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1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林业   74篇
农学   179篇
基础科学   77篇
  170篇
综合类   1118篇
农作物   143篇
水产渔业   119篇
畜牧兽医   373篇
园艺   149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蔬菜根结线虫生防细菌的筛选及菌株HJT2-1种类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地区7个区县的蔬菜大棚土壤中分离出的306株细菌菌株为试材,采用亚甲基蓝染色法,研究306株细菌菌株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菌株HJT2-1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较高为81.3%,其温室盆栽防效为55.6%,略低于阿维菌素防效。采用对细菌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进行分析的方法将菌株HJT2-1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细菌。该试验获得了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具有较高致死率的细菌菌株HJT2-1,为开发防治根结线虫的生防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2.
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粳稻产量、品质及氦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高产施氮量条件下(225kghm^-2),按基蘖肥、穗肥不同施氮比例且穗肥依不同叶龄期追氮共设计了20种施氮模式,研究了其对超级杂交粳稻常优1号产量、氮素利用率及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常优1号产量影响极大,基蘖肥与穗肥施氮比例为58.34:41.66,穗肥以叶龄余数4、2叶等量施氮时,产量最高;产量与总吸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氮收获指数和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穗肥施氮比例的下降,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垩白率、垩白度逐渐下降;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穗肥随追肥叶龄期推迟,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提高,而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胶稠度、外观品质因基蘖肥施氮比例的不同而异。综合来看,基蘖肥、穗肥施氮比例为6:4,穗肥以倒4、2叶期追肥可使该品种超高产、优质、高效得到较好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3.
针对抛秧持有的秧苗直立过程,以洗根手插为对照,研究了抛秧稻活棵立苗及其生理生态特点。结果表明,抛秧稻带土秧苗抛后,平躺小苗、中苗、大苗一般分别在2-5、5-6、7-10天内直立。在活棵立苗期间抛秧稻苗体内水分、养分及肖合等状况明显优于同质洗根手插苗。根、叶、蘖等生长在数量、质量上也优于同质洗根手插苗。抛秧稻缓苗恢复的先后顺序为发根、出叶速度加快,体内养分含有率及干物重的递增。秧苗素质、苗龄、带土状况、苗姿以及水、温等一些内外因素均对抛秧稻活棵立苗有不同程度的间接或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4.
采用不同工艺条件测定蘑菇与黄豆芽混合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经测定得知,蘑菇:黄豆芽:水:1:2:3,利用内源酶水解24h,混合汁中水溶性含氮物、VC含量较高,利用内源酶或盐酸水解可显著提高还原糖浓度。  相似文献   
125.
用Logistic生长曲线对四照花一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地径生长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和0.970,均达极显著水平。根据四照花一年生播种苗的生长动态模拟和实际测量值,其年生长进程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4个时期。苗高的速生期为6月上旬至8月中旬,占全年生长期的32.28%,生长量为全年总生长量的57.49%,比地径提早20 d结束速生期进入生长后期;地径速生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上旬,用40.55%的生长时间完成了58.38%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26.
p5CS基因在蒙农杂种冰草植株中的表达及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尽快培育出适宜我国干旱荒漠地区大面积推广的耐盐冰草新品种,试验以经PCR和Southern blot杂交检测的含有p5CS基因的蒙农杂种冰草植株为材料,用North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在转化植株中的表达;并用1.5%NaCl盐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确定转化植株的耐盐性。结果表明:转基因冰草植株与DIG标记探针杂交呈现明显的杂交带;盐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较快,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增加较小,SOD活性较高。说明p5CS基因能够在冰草基因组的转录水平上表达,表达植株的耐盐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7.
水分胁迫下葡萄叶片中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葡萄幼树为试材,测定了水分胁迫期间叶片中甜菜碱、可溶性糖及其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持续上升。抗旱性较强的龙眼葡萄比抗旱性较弱的晚红葡萄增加的幅度更大。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肌醇、果糖和葡山甘(葡萄糖 山梨醇 甘露醇)的含量。在水分胁迫过程中,抗旱性不同的两个葡萄品种叶片中甜菜碱和有机酸含量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8.
