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林业   88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28篇
  57篇
综合类   487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111篇
畜牧兽医   24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应用灰色关联理论中的灰色分析法对吉林省 1 998~ 1 999年中晚熟组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中的 8个品种的 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 :穗粒重、穗行数、穗位、株高、百株穗数、百粒重、秃尖、穗长。通过分析找出了各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 ,为中晚熟玉米杂交种选育中的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果树地下滴灌灌水技术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不同埋深、孔径、孔距、防堵套长度的简易地下滴灌在定压供水条件下渗水量、管道水压分布和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结果表明,滴水管的出水量随时间呈幂函数下降,单孔出水量随孔径和孔距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地下滴灌的灌水均匀度随孔径的增大、孔距的减小而降低;地下滴灌的土壤入渗宽度随孔径的增大、孔距的减小、埋深的减小而增大,入渗深度则相反;对渭北旱塬地区,现行的果树简易地下滴灌的管道埋深、孔径、孔距应分别为40cm,0.9mm,60~80cm。  相似文献   
993.
不同环境条件下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摘要: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对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各外观品质性状除了受种子、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遗传主效应控制外,还明显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长、长宽比和长厚比性状以遗传主效应为主,而透明度性状以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多数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高,其中糙米长、长宽比、长厚比、垩白度性状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而透明度性状则以互作狭义遗传率为主。另外,根据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各亲本的育种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994.
植酸形成与水稻籽粒充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6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籽粒灌浆特征及植酸合成过程中相关生化成分变化与籽粒充实的关系。籽粒充实度好的亚杂1号(ISHR1)、亚杂2号(ISHR2)、R198和JW21,强、弱势粒灌浆不表现两段灌浆现象,而籽粒充实度差的亚杂3号(ISHR3)和559两段灌浆现象则十分明显。孕穗期至开花期,籽粒充实度好的品种其植酸、肌醇含量显著高于籽粒充实度差的品种;灌浆期,籽粒充实度差的品种无机磷含量明显高于籽粒充实度好的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在孕穗期至开花期籽粒中植酸、肌醇含量与起始灌浆势(P0)、平均灌浆速率(RA)和籽粒充实率(GF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无机磷含量与P0、RA和GFP呈极显著负相关,肌醇含量与P0、RA和GFP无明显相关性。提出了提高水稻籽粒充实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5.
转cry1Ab基因水稻对拟水狼蛛捕食作用间接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室内评价了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对取食转[i]cry1Ab[/i]基因水稻的稻纵卷叶螟([i]Cnaphalocrocis medinalis[/i])幼虫和褐飞虱([i]Nilaparvata lugens[/i])若虫的捕食量及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拟水狼蛛对这2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该蜘蛛对取食转[i]cry1Ab[/i]基因水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捕食量和处理时间低或短于取食对照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而瞬时攻击率显著低于对照。该蜘蛛对以转[i]cry1Ab[/i]基因水稻为食的褐飞虱若虫的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与取食对照的相比有一定的变化,但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认为转[i]cry1Ab[/i]基因水稻对拟水狼蛛捕食作用无明显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农业转基因生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农业系统的稳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因素已经不是局限在化学物理污染上了;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增长点,为消除传统的化学物理污染的同时,也给土壤生态系统带来了更深刻,难以控制的影响因子:转基因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997.
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的代谢能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00日龄海兰褐父母代种公鸡16只,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用饥饿法测定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的代谢能,结果为: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的总能(GE)分别为18.80MJ·kg-1和18.85MJ·kg-1;优质蛋白玉米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高于普通玉米(分别高0.07MJ·kg-1和0.08MJ·kg-1),差异不显著(P>0.1);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的真代谢能(TME)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值接近(P>0.1),分别为16.29MJ·kg-1和16.30MJ·kg-1;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值相等,均为16.26MJ·kg-1。优质蛋白玉米能量的表观利用率、氮校正表观利用率、真利用率和氮校正真利用率数值上高于普通玉米,分别为77.02%和76.45%、77.50%和76.88%、86.65%和86.47%,86.49%和86.26%,但差异不显著(P>0.1)。表明: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在能量的可利用性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8.
阳澄湖网围养殖区水体营养盐的时空变化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阳澄湖中湖网围养殖区采集上、下层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并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养殖区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养殖区营养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除了硝酸盐以外,所测指标均表现为养殖季节高于非养殖季节,高密度养殖区高于低密度养殖区,底层水高于表层水,说明高密度养殖造成氮磷的大量沉积。(2)高密度养殖区呈重度富营养状态,低密度养殖区也达到中度富营养。(3)2008年5月与2009年5月同期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单季养殖的湖泊水质变化不明显。本研究表明,短期养殖对水质影响较小,但长期养殖则影响明显。网围养殖区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目前已接近重度富营养状态,且磷污染较氮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999.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以5种水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金边石菖蒲(Phnom penh acorus tatarinowii)、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穗状狐尾藻(Myrtophllum 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在人工气候室中,利用水培法,研究了其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可以作为净水植物,其中金边石菖蒲和香菇草的去氮效果较好,金鱼藻、穗状狐尾藻和香菇草对磷的去除效果非常好;经过七周的试验后,试验水生植物金边石菖蒲、香菇草、穗状狐尾藻、金鱼藻和眼子菜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6.22 %、91.13 %、79.69 %、83.17 %和65.51 %,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7.94 %、92.09 %、92.61 %、95.20 %和85.87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磷的去除效果比氮好,速度也比较快。因此,可以把这几种水生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的首选植物。为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和降低污水水体营养盐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广西左江佛耳丽蚌自然保护区水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对广西左江佛耳丽蚌自然保护区8个点的水质进行了2次调查监测,选择DO、CODMn、TN、TP4个污染物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应用灰色聚类法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计算出各监测断面水质类别。结果表明:江州区内核心区河段水质为Ⅲ类,不符合自然保护区水质要求;龙州县内核心区河段水质为Ⅰ和Ⅱ类,符合自然保护区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