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58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9篇
  23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21.
城市香樟群落类型对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上海城市人工绿地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不同香樟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SN)含量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类型香樟群落显著影响0~40cm土层平均SOC(P0.05),其中0~20cm土层SOC变化范围在10.77~26.87g/kg,20~40cm土层变化范围在6.60~12.87g/kg,均表现为乔灌草结构的香樟混交林群落(MF)地被覆盖的香樟纯林群落(PF)土壤裸露的香樟纯林群落(BF);(2)0~40cm土层土壤TSN和C/N因群落类型而异,变化趋势与SOC相同,但差异性并不如SOC明显,总体而言碳素增加速度高于氮素;(3)群落叶凋落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别显著正相关,R2达到0.9483和0.7176。混交林叶凋落量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增加效应大于纯林,提高了114.90%。研究表明,群落通过地上凋落物的输入和地下空间根系周转而影响SOC和TSN,城市配置香樟群落时,应考虑多树种混交,多层次搭配,增加地上和地下有机物输入量,提高土壤SOC含量,增强土壤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22.
奉志玉 《农技服务》2011,28(3):394-398
通过介绍工业反哺农业在发达国家的历史和特点,指出我国工业反哺农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的问题。得出结论:我国有的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制定之初看似合情合理,其实经过实践得到的效果不理想,或者说是不合理合情。究其原因,除了政策制定之后的一些客观的不可抗力的环境因素变化以外,主要是政策制定者没有考虑到政策制定后发生的各个行为参与者之间的产生的博弈。同时以当前的家电下乡为例进行博弈理论的路径选择分析。  相似文献   
123.
湖南省103个水稻品种的抗瘟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离体接种的方法,利用22个已知无毒基因菌株,对湖南省103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瘟基因型鉴定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阈值为0.78时,可将103个品种分为13类,其中有9类81个品种可能携带已知的抗病基因,其余4类22个品种可能含有未知的抗病基因.另外,具有广谱抗瘟基因Piz5(Pi2)、 Pizt、Pi1和Pi9的品种对鉴别菌株的抗菌频率均大于60.0%.  相似文献   
124.
叶康  熊钢  奉树成 《种子》2016,(7):59-60
报道了发现于江苏省境内的3个兰科(Orchidaceae)植物新记录种,分别是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银兰(Cephalanthera erecta(Thunb.ex A.Murray) Coll)、大花无柱兰(Amitostigma pinguiculum (Rchb.f.et S.Moore) Schltr).  相似文献   
125.
紫叶紫苏是我国药用、菜用紫苏的主要来源,为了促进紫叶紫苏的开发利用,针对从国内收集的15份紫叶紫苏,开展叶色生理基础研究和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份紫苏材料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分别为0.55~1.00 mg/L、0.26~0.46 mg/L、0.22~0.38 mg/L和0.22~0.67 U/g(以鲜质量计),叶上表面为紫绿色的紫苏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较低,叶上表面为紫色的紫苏花色苷含量高。紫苏生育期和15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4%~38.0%,以单株籽粒质量最大,其次为总穗数、叶片数和叶片质量,变异系数依次为33.3%、30.0%和28.0%。15份紫苏单株的叶片质量、枝干质量和籽粒质量分别为0.030~0.112 kg、0.222~0.468 kg、2.2~9.1 g。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紫苏生育期与单株籽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610);叶片数与枝干质量(r=0.67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586)。4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9...  相似文献   
126.
黑龙江省朗乡林业局于2001年研究开发了数字林业系统.该系统的实施杜绝了木材的流失、挽回巨额损失,采取公开竞价策