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2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755篇
林业   671篇
农学   897篇
基础科学   523篇
  1109篇
综合类   2358篇
农作物   367篇
水产渔业   336篇
畜牧兽医   969篇
园艺   258篇
植物保护   39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根据对北京地区肉羊用饲草来源及种类进行的微量元素概略调查分析,合成了肉羊用营养针剂,并对营养针剂中微量元素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营养针剂中微量元素释放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缓释剂在控制营养针剂中微量元素释放速度上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2.
甲磺隆的应用技术及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冬小麦 1~ 2叶期施用甲磺隆 1.8~ 2.5 g/hm2 ,可有效防除北京地区麦田常见阔叶杂草 ,优于当前常用除草剂苯磺隆 15g/hm2 春季施用的除草效果 ,安全性与春季施用苯磺隆 15g/hm2 相当。实验室降解结果表明 ,当甲磺隆初始浓度为 6.25μg/kg以下时 ,经过215d后 ,对后茬玉米安全。研究表明 ,向日葵是甲磺隆理想的生物测定试材 ,对甲磺隆的最低检出浓度达到 0.125μg/kg,其根长抑制率与除草剂浓度有高度的相关性 ,最佳的剂量 -反应模型为 y=a+b lnx  相似文献   
123.
蘑菇褐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4~25℃,低至10℃,高达35℃,孢子停止萌发,在35℃和40℃恒温中,分别经5天和1天,菌丝均失去生活力;高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0%相对湿度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分别为6和6.4,幼嫩蘑菇煮出液最能刺激孢子萌发,该病菌在菇床初侵染源是覆盖了带有病菌的覆盖土,在夏季对覆盖土壤进行日光曝晒4~5天,覆土前7天,用36%~38%化学纯甲醛3.5kg,兑水20~30kg,喷洒于种植111m~2蘑菇的覆盖土中熏蒸48h以上,防病效果均理想;发病后及时挖除病菇,能防止病菌再侵染,减轻褐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24.
新疆昌吉州波斑鸨分布与数量考察初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报道了波斑鸨(Otisundulata=Undulataundulata)在新疆昌吉州境内的分布和种群数量。昌吉州为我国波斑鸨的主要繁殖地,繁殖区由三片不连续的地区组成,总面积约13400km2,界于E88°30’-91°15’,N43°57’-45°之间。据12条样带统计结果,平均栖息密度为0.032±0.0082只/km2,种群数量为428.8±100.88只,即319—539只。  相似文献   
125.
本文根据80年代初中国生态环境中六六六的污染概况,特别是六六六各异构体在植物、动物样品中的残留水平,在土壤中的消解、被作物吸收和在食物链中生物浓缩的特  相似文献   
126.
1993年全国小麦秆锈菌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3年我国小麦秆锈病发生较轻,从8个省18个区县中的47个品种上采集到的95个标样中分离到菌株336个,鉴定出21C3CKR、21C3CKH、21C3CTR、21C3CTH、21C3CFR、21C3CFH、34C1MKR、34C1MKH和34C2MKR等9个致病类型;21C3CKR的出现频率为65.2%,居于首位,21C3CDH为14.5%,21C3CTR为10.7%,21C3CFR为4.2%  相似文献   
127.
<正> 1.草地农业系统的特征草地农业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在大农业的生产中,以草地为主体,结合农田和林地,把土地、植物和家畜联系起来,进行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的农牧业产品的物质生产体系。草地农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突出了草的作用,特别是豆科牧草的作用。在草地农  相似文献   
128.
早熟和特早熟桃胚珠培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庄恩及  姚强 《园艺学报》1991,18(4):303-308
本文以自然授粉的‘春蕾’、‘沪017’、‘布目早生’、‘1-4-8’、‘7-6-9’的胚珠为试材,研究了早熟和特早熟桃胚珠培养胚成苗的有关影响因素。本试验5个品种(品系)的结果表明,桃品种或品系的果实生育期愈短,胚珠培养胚的成苗率愈高,特早熟桃‘春蕾’花后48天的胚珠培养在改良S H培养基附加BA1.0mg/1 IAA1.0mg/1上30天,将长大的幼胚转移至TM培养基上,胚的成苗率达75%。此外,作者对胚珠培养技术在桃育种中的应用范围及其培养程序开展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9.
应用镰形扇头蜱及巴贝斯虫病水牛的染虫血感染黄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非流行区购进无蜱寄生的健康黄牛5头与水牛犊1头,其中3头成年黄牛(2~8岁)在畜舍内用从流行区水牛身上采得的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haemaphysaloideshaemaphysaloides成虫,置于牛耳壳内叮咬;1头运至流行区放牧,让蜱上身叮咬;1头黄牛犊(10年龄)去蜱后2周,用液氮保存的患病水牛染虫血4ml(4×10 8个虫体)皮下注射;另一头去蜱水牛犊亦同时注射相同剂量的染虫血,作为对照。5头黄牛在试验期间其体温、精神、食欲正常,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感染后10~12d外周血液中出现少量不典型的牛巴贝斯虫,红细胞染虫率在0.1%以下,持续3~56消失;对照牛则体温升高(39.8~41.1℃),出现贫血、黄疸等症状,红细胞压积(PCV)降至26%,外周血液中出现典型的牛巴贝斯虫,红细胞染虫率(PPE)高达12%。对采用蜱叮咬及注射来自病水牛的染虫血为何不能使黄牛感染发病,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0.
猴丰1号新菌株的选育及其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与系统筛选法,从福建猴头的变异株中选育出了定名为“猴丰1号”的新菌株。该菌株菌丝体生长势强,发菌迅速;子实休菇形大,产量高。鲜菇产量比出发株福建猴头增加69.3%,比著名的常山99菌株增加16.8%。酯酶同工酶分析显示:猴丰1号的酯酶谱型与福建猴头相似,但有1条酶带发生了变异。由此说明,它确是源于福建猴头的自然变异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