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52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88篇
  99篇
综合类   376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158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比较加硼和不加硼条件下豌豆根尖细胞壁组分对铝的吸附解吸特征的差异,探讨硼对植物铝胁迫的缓解机制。  【方法】  以中豌6号豌豆(Pisum Sativum)为试验材料,在硼(0.6 μmol/L)水平下水培6天,提取豌豆根尖1 cm段细胞壁各组分并进行铝吸附解吸试验,根尖细胞壁各组分分别为螯合态果胶(果胶1),碱溶态果胶(果胶2),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并分析3个不同硼处理 (无硼、50 μmol/L H3BO3和 50 μmol/L 3-硝基苯硼酸) 条件下各组分对铝吸附解吸的影响。  【结果】  豌豆根尖细胞壁各组分含量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2>果胶1。硼能够与果胶1和果胶2发生络合反应,与半纤维素也可能发生络合反应,从而影响果胶1、果胶2和半纤维素对铝的吸附解吸。在铝胁迫下,根尖细胞壁中的果胶是主要的铝结合位点,以果胶2结合最多。与对照比,硼处理显著提高了果胶2对铝的吸附量,但解吸量变化不显著。pH 3.5条件下,硼酸与3-硝基苯硼酸处理相比,更能有效地影响果胶对铝的吸附解吸。因此将铝固定在细胞壁的果胶2内,可能是硼酸缓解铝毒的重要机制之一。  【结论】  细胞壁是铝的主要结合部位,细胞壁果胶2是根尖细胞壁主要的铝结合位点,硼与果胶2的结合可能是硼缓解铝毒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2.
为探明旱地苹果不同耕作方式下适宜的施氮量,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选择黄土高原地区长期覆沙苹果园,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主区为覆沙(SM)与清耕(CT)2个处理,副区为5个氮素水平,每株施氮量分别为0(N1)、109 g(N2)、218 g(N3)、327 g(N4)和436 g(N5),配施等量的磷(P2O5,145 g)、钾(K2O,87 g)和商用有机肥6.5 kg。结果表明:(1)果园覆沙能显著提高苹果单果重、果实纵径、横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清耕分别平均提高15.3%、4.1%、5.6%、3.5%和1.8%;改善果实着色程度,果实背阴面a*、C*和FCI值分别提高了55.1%、18.5%和15.1%,覆沙苹果果实更鲜红。(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苹果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增大,果实向阳面硬度降低,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总糖、Vc含量均呈升-降的变化特征。适量施氮有利于苹果果形指数、总糖、有机酸和Vc含量以及向阳面可溶性固形物的提高。综合分析得出,施氮量为N3(179.85 kg·hm-2)时,果实品质最优。(3)覆沙处理贮藏期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保持了果实阴面红色度,FCI较清耕提高23.6%;果实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和程度随耕作方式和施氮量而变化,冷藏90d后,不同处理果实总糖含量提升2.47~3.29倍, Vc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则分别降低55.7%~82.7%、18.2%~50.3%;低温贮藏减弱或降低了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果实有机酸、Vc含量以及阴面硬度的影响。果园覆沙能显著改善果实品质,适量施氮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黄土高原旱塬区覆沙果园最佳施氮量为218 g·株-1。  相似文献   
993.
从防风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对根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MR-47,基于形态学、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MR-47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桃色顶孢霉Acremonium persicinum(GenBank No. OK287149.1)。通过对峙培养、显微镜观察,探究了菌株MR-47对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的抑菌机理;基于盆栽试验,明确菌株MR-47的定殖能力及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菌株MR-47对木贼镰刀菌抑菌率达69.26%,病原菌菌丝出现缢缩、膨大、扭曲、畸形等现象;对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等多种病原真菌表现出了良好的广谱抑菌活性;在土壤中定殖35 d内,最大定殖量为8.38×106 CFU/g,最低为5.57×106 CFU/g;MR-47对防风根腐病防效达75.05%。因此,桃色顶孢霉MR-47在防风根腐病的病害管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4.
农用地等级折算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简报)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中国严格保护耕地的一项基本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即包括数量平衡又包括质量平衡.该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摹础之上,进行了辽宁省耕地各等级之间的折算系数测算,建立了耕地各等级之间的折算系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用地等级折算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应用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各等级折算系数间的变化规律,二是要注意耕地各等级系数间的变化梯度,本研究最后提出在依据农用地等级折算系数进行补充耕地时,有必要建立所补充耕地的质量标准体系,真正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质量平衡.  相似文献   
995.
