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8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464篇
林业   409篇
农学   390篇
基础科学   216篇
  474篇
综合类   2589篇
农作物   434篇
水产渔业   294篇
畜牧兽医   783篇
园艺   367篇
植物保护   20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991.
全缘蓝刺头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控制试验研究温度和盐分胁迫对全缘蓝刺头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缘蓝刺头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盐胁迫对全缘蓝刺头草种子的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下降。在适宜萌发温度下,全缘蓝刺头种子萌发的耐盐极限值为0.3 mol/L。  相似文献   
992.
乙草胺对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以典型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不同浓度乙草胺对土壤脲酶活性和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草胺能显著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并在培养的第3~6 d达到最大抑制;利用模型 y=c/(1+bx)和y=c(1+ax)/(1+bx) 对不同浓度乙草胺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进行拟合,证明模型y=c/(1+bx)拟合效果较好,表明乙草胺除草剂对土壤脲酶的抑制作用为完全抑制,而脲酶ED50 为13.12~75.76 mg/kg;乙草胺的施入使土壤脲酶Vmax值降低,Km值则保持不变,属于典型的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扩大大豆分离蛋白(SPI)纤维冷凝胶的潜在使用范围,通过体外缓释模型,探究SPI纤维冷凝胶对核黄素的控释效果.结果表明,SPI在pH 2.0下加热20 h后形成纳米纤维,导致Th T荧光、ζ-电位上升,表观粘度、稠度系数提高.将pH调至8.0后加入CaCl2制得的冷凝胶对核黄素具有荷载及控制释放效果.与传统的SPI...  相似文献   
994.
研制一台数控加工中心电气控制系统,实现3轴联动、主轴定位、无级调速、刀库随机换刀(就近)等功能。  相似文献   
995.
提出用于中型灌区节水配套紧迫程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运用基于博弈论的综合赋权法将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相结合,尽可能地保留了各主客观权重值的信息,使获得的指标权重更具合理性;鉴于灌区节水配套紧迫程度评价具有模糊性,使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模糊评价模型.运用上述方法对青岛市8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紧迫程度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用于评价青岛市中型灌区的节水配套紧迫程度,评价结果合理、接近客观实际,对将要进行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不同氨基酸菌肥施用量对茶树生长和土壤肥力含量的影响,以鸿雁12号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设置了不施用氨基酸菌肥作对照组(CK)和氨基酸菌肥施用量分别为75 kg·hm-2(T1)、150 kg·hm-2(T2)、225 kg·hm-2(T3)和300 kg·hm-2(T4)的处理,研究不同氨基酸菌...  相似文献   
997.
东北风沙半干旱区花生连作障碍问题十分突出,缓解花生连作障碍对该区域的花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不同茬口对花生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茬口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产量性状以及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轮作换茬种植方式是缓解东北风沙半干旱区花生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8.
高密度养殖彭泽鲫造成雄鱼较多的分子机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将同一批经雌核发育产生的F1彭泽鲫仔鱼(Pcc)分别置于实验室和池塘进行养殖,发现实验室养殖缸中出现了高比例的雄鱼。本研究为验证雌雄比例是否与密度有关,采用F1彭泽鲫雌鱼经人工雌核发育技术繁育出PccF 2,分高、低密度在实验室进行养殖,并比较了高、低养殖密度下雌雄鱼中性腺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PccF 2高、低密度养殖组中,雌鱼中dmrt1c、抗缪勒氏管激素基因amh、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a的表达显著高于雄鱼中对应基因的表达;雌鱼中dmrt1a、dmrt1b、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bhsd)、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1bhsd2)、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a1(cyp17a1)和类固醇激素急性调节蛋白(star)的表达显著低于雄鱼中对应基因的表达。实验室不同密度养殖、不同性别PccF 2彭泽鲫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为类固醇合成酶类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差异可能造成雄鱼过多。  相似文献   
999.
为加强冬青属Ilex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采用标准样方法调查分析了浙江宁波天童4种冬青种群结构及更新类型。结果表明:1所调查群落共出现木本植物61种,除草本层外,林木层由下至上可分为灌木层和乔木层,其中在乔木层之上存在分别由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天童锐角槭Acer acutum构成的不连续的超高层。2所调查冬青属植物的年龄结构可分为4种类型:增长型(皱柄冬青Ilex kengii),稳定型(铁冬青Ilex rotunda),成熟型(冬青Ilex chinensis)和衰退型(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3冬青属植物总体生长良好,但有些种如小果冬青属于衰退型,无幼苗,无萌枝,种子更新困难,冬青幼苗难以通过环境筛导致幼树严重匮乏,需要采取适当人工育种以及栽培技术来加以繁殖保护,并对优良种质加以选育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00.
郑卓  李栒  官春云 《作物研究》2005,19(2):94-96
采用蕾期剥蕾授粉的方法,成功获得了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杂种F1植株之间形态表现一致,介于双亲之间,并且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从F1群体中随机选取9株进行RAPD分析,扩增出的带型完全一致,并且是父母本随机扩增DNA片段的综合,说明这9株全为真杂种.试验结果表明,蕾期授粉可以克服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