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7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1335篇
林业   1398篇
农学   1791篇
基础科学   968篇
  1995篇
综合类   4066篇
农作物   697篇
水产渔业   446篇
畜牧兽医   1735篇
园艺   456篇
植物保护   65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504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469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557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764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890篇
  2010年   881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706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616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繁殖松材线虫最佳真菌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全国第一届线虫病害研讨会报道,目前国内外培养繁殖松材线虫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常用的真菌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作者在1988年至1991年开展对松材线虫致病性、松材线虫对药剂毒性反应的研究过程中,急需繁殖大量松材线虫供试验使用,因此开始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242.
牛羊4种寄生虫病联合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疫区牛羊同时寄生有捻转血矛线虫、日本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等多种寄生虫。目前血清学诊断方法对这 4种寄生虫病的检测需 2~ 4次操作。将捻转血矛线虫、日本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抗原分别以 0 1 5 ,0 0 4 ,0 0 6和 0 1 3μg/ μL的最佳浓度依次定点在同一硝酸纤维素膜条上 ,制成 4种寄生虫病联合诊断膜。用黄牛IgG ,水牛IgG和山羊IgG联合免疫兔 ,获得了高效价兔抗黄牛、水牛和山羊 (简称兔抗牛羊 )IgG抗血清。应用兔抗牛羊IgG抗血清连接酶标SPA ,建立了 1份血纸能同时用于检测牛、羊捻转血矛线虫、日本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病抗体技术。经浙江、湖北、四川、安徽等省应用 ,该项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经济、实用等优点。适宜于牛、羊捻转血矛线虫、日本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病流行区的普查或监测  相似文献   
243.
桃红叶植原体检测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表现红叶的桃植株进行植原体16SrRNA基因PCR扩增,得到1.2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片段与pGEM T 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茵DH5α感受态细胞中.通过酶切、PCR鉴定,对筛选得到的重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确定该株系属于翠菊黄化植原体组(Aster yellows group,16SrI).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翠菊黄化组中的植原体侵染桃树.  相似文献   
244.
侵染观赏南瓜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从广西某农业展示中心观赏南瓜上分离到一种直杆状病毒,长约300nm,该病毒分离物P-3(NN)在测试的葫芦科作物上表现为系统花叶、褪绿斑及明脉症状,在曼陀罗上为局部褪绿斑,在测试的其它茄科作物及豆科和藜科作物上无任何症状反应.其致死温度为95~100℃.经DAC-ELISA测定,P-3(NN)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根据以上结果,初步鉴定P-3(NN)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的一个分离物.  相似文献   
245.
铜制剂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因长期施用波尔多液致使铜在果园土壤中的残留积累状况及其对果 园作物生长的影响。对几种新的铜制剂农药在果树和蔬菜上的残留进行了试验,并对其在今 后使用中铜在土壤中的积累规律及允许安全使用年限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246.
从二硫代磷酸二乙酯钠盐或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出发 ,经酯化、去烷基化反应得到相应的硫代或二硫代铵盐 ,分别与 2 -氯 - 5 -氯甲基吡啶反应得产物 2 a~ 2 c。从 O-乙基硫代磷酰二氯或苯基硫代膦酰二氯出发 ,先与取代苯酚或甲胺反应 ,然后与 2 -氯 - 5 -羟甲基吡啶反应得到产物 2 d~ 2 k和 2 m~ 2 u。O-乙基 - S-丙基二硫代磷酰氯、O-乙基硫代磷酰二氯和苯基硫代膦酰二氯与 2 -氯 - 5 -羟甲基吡啶反应分别得产物 2 l、2 v和 2 w。所合成的 2 3个新化合物对9种植物病菌的离体及活体杀菌活性测试表明 ,其中一些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有一定活性 ,个别化合物活性很好 ,但对其它病菌的活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247.
中国条锈菌新小种条中30、31号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本文报道了1991年以来对新小种条中30、31号鉴定与致病性的研究。继1991年发现对绵阳系成株小麦有致病力的、对Hybrid46有毒的新致病类型91—1,1993年又发现了新的致病类型93—1。根据它们对我国鉴别寄主的反应,命名为条中30、31号。与条中28、29号相比,新小种具有更宽毒性基因组成和更高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值,它们对我国生产品种、高代品系和重要抗源有更广的致病范围。证实两个新小种的出现和发展是绵阳系小麦抗条锈变异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对新小种抗病育种和流行预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8.
大麦云纹斑病菌对杀菌剂的抗性检测及同工酶谱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4年大麦云纹斑病菌(Rhynchosporium secalis)对杀菌剂多菌灵、三唑醇的抗药性监测表明,该菌对两种杀菌剂的敏感程度发生了变化,并且首次在田间发现了大麦云纹斑病菌的多抗菌株。这类菌株对多菌灵、乙霉威及三唑醇都具有抗药性,且抗性程度很高。与1990~1991年得到的资料相比,随着杀菌剂选择压力的增加,大田群体中三唑醇高抗菌株比例逐年增加。对该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α—酯酶有7种表现型,磷酸葡萄糖变位酶有2种表现型,过氧化氢酶有3种表现型,无论对去甲基抑制剂类(DMI)表现抗性或敏感菌株,无论调节酶还是非调节酶,其酶谱表现型的变异基本相似。这表明大麦云纹斑病菌对DMI类抗药性突变存在于多个菌系的基因型背景群体中,而不是只起源于单一的广泛分布的菌系。  相似文献   
249.
李庆  蔡如希 《植物保护》1996,22(3):16-17
斯氏刺瘿螨是四川省苹果上新发现的一种危害苹果叶片的害螨,以雌成螨在苹果芽的芽腋两侧越冬,翌年苹果芽萌动时开始出蛰。全年以5月中旬至6月中旬发生数量最多。气候温暖、低湿、少雨发生重,相反则轻。在调查的8个品种中,叶片多茸毛的品种受害重。天敌主要为捕食螨  相似文献   
250.
叶螨为害苹果树的产量损失估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87—1989年研究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与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es)为害对苹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叶螨为害后,叶片的各项生理指标皆有反应,其中以光合作用强度最敏感;②叶螨为害对果实质量无显著影响,但不同螨量的果实体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③平均累积雌成螨螨日(MDi)与平均减产率(Qi)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为害当年表现出果实变小单果重减轻,次年表现出花量减少,果实数下降。1987与1989年以苹果全爪螨为主,减产率分别为3.31%—11.25%与2.89%—10.75%。1988年以山楂叶螨为主,减产率为2.36%—13.48%;④上年受害树次年继续测产,看出叶螨的持续影响更为严重。以苹果全爪螨为主的持续减产率第二年达2.0%—86.2%;第三年的影响又相对减轻。以山楂叶螨为主的减产率第二年为-14.4%—6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