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15篇
  免费   892篇
  国内免费   1286篇
林业   962篇
农学   583篇
基础科学   654篇
  1445篇
综合类   6683篇
农作物   926篇
水产渔业   702篇
畜牧兽医   2216篇
园艺   1009篇
植物保护   513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533篇
  2021年   563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481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643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631篇
  2014年   683篇
  2013年   799篇
  2012年   1200篇
  2011年   1235篇
  2010年   1190篇
  2009年   1069篇
  2008年   1025篇
  2007年   922篇
  2006年   845篇
  2005年   643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The microbial biomass C, N and P of soils all over China were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to study their affecting factors. The results, about 100-417 mg C kg-1 soil, 18-51 mg N kg-1 soil and 4.4-27.3 mg P kg-1 soil, showed the biomass C, N and P in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il total organic C, toal N and soil organic P. The ratios of C: N and C:P, ranging from 5.6 to 9.6 and from 11.2 to 48.4 respectively, were affected by soil pH, texture, crop rotation, macroclimate, etc. The ratio of C:N in soil biomass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in China.  相似文献   
942.
碳酸钙和根际作用对酸性红壤解磷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曼曼  王超  沈仁芳 《土壤》2020,52(4):704-709
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添加碳酸钙(CK)、每千克土添加0.3g碳酸钙(Ca-0.3)和0.5g碳酸钙(Ca-0.5)3个碳酸钙处理,以相应处理未种植物土壤为非根际对照土壤,研究了碳酸钙和根际作用对酸性红壤磷酸酶活性及解磷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phoC和phoD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钙添加能有效改善玉米生长,促进地上部氮、磷、钾和钙的吸收。土壤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表明酸性土壤中ACP在矿化有机磷方面占主导地位。根际土壤ACP、ALP活性和phoD基因拷贝数均显著高于非根际,而仅Ca-0.5处理ALP活性和phoD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CK,说明根际效应强于碳酸钙处理。phoC基因拷贝数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ALP活性和phoD基因拷贝数与土壤pH及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交换性钙含量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见,碳酸钙和根际作用均影响酸性土壤解磷微生物功能和丰度,但根际效应更加明显,这些作用与土壤理化因子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3.
普通消解与微波消解分析植物样品中Al等元素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红壤地区植物样品65个,普通消解和微波消解后用ICP测定A l等6种元素含量。对两种消解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l、Ca、Fe、Mg、Mn、P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0014、1.0056、1.0725、1.0831、1.0039、0.9915;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8、0.9834、0.9891、0.9970、0.9941、0.9945。两种消解方法对A l的消解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微波消解法具有能耗少、试剂利用率高、运行条件一致、样品损失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44.
美国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察了美国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总结了其发展的经验教训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壤信息系统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45.
γ射线诱发水稻长粒型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用 35 0Gyγ射线辐照Ⅱ 32B干种子 ,诱变后代筛选出长粒型突变体LGⅡB。经考察 ,LGⅡB除谷粒细长外 ,还降低垩白率 ,而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均与原Ⅱ 32B品种相似。LGⅡB的长粒突变性状为显性单基因控制。LGⅡB仍保留了Ⅱ 32B对印水型不育细胞质的保持能力和强配合力特点。用LGⅡB转育成新不育系 ,有望能改良原Ⅱ优系列杂交稻稻米的外观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946.
徐茂  梁永红  沈其荣 《土壤》2005,37(4):388-393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肥料生产及使用现状,指出了目前江苏省在肥料使用上存在着肥料总体品位不高、肥料施用总量较高、不同作物施肥水平差异较大、有机肥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分析了江苏省农化服务发展过程,提出了今后江苏省农化服务的发展前景,即向公益化方向发展─建立社会化农化服务中心;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建立集团化配肥生产中心;向售后化方向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售后服务。  相似文献   
947.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的方法,在3种供氮形态(NH4+/NO3-比为100/0,50/50和0/100)和2种水分条件(非水分胁迫及水分胁迫)下,研究了水稻苗期—分蘖期的生长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苗期—分蘖期水稻在非水分胁迫条件下,NH4+/NO3-比为50/50处理(NH4+、NO3-混合处理)的生物量最大,比单一供NH4+-N和单一供NO3--N的处理分别高49.63%和63.25%。而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单一供NH4+-N的处理生物量最大,比NH4+、NO3-混合处理和单一供NO3--N的处理分别高5.76%和484.0%;单一供NH4+-N其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比NH4+、NO3-混合处理和单一供NO3--N的处理分别高11.36%和81.63%,而比非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相应处理高12.39%。此外,单一供NH4+-N较单一供NO3--N的处理水稻有较强的抗旱性,主要与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分蘖数和净光合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948.
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与评价方法探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和指标 ,并简介了我国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在温室生态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9.
黄瓜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栽与田间试验研究黄瓜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连作后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P过剩,K则消耗过多,造成养分不平衡;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微生物由“细菌型”土壤向“真菌型”土壤转化,土传病虫害加重,线虫密度高达4.38条/g土。  相似文献   
950.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区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亚热带丘陵区红壤幼龄茶园经过4年稻草覆盖及间作三叶草田间小区试验,对土壤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及间作三叶草均能明显增加土壤表层有机C、碱解N、有效P.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N、P。剖面中土壤有机C、微生物量C、全N、碱解N、土壤微生物量N、全P、有效P、微生物量P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稻草覆盖影响到40cm土层左右,阃作白三叶草影响到20cm左右。0~20cm土层微生物量C/有机CT2〉T3〉T1,3个处理微生物量N/全N在1.02~2.74之间,微生物量P和全P比值在2.27~13.1之间。亚热带丘陵区红壤幼龄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C、碱解N、微生物量N、有效P、微生物量P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全N、全P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