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65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21篇
  47篇
综合类   353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79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AIM: To construct a lentiviral RNA interference(RNAi)vector targeting rat myocardin mRNA and to investigate its effect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METHODS: Three pairs of dsDNA targeting rat myocardin mRNA were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cloned into lentiviral vector pGCSIL-GFP to generate pGCSIL-GFP-shMyocd lentvirus. A Flag-tagged myocardin-overexpression vector pEGFP-N1-Myocd was constructed with pEGFP-N1/X124G. After these two vectors were cotransfected into 293T cells, the flag protein was assessed by Western blotting to analyze the knockdown effect of pGCSIL-GFP-shMyocd. The expression of myocardin and SM22α was also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after the pGCSIL-GFP-shMyocd viruses were transfected into primary cultured rat aortal VSMCs.RESULTS: The rat myocardin lentviral RNAi vector pGCSIL-GFP-shMyocd and myocardin-overexpression vector pEGFP-N1-Myocd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fter these two kinds of vectors were cotransfected into 293T cells,the No.1 interfering vector displayed the highest inhibitory effect on flag expression.After the No.1 lentvirus at the titer of 1×1012 TU/L was transfected into VSMCs, the myocardin and SM22α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CONCLUSION: The lentiviral pGCSIL-GFP-shMyocd RNAi vector i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which is useful for further study regar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phenotypic switching in VSMCs under special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atherosclerosis. Inhibition of myocardin expression in VSMCs leads to the decrease in the expression of differentiation marker, and implies a crucial role of myocardin in VSMCs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52.
对25个不同来源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的厚垣孢子出现时间、原基形成时间和生物学效率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V754、V26-1、V753、V751、3560和0229菌株不但生物学特性较好,且生物学效率较高,在16%~20%之间,可较好的应用于江苏省丹阳地区的草菇生产.  相似文献   
53.
呼伦贝尔沙地米氏冰草种群构件年龄结构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是根茎型无性系植物。为了解米氏冰草在沙地生境中的繁殖适应机制,采取单位面积挖掘取样,对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演替阶段的米氏冰草分蘖株和根茎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生长季末期与前期比较,米氏冰草分蘖株数量在流动和半固定沙地均增长了1.5倍,固定沙地无变化;而根茎长度在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分别增加5.0,2.1和2.0倍。米氏冰草无性系分蘖株由4个龄级组成,分蘖株数量的年龄结构,在流动沙地均为明显增长型;半固定沙地由增长型转变成稳定型;固定沙地为稳定型。根茎在流动沙地由3个龄级组成,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由4个龄级组成。随着生长季的进程,根茎长度的年龄结构,在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均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增长趋势从大到小排序为: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随着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进程,米氏冰草无性系构件的年龄结构呈由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54.
于2008~2010对从贵州各地引进的"贵长"、"海沃特"、"79-2"、"秦美"、"华光"5个猕猴桃品种在当地试种后,调查研究各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特性、经济性状和抗逆性等内容,并进行比较筛选。结果表明:5个猕猴桃品种在当地科学管理条件下,从综合比较结果看,"贵长"品种最好,其次是"海沃特"、"79-2"和"秦美"等3个品种,因此建议在当地自然资源条件下加上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贵长"猕猴桃等4个品种可适量发展。  相似文献   
55.
泥石流入汇主河淤积规律的水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泥石流入汇主河后淤积规律,主要探讨了淤积量及淤积分布问题。通过试验分析认为,泥石流入汇主河后的淤积量基本随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就其淤积速率而言,有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淤积量在流量比大约为0.5时出现峰值,在流量比为0.65时出现谷值,淤积量与流量比关系变化曲线以倾斜向上的直线为对称轴,呈倾斜向上的正弦波形。各工况下淤积范围基本不变,但试验中反映出,淤积范围有随交汇角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
土壤水分及环境因子对刺楸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3a生盆栽刺楸苗木的气体交换参数及其周围环境因子,探讨土壤水分及微气候因子对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刺楸叶片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总体上表现出减小的趋势,且随着胁迫的加剧,下降的幅度越大,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重度、中度、轻度胁迫下日均值分别比对照下降6 6 % ,2 5 %和16 % ,81% ,30 %及5 1% ,70 % ,17%和14 %。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逐渐由气孔限制转变为非气孔限制,水分利用效率并未完全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日平均值表现为对照>中度>轻度>重度。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刺楸苗木叶片水气交换参数,不仅受土壤水分的影响,同时也受外界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且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较好  相似文献   
57.
摸清生态系统敏感性时空演变格局,对其驱动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测是修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内容。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探究该地区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科学划分生态敏感性治理分区对于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框架,耦合空间距离指数和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构建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使用地理信息演变图谱和地理探测器研究黄土高原2000—2020年5个时间点生态敏感性时空格局和驱动力,最终划分生态敏感性治理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时间上先增加后下降。2)研究期内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转移类型以波动稳定型为主,生态改善区面积占比最大(35.17%),变化0次和1次的面积占比62.06%,生态环境演变稳定向好。3)生态敏感性的各驱动因素中,NDVI和降水量以及两者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4)2030年低度敏感将成为黄土高原的主要敏感类型;沙地和农灌区以及黄土高塬沟壑区的中西部是生态敏感性治理的重点地区。整体来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生态治理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脲胺氮肥对太湖地区稻田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敖玉琴  田玉华  尹斌  张维  李晓  葛仁山  朱兆良 《土壤》2016,48(2):248-25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普通尿素和氯化铵为对照,研究脲胺氮肥对太湖地区稻田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入后,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5~7天内,氨挥发损失量与田面水NH4+-N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不同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差异显著(P0.05),脲胺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分别比普通尿素和氯化铵减少了2.71和6.41 kg/hm2,并且该氮肥对水稻有增产的趋势,氮肥利用率分别比普通尿素和氯化铵显著提高了10.43%和10.64%。此外,综合考虑经济和环境效益,该氮肥净收益高于尿素和氯化铵。因此,脲胺氮肥值得在太湖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9.
不同施氮量对免耕/翻耕移栽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探讨免耕移栽稻的氮肥管理措施和比较不同耕作方式下移栽稻的生长规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免耕/翻耕移栽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翻耕或免耕,增施氮肥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和叶面积的扩展;在水稻各生育时期,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有增加的趋势,每穗粒数和收获指数逐渐减少;水稻总吸氮量和实际产量逐渐增加,而氮肥吸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能力逐渐减小.翻耕移栽稻的分蘖能力、有效穗数和吸氮量显著高于免耕移栽稻,但翻耕和免耕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免耕移栽稻的氮肥生理利用率显著高于翻耕移栽稻.  相似文献   
60.
杂交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初步研究了油菜免耕直播栽培的播种量、播种方式及施肥量,认为油菜免耕直播栽培的适宜播种量为3.75 kg/hm2,施肥量为750~900kg/hm2缓释包膜肥,播种方式为撒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