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8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405篇
林业   356篇
农学   233篇
基础科学   176篇
  359篇
综合类   2234篇
农作物   350篇
水产渔业   173篇
畜牧兽医   733篇
园艺   317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The dynamics of translocation and partitioning of 14C-phothsynthates, the concentration of sucrose in fruit tissu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membrane carrier- and ATPase-specific inhibitors on 14C-sucrose uptake by juice sacs of the satsuma mandarin (Citrus unshiu Marc. cv. Miyagawa wase) fruit were examined at the stage of fruit enlargement and fruit full ripe. Kinetic data of 14C-photosynthate transloc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rate of photosynthate transport into juice sacs decreased with fruit maturation and sugar accumulation. Along the photosynthate translocation path, i.e. from vascular bundles to segment epidermis then to juice sacs, a descending sugar gradient was observed. With fruit maturation and sugar accumulation in juice sacs, the 14C photosynthate gradient increased, whereas the static sucros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decreased with fruit maturation and sugar accumulation. The higher gradient of specific 14C radioactivity was considered to favor diffusion and sugar transport into juice sacs at the later stage of fruit development. The rate of uptake 14C-sucrose by juice sacs of satsuma mandarin fruit was markedly reduced by PCMBS, EB, DNP and NO-3 treatment. The above results suggested the participation of a carrier-mediated, energy-dependent sugar active transport process in juice sacs of satsuma mandarin fruit.  相似文献   
992.
《弗兰肯斯坦》的不幸遭遇和命运不仅是寓言式的 ,而是预言式的 ;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在人类已经掌握克隆技术的今天 ,不能盲目追求科学 ,而要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合理应用科学 ,使人性的发展得到更大空间 ,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  相似文献   
993.
总结了马龙县旧县镇在1998-2001年发展板栗林256.5hm^2的过程中存在的村民自觉参与问题、成活率问题、技术服务问题等方面经验及教训,并对今后发展板栗生产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94.
陶兴林 《北方园艺》2008,(4):215-217
以农杆茵和转化的甜瓜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来研究GUS基因在农杆菌和甜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含有GUS基因的农杆茵和甜瓜愈伤组织都能被染成蓝色,而不含有GUS基因的农杆菌和甜瓜愈伤组织没有被染色,因此在检测转基因植株时,可以减少或避免假阳性的出现,为植物的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对EVA薄膜的保温性以及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VA薄膜保温性能好,比对照PVC薄膜高2~3℃.能明显促进黄瓜出苗和幼苗生长.同对照PVC薄膜相比,神农春五提早出苗2~3 d,出苗率增加12.5%;顶峰二号提早出苗1~2 d,出苗率增加3.65%.2个品种株高平均提高15%,叶面积增加26.5%,叶绿素含量提高14.3%.  相似文献   
996.
工厂化豆芽成为现代加工食品新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家庭作坊式的豆芽生产已被日产60~100t的程序化、机械化、自动化、可调控的现代工厂化生产方式所取代。论述了我国工厂化豆芽产业的发展现状、加工特点、卫生安全、生产规范与市场监管机制,探讨了我国豆芽工厂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以期提升中国芽菜形象,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97.
工厂化豆芽成为现代加工食品新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伴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家庭作坊式的豆芽生产已被日产印60~100 t的程序化、机械化、自动化、可调控的现代工厂化生产方式所取代.论述了我国工厂化豆芽产业的发展现状、加工特点、卫生安全、生产规范与市场监管机制,探讨了我国豆芽工厂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以期提升中国芽菜形象,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98.
毛蜂窝菌的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蜂窝菌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自然资源十分稀有。本文对生长于龙眼树枯枝上的毛蜂窝菌进行了菌株的分离纯化,并通过人工栽培技术首次成功获得了毛蜂窝菌的子实体,为今后开发利用毛蜂窝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脂肪水平日粮添加不同粒度吡啶甲酸铬对育肥猪生长性感、胴体特性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51.8±3.45)kg的三元猪768头,试验采用2×4多因素方差设计,共2个脂肪水平(低脂和高脂),4个不同粒度吡啶甲酸铬水平(0 mg/kg,400 mg/kg粒度为320μm,15μm和50 nm的吡啶甲酸铬),其中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猪。试验共开展42 d。日粮添加吡啶甲酸铬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试验21 d肥猪的日增重(P<0.05);高脂日粮较低脂日粮显著提高了该阶段日增重(P<0.05)。日粮添加不同粒径吡啶甲酸铬显著提高了肥猪的屠宰率(P<0.05),吡啶甲酸铬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背膘厚度(P<0.05);不同粒径吡啶甲酸铬显著提高了腰肌深度(P<0.05),吡啶甲酸铬和脂肪水平对腰肌深度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其中添加吡啶甲酸铬的高脂日粮较其他组显著提高了腰肌深度(P<0.05)。日粮添加吡啶甲酸铬和脂肪水平对腰肌深度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其中添加吡啶甲酸铬的高脂日粮较其他组显著提高了腰肌深度(P<0.05)。日粮添加吡啶甲酸铬显著降低了稳态模型(P<0.05),而高脂日粮显著提高了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标(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吡啶甲酸铬可以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其中微米和纳米级吡啶甲酸铬可以改善育肥猪胴体特性。  相似文献   
1000.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9,28(5):143-150
华北及毗邻地区是我国近代农业变革的重要区域,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农业技术有明显的进步。苜蓿作为华北及毗邻地区(河北、察哈尔、北平、天津、河南、山西、绥远、山东及苏北地区)的重要作物或饲草,在变革的农业发展中,苜蓿亦得到发展。采用植物考据学方法与原理,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对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的栽培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考证。结果表明,齐如山考释了华北地区苜蓿的方言,发现该地区常将苜蓿读为木须。据不完全考查,该区域近代大约有73个县(厅、地区)有苜蓿种植,其中以山东最多,达27个县,河北次之,达19个县,山西第三,达11个县,3个省占总数的78.0%。由于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的种植,都形成了地方苜蓿品种,如晋南苜蓿、蔚县苜蓿、无棣苜蓿及淮阴苜蓿等。在华北地区为了发展苜蓿,政府也出台了若干项鼓励种植苜蓿的政策。苜蓿是华北及毗邻地区极好的饲草,常以花草的形式饲喂家畜,在苜蓿幼嫩时亦是很好的蔬菜。在近代盐碱地改良中,苜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山东和苏北盐垦区都有苜蓿种植。苜蓿是其主要播种形式,并注意到了播种床的精耕细作,本地区苜蓿一年刈割3次,用钐镰刈割。苜蓿种一次可使用10余年,但苜蓿怕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