北方农牧过渡带农户农业生产系统模式评价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采用切诺斯评价法对北方农牧过渡带典型地区的偏牧区、偏农区和半农半牧区3种类型区常见的6种家庭农业生产系统模式进行了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系统评价与优选,结果表明草地畜牧业和养猪模式、种植业和育肥牛模式、农牧结合模式效益较好,并针对3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改良方案,改良后的优化模式分别比原模式户均收入提高26.8%、81.0%和46.9%,投资效益提高4.7%、7.1%和4.2%;产出总能分别提高27.0%、77.0%和70.5%;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14.6%、23.8%和47.6%。  相似文献   
129.
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下高产水稻的籽粒灌浆特性,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III优98为材料,应用Richards方程W=A/(1+Be–Kt)1/N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下,超级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的千粒重和结实率显著降低,而手栽和机插之间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变化因品种类型而异。(2)不同种植方式下超级稻强、弱势粒灌浆特征为明显的异步灌浆型。强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ax)早,最大灌浆速率(GRmax)、平均灌浆速率(GRmean)以及终极生长量(A)和起始生长势(R0)均明显大于弱势粒,而活跃灌浆期(D)和有效灌浆时间(T99)明显小于弱势粒。(3)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强势粒的GRmax和GRmean显著降低,Tmax明显延迟,D、T99显著增加。弱势粒的GRmax和GRmean机插最大,手栽略小于直播,Tmax直播最早,机插次之,手栽最迟,D、T99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减少。(4)籽粒灌浆阶段特征方面,平均灌浆速率和贡献率均以中期最大,中期的贡献率强势粒和弱势粒分别达到60.53%和50.78%,不同种植方式间前、中、后各期在灌浆持续天数、平均灌浆速率和贡献率上的差异因粒位不同而异。(5)千粒重与强、弱势粒的GRmax、GRmean和D呈正相关,且与弱势粒的灌浆速率(GRmax和GRmean)显著相关,结实率与强、弱势粒的灌浆参数除强势粒的D外,均不显著相关。说明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的籽粒灌浆特性有明显影响,虽均为异步灌浆型,但其强、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及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等灌浆特征参数均差异较大,在保持籽粒最终生长量和结实率稳定的条件下,提高籽粒的灌浆速率,特别是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对提高千粒重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0.
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明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产量差异极显著,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分别减产5.05%和13.68%。(2)群体根数,直播>机插>手栽,但随生育进程差异越来越小,总根长拔节期直播>机插>手栽,抽穗期和成熟期,机插>手栽>直播;单茎根数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较小,总根长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大都达到显著水平;每条根长手栽和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直播,根直径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3)群体根系干重拔节期机插和直播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手栽,抽穗期不同方式间差异均不显著,成熟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抽穗后根系干重衰减率直播>机插>手栽,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单茎根系干重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抽穗后根系干重衰减率直播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手栽;地上部干重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减小,根冠比则依次增大。(4)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的土层内,特别是直播,65%的根系分布在0~5 cm的土层内;0~5 cm土层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比例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5~10 cm、10~15 cm和15 cm以下均依次减小。(5)群体根系吸收面积拔节期差异不显著,抽穗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成熟期手栽和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直播;单茎根系吸收面积拔节期和成熟期手栽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6)抽穗后群体根系伤流强度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单茎根系伤流强度则依次减小。说明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有明显影响,每条根长和根直径的不同以及根系在土层中的分布不同是不同种植方式水稻根系性状的两个显著特征。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根系分布浅,每条根长和根直径小,群体根数多,但单茎根系总长短,根系干重低,吸收面积和抽穗后伤流强度小;机插与手栽相比,根直径小,根系分布浅,抽穗后群体和单茎根系干重低、下降快,单茎根系总长和伤流强度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