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3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714篇
林业   720篇
农学   878篇
基础科学   527篇
  898篇
综合类   1853篇
农作物   462篇
水产渔业   262篇
畜牧兽医   666篇
园艺   259篇
植物保护   48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51.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oba extract, GBE)对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细胞色素酶以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银杏叶提取物[0 (对照组)、0.5 g/kg、1.0 g/kg、5.0 g/kg]投喂鲤 60 d。饲喂实验结束后, 称重并采集血液、肝脏、肠道、 鳃和肌肉组织, 检测相关生化指标以及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 GBE 对鲤生长性能和饵料系数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血清生化数据显示: 饲料中添加 GBE 显著提高了总蛋白(TP) 含量, 而降低了葡萄糖(Glu)和皮质醇(cortisol)水平(P<0.05), 但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 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抗氧化参数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日粮中添加 GBE 对血清、肝脏、 肠道、鳃和肌肉中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但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升高。同时, 1.0 g/kg GBE 显著提高了肠道和鳃 T-AOC 含量(P<0.05); 5.0 g/kg GBE 显著提高了鳃 GSH 含量(P<0.05)。基因表达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饲料中添加 GBE 能显著诱导肝脏和肠道中 cyp3a 基因表达, 而下调 cyp1a 和 cyp1b 基因表达; 同时, 肝脏和肠道中免疫相关基因(c3 和 c-lyz)表达量在 1.0 g/kg GBE 添加组中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 GBE 作为饲料添加剂不能改善鲤的生长性能和饵料系数, 但可以增强鲤的抗应激、抗氧化能力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并且未对鲤产生肝毒性, 鲤饲料中 GBE 建议添加量为 1.0 g/kg。  相似文献   
952.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ay and nigh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DIF) on tomato growth, a controlled experiment using Solanum lycopersicum L., cv. Jinguan 5 was conducted. The daily mean temperature (Tm) was maintained at 18°C and 25°C, and the DIF was set at 0°C, 6°C, and 12°C.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lorophyll a (Chl a) and chlorophyll b (Chl b) gradually increased as DIF rose. At 18°C Tm, the carotenoid content reached a maximum at 12°C DIF. The Chl a/Chl b,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photosynthetic rate at irradiation saturation (Pmax),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stomatal limitation value, the maximum assimilation rate (Amax), 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 (Aq),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C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peroxidase (POD), catalase (CAT), gibberellin A3 (GA3), and indole-3-acetic acid (IAA) were highest, while malondialdehyde (MDA) was lowest at 6°C DIF. At 25°C Tm, PN, Pmax, Amax, Aq, Ce, gs, Ci, CAT, POD, GA3, IAA, and zeatin reached the maximum under 6°C DIF, while SOD and MDA reached the maximum under 12°C DIF. Furthermore, the morphological index peaked at 6°C DIF under 18°C and 25°C Tm.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6°C DIF improve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omato during the flowering stage. ABBREVIATIONS: Aq – 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 Amax – the maximum assimilation rate; CAT – Catalase; Chl a(b) – chlorophyll a(b); Ca – ambient CO2 concentration; Ce –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Ci –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DIF – difference between day temperature (TD) and night temperature(TN); FM – fresh mass; gs – stomatal conductance; GA3 – gibberellin A3; IAA – indole-3-acetic acid; Ls – stomatal limitation value; MDA – malondialdehyde; Pmax – photosynthetic rate at irradiation saturation; PN –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OD – peroxidase; ROS –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OD – superoxidedismutase; Tm – daily mean temperature; ZT – zeatin.  相似文献   
953.
棉花苗期病害是一类由多种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总称,其分布广泛,危害棉种萌发和幼苗生长.出苗前发病,常造成烂种、烂芽;出苗后发病,棉苗易形成猝倒、茎枯、烂根、子叶和真叶出现叶斑等.棉花苗期病害发生严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以至田间成片死苗,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甘肃敦煌棉区由于受多年连茬种植、春季气候多变、施肥方式不当、部分棉种质量不高及播种时间不当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棉花苗期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了摸清甘肃敦煌棉区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病规律,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病害,作者于2010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在敦煌植棉乡镇开展了棉花苗期病害发生情况的专项调查研究.现将调奄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54.
衢州柑橘潜叶蛾始见期的天气气候背景分析及其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始见期与天气气候背景的关系,并利用气象要素实况对其进行提前预测,以减轻潜叶蛾对柑橘的危害。应用1998-2009年NCEP/NCAR、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历史资料,对衢州柑橘潜叶蛾始见期进行大气环流、地面天气系统、低空急流等天气气候背景分析。结果表明:潜叶蛾早期(5-6月)和晚期(7-9月)迁移入侵,在4月份平均大气环流和平均温度场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潜叶蛾早期发生年初见日前,衢州连续受地面低压的影响;晚期发生年初见日与在浙江和闽北登陆台风有直接关系;在中国华南地区有西南或东部沿海有偏东急流出现,且维持2天以上。早期始见与前期积温、降水量、水汽压、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利用气象要素实况建立潜叶蛾早期发生月预测模型和初见日5天滚动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55.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期探讨干旱胁迫下马铃薯抗旱的生理机制。选取生产上推广的‘冀张薯8号’和‘夏波蒂’两个马铃薯品种,在旱棚内分区栽培。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干旱处理,测定马铃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马铃薯MDA、Pro含量均增加,而SOD活性下降。花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最大;抗性强的品种MDA、脯氨酸含量增加的幅度较小,SOD的活力较高,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则相反。抗旱性强的品种在生理生化指标上具有抗旱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956.
