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保证家畜必需蛋白质的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1980年全世界消耗蛋白质43200万吨,预计1990年需要蛋白质52400万吨。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增加饲料蛋白生产的新途径和补充来源。单细胞微生物(酵母、细菌、低等真菌)的合成蛋白产品是农畜日粮蛋白质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120.
中国传统蚕业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组成部分,它既具有传统农业的共性,也有传统农业所不包括的个性。本文试就中国传统蚕业的某些特点,以及从总结经验教训入手,看这些特点在实现蚕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地不应被忽视作些探讨。拙文能起到“引玉”之效,就是望外之喜了。首先,我国传统蚕业是小型、分散的副业生产。我国蚕桑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所处地位,就一般农户而言,可以说经历了从“农桑并重”到“副业生产”的变化过程。我国传统农业是农民谋求温饱的农业。在棉花普及以前,我国人民穿衣主要靠蚕丝与麻,蚕桑生产在农业中几乎与粮食并驾齐驱,称为“农桑并重”。孟轲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