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林业   32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5篇
  37篇
综合类   186篇
农作物   97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61.
为了解年份、地域及基因型对山西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分析了2005-2010年山西省参加南部和中部区试的冬小麦新品种(系)蛋白质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年际间、区试组间冬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品质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沉淀值〉蛋白质含量〉湿/干面筋含量。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系)各蛋白质品质参数平均值均高于水地种植的小麦。基因型、年份和种植地点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作用力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交互作用对小麦蛋白质品质影响最大,地点和基因型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直接作用较小,年份对湿/干面筋含量影响较大,基因型、年份和种植地点两两交互效应大于单因素效应。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华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小麦不同器官氮素吸收、分配及转运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西农979为供试品种,于小麦的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对其叶、叶鞘、茎、穗轴、颖壳和籽粒的干物重及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成熟时,不同器官氮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籽粒>叶>叶鞘>颖壳>茎>穗轴,氮积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籽粒>叶鞘>叶>茎>颖壳>穗轴,即氮在籽粒中分配和积累量最大,叶是最大的氮素“源器官”。在不同生育阶段,拔节至抽穗期的氮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最大。在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籽粒氮收获指数达到68.48%,而叶对籽粒的氮转运贡献率达到54.52%;拔节至抽穗期氮素吸收比例占全生育期的48.07%,故而底施氮肥与拔节期追氮的比例控制在5∶5为好。  相似文献   
63.
The paper selects septic tank nightsoil sludge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conducts three treatments for nightsoil sludge anaerobic digestion reduction under 35 ℃ including CK treatment(without HBH II compound microorganism), T1 treatment(adding 0.005% HBH II compound microorganism in the original nightsoil sludge system) and T2 treatment(adding 0.005% HBH II compound microorganism after the nightsoil sludge was sterilized by pasteurism). It investigates the removal rate of total solid (TS), volatile solid (VS) and COD of the three treatments, and analy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nightsoil sludge before and after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the digestion efficiencies of th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moval rates of TS, VS and COD of T1 are 46.03%, 49.96% and 47.06%, respectively, and there are 14.89%, 16.26% and 15.53% higher than CK, 6.63%, 8.02% and 11.90% higher than T2, respectively. There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p<0.01) relations between T1 and CK, and T1 and T2 in the removal rate of TS, VS and COD. The nightsoil sludge digestion efficiencies of CK, T1 and T2 are 34.69%, 51.09% and 43.05%,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T1 significantly positive(p<0.01) differs from CK and T1 treat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rporate effect of the adding HBH II compound microorganism and the original microorganism of the nightsoil sludge system are helpful to the reduction of septic tank nightsoil sludge and it is feasible for directly adding HBH II compound microorganism to septic tank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 nightsoil sludge in it.  相似文献   
64.
为了解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灌浆期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强筋优质小麦品种藁城8901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以及质谱鉴定分析了干旱胁迫和正常生长条件下成熟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表达谱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生长条件相比,干旱胁迫后,小麦籽粒出现130个差异蛋白质点。通过MALDI TOF-TOF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搜索,最终成功鉴定出57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表达29个,下调表达19个,特异表达7个,沉默表达2个;涉及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α-淀粉酶抑制剂、过氧化还原酶、β-淀粉酶、二硫键异构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氧化物歧化酶等13种蛋白质,其中代谢类10个,能量类2个,蛋白质加工和储藏6个,病害防御相关17个,转录1个,功能未知和假定蛋白21个。说明干旱胁迫影响小麦籽粒灌浆期的多个代谢途径,进而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5.