硅钾镁肥配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氮、磷固定的条件下,采用农业部推广的硅钾镁“3414”肥料设计进行多点试验,完善平衡配套施肥方案,建立不同品种的硅、钾、镁施用纯量与产量的效应函数模型,以期为寒地增产保优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硅、钾、镁施用纯量与产量的效应函数模型不同;缺硅、缺钾、缺镁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同一地点不同品种对缺素表现出了相同的规律,钾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缺硅,影响最小的是镁;‘空育131’、‘垦粳1号’的处理6(Si2K2Mg2)、处理9(Si2K2Mg1)处理10(Si2K2Mg3)、处理13(Si1K2Mg1)产量都较高。‘空育131’处理13(Si1K2Mg1)产量最高为9173.10 kg/hm2;‘垦粳1号’处理9(Si2K2Mg1)产量最高为9162.45 kg/hm2。因此,要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必须测土并针对品种进行施肥,才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7.
有机肥对红葱生长和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红葱生产效益,解决红葱长期连作引起土壤连作障碍等问题,用农业废弃资源草菇渣的发酵产物为主要原料,与土壤改良剂混配成有机肥,在红葱上进行小区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能促进红葱植株的株高、叶片长、鳞茎长、鳞茎粗的生长,促进植株分蘖,提高红葱单株重量和各器官的重量,提高红葱产量,特别是前期产量比对照提高了61.6%~72.5%,小区试验的差异极显著;有机肥还固定和活化土壤营养,提高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中和土壤酸性,降低土壤EC值,最终达到了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效果;而试验农户的土壤存在磷、钾肥过量,镁肥缺乏的问题。本试验为草菇渣等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城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增加红葱生产效益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58.
通过设计7个钙磷浓度室内水培模拟试验,进行不同钙磷胁迫杉木叶绿素及其荧光参数的比较,探讨钙对低磷环境杉木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磷胁迫时间的推移,不同钙浓度处理杉木叶绿素含量变化明显,与正常供养CK处理相比,钙对缓解低磷逆境杉木叶绿体受伤程度、保持较高光合效率有显著作用,其中钙浓度Ⅳ(2.0 mmol/L)和Ⅴ(1.0 mmol/L)的这种作用尤为明显。无磷无钙Ⅵ处理条件下杉木叶片PSⅡ反应中心破坏最为严重,且受光抑制程度最大,处理Ⅲ和Ⅳ则较小。施钙可有效缓解低磷胁迫对Fm值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9.
农村居民点的宜居性将会影响居民点聚集效益的形成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笔者在对研究区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农户入户调查法、GIS技术,依据农户意愿对现存农村居民点进行宜居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宜居农村居民点应具有的条件包括:农户可接受的耕作半径、生产方便;道路通达度较高;满足农民下一代受教育的需求;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60.
为探讨叶面肥美加富(Megafol)对水稻的施用效应和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多点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喷施叶面肥美加富(Megafol)对水稻中后期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设置牛江镇昌梅村飞机垌试验区NJ(Megafol)、君堂镇中安村中安垌试验区JT(Megafol)的大田喷施675 mL/hm2叶面肥美加富(Megafol)的处理和牛江镇昌梅村飞机垌清水CK对照田埂边行20 cm内(第一行)试验区NJ(Marginal)共3个处理。结果表明:水稻破口期喷施叶面肥美加富,可明显促进干物质向谷粒分配。在农艺性状上,JT(Megafol)1试验区水稻的株高(109.76±7.51) cm与JTCK3对照区水稻的株高(82.19±7.29)cm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JT(Megafol)3试验区水稻的基茎节粗(4.82±0.79 cm)与JTCK3对照区水稻的基茎节粗(3.20±0.42) cm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JT(Megafol)1试验区水稻的结实率(90.16±3.59)%与NJCK3对照区水稻的结实率(69.24±16.79)%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JT(Megafol)3试验区水稻的千粒重(23.05±1.56) g与JTCK1对照区水稻的千粒重(20.28±1.20) g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这使单株实粒数增加,提高水稻的单位产量面积,JT(Megafol)2试验区的理论产量达到(6318.75±130.05) kg/hm2。同时,喷施了叶面肥美加富,能提高植株抗性,收获时绿叶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对照区,NJ(Megafol)3试验区水稻的叶面积指数(34.83±9.41)与NJCK3对照区水稻的叶面积指数(0.09±0.19)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可见,水稻中后期施用叶面肥美加富收获期其植株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对照均显著区别于对照;施用叶面肥美加富基本与对照田埂边行20 cm(第一行)试验区域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