大白菜-结球甘蓝4号单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是利用结球甘蓝的优良基因对大白菜进行品种改良的中间材料,在遗传理论研究和育种实践中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 2n=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0)回交一代的自交后代为材料,经过细胞学鉴定,从中筛选出大白菜-结球甘蓝4号单体异附加系,对其减数分裂和植株性状进行了观察与调查。该异附加系的获得为研究芸薹属A、C基因组的亲缘关系,以及向大白菜中导入结球甘蓝的优良基因,扩大种质遗传背景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96.
以匍匐翦股颖成熟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就不同的菌液浓度、共培养条件和真空处理等对愈伤组织的转化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农杆菌侵染浓度光密度OD600nm为0.8~1.2,真空处理加全光照的共培养条件有助于提高转化效率;CBF1基因是来源于拟南芥的与抗逆相关的转录因子基因,在匍匐翦股颖中实现了其转化,通过PCR检测,50株转基因植株中32株扩增出640bp的目标片断,部分转基因植株生长缓慢,表现出矮化性状.非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游离脯氨酸含量为对照的5倍.断水处理5d后,转基因植株生长基本正常,脯氨酸含量增加约2倍,比对照植株高2~3倍.  相似文献   
997.
凸轮摇杆式摆动型玉米株间除草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满足我国北方玉米苗间机械除草作业需求,设计了一种凸轮摇杆式摆动型玉米株间除草装置,阐述了除草装置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对其关键部件凸轮摇杆机构和除草刀进行参数化设计,通过对除草装置避苗过程的运动和受力分析,得到影响其作业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取值范围。以前进速度、弹簧刚度和除草刀转速为试验因素,以除草率、伤苗率为试验指标,在室内土槽中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考察试验因素对除草装置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弹簧刚度、前进速度、除草刀转速;最优水平组合为弹簧刚度60 N/mm、前进速度0.6 m/s、除草刀转速130 r/min。以最优水平组合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为除草率89.8%,伤苗率2.1%,证明其具有较优的作业性能。  相似文献   
998.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ST)是一种能够可逆结合并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类的活性的蛋白,为了明确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CST基因(Mn CST)序列及其在日本沼虾卵巢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方法克隆获得日本沼虾Mn CST全长cDNA序列,利用qRT-PCR分析了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初步分析了Mn CST在日本沼虾卵巢发育中的作用。结果显示,Mn CST cDNA序列全长6199 bp,包含1183 bp 5′非编码区、2304 bp 3′非编码区和2709 bp开放阅读框,编码903个氨基酸残基,其氨基酸序列上有6个cystatin-like(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样)结构域和42个磷酸化位点;Mn CST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肠中表达量最高;日本沼虾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中均有Mn CST基因表达,Ⅳ期卵巢中表达量最高,Ⅱ期卵巢中表达量最低;Mn CST基因在日本沼虾卵巢中的表达变化与组织蛋白酶B(Cts B)和组织蛋白酶L(Cts L)基因的表达变化基本是一致的,但对卵黄蛋白原(Vg)基因的表达没有直接影响。Mn CST在日本沼虾卵巢中的作用可能主要是抑制Cts B和Cts L的活性,在日本沼虾卵巢发育过程中对Vg的水解起间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以8个新疆芜菁(Brassica rapa L.)品种为试材,对影响小孢子培养中胚胎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差异很大,在接种的8个基因型中,有4个诱导出胚,诱导成功率50%,其中W4出胚率最高,达到73胚/30蕾。NLN-13培养基中添加激素能明显促进胚状体的发生;低温预处理也能提高小孢子产胚率,最适宜的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1000.
分别用5个浓度的3种诱抗剂(Harpin、BTH和SA)喷施凤丹叶面,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统计叶片病斑面积和病叶数,从而测定诱抗剂对凤丹抗3种主要病害(红斑病、灰霉病和黑斑病)的诱导效果;同时,测定了最适浓度诱抗剂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以及对凤丹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诱抗剂均可有效地诱导凤丹对不同病害产生抗性,其中,BTH的诱抗效果最佳;3种诱抗剂对凤丹抗主要病害的诱导效果均表现为红斑病黑斑病灰霉病;诱抗剂处理显著提高了凤丹植株可溶性蛋白和色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丙二醛的含量;诱抗剂对凤丹3种病害的病原菌无毒杀作用,但可诱导植株获得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