中华鳖不同生态养殖模式对池塘水环境及养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条件相近的两组池塘,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两种生态模式(Ⅰ组:中华鳖-吃食性鱼类鲤和草鱼模式;Ⅱ组:中华鳖-杂食性水生动物鲫和螺模式)对池塘水环境以及养殖效果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Ⅱ组CODMn在7、8、和9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NH3在6、7、8和9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TP在7月和8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TN在6、7和8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NO2--N在6月和7月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水环境质量较Ⅰ组好。Ⅱ组检出藻类47种,Ⅰ组34种,Ⅱ组种类显著增多(P<0.05);Ⅰ组蓝藻重量占83.18%,硅藻2.98%,隐藻2.65%,甲藻0%,Ⅱ组蓝藻58.59%,硅藻13.44%,隐藻14.00%,甲藻7.07%,Ⅱ组蓝藻明显下降,而硅藻、隐藻、甲藻明显上升(P<0.05)。6月Ⅰ组平均生物量4.18mg/L,Ⅱ组2.57mg/L,8月Ⅰ组29.04mg/L,Ⅱ组5.41mg/L,6月和8月Ⅰ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Shannon-Wiener指数H’在6月和8月均值分别为2.117和0.7467,Ⅱ组均值分别为2.5427和1.0178,Ⅱ组6月和8月H’均明显增加(P<0.05);在6月,Ⅱ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8516,Ⅰ组为1.2499,Ⅱ组较Ⅰ组上升明显(P<0.05);两组的Pielou匀度均指数J差别不大。Ⅱ组中华鳖平均产量11782.5kg/hm2,显著高于Ⅰ组11482.5kg/hm2(P<0.05)。  相似文献   
66.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广大池塘养鱼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改善其生态环境。本试验在武汉新洲973项目实验基地9个陆基鱼池中进行了三种不同混养模式鱼类生长和效益的比较研究,每种模式设3个重复。模式Ⅰ中放养草鱼、鲢、鳙和高背鲫;模式Ⅱ中放养草鱼、鲢、鳙、匙吻鲟和高背鲫;模式Ⅲ中放养草鱼、鲢和高背鲫。 结果表明:通过122d的养殖试验,模式Ⅱ中草鱼的生长不仅显著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P<0.05),而且其经济效益模式Ⅱ同样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  相似文献   
67.
为了调查金华地区仔猪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流行血清型,从金华地区21个猪场采集96份仔猪大肠杆菌病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生化鉴定, 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79株,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68 株,对68 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8 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发现对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呋最敏感, 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大多是低敏感或中度敏感,而对氨苄青霉素 、诺氟沙星则基本耐药。对分离的68 株致病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表明,共有O13,O48,O54,O98,O146,O149,O161等7 种血清型, 其中O13,O54,O98为优势血清型。  相似文献   
68.
利用遥感数据可以对地球资源环境进行大面积连续监测,得到更为精确的研究结果,MODIS LST数据因其优化的时空分辨率成为较理想和常用的数据源。同时,遥感数据由于受到云、气溶胶以及传感器角度等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数据缺失等问题。针对该现象,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以MODIS LST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谐波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11年全年每天四个时刻的MODIS LST 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重构。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重构的数据可对MODIS缺值70%以上的影像进行弥补,并且60%以上影像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能得到较好的重构结果;同时重构LST数据与相应气温数据相关性大部分在0.8左右,能够较好拟合LST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9.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情况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期和密度,在山东莱州大田条件下,以两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组合对小麦叶面积系数及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籽粒库容能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组合处理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LAI、旗叶光合特性、籽粒库容能力及产量均存在明显影响,两个小麦品种的旗叶光合特性均以中播两密度处理(10月19日播种,密度分别为180万和270万株·hm-2)的表现较优,潜在库容大,籽粒充实指数高,粒叶比值大,最终产量高。综合来看,本试验条件下,10月12日至19日可作为当前冬小麦适宜播期,大穗型品种比多穗型品种更适宜密植,多穗型品种密度应在120万~180万株·hm-2(播量60~90 kg·hm-2),而大穗型品种应在180万~270万株·hm-2(播量90~135 kg·hm-2)。  相似文献   
70.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为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中筋小麦中任1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旗叶展开后0~28 d,早播和适播的小麦叶绿素含量高于晚播,生育后期晚播比早播和适播叶绿素含量高,叶绿素含量在不同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晚播比早播和适播旗叶平均含氮量分别高7%和4%,旗叶含氮量在不同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播期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以适播处理最高,在不同密度处理间除穗粒数差异显著外,其余均不显著.播期对清蛋白、醇溶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对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总蛋白含量以A2播期处理最高.除球蛋白外,总蛋白及其他组分舍量在密度处理问差异均不显著,以B1处理最高.研究结果说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以A2B2处理最高,营养品质以A281处理最佳.旗叶展开后21 d时,旗叶叶绿素含量与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r=0.73**,r=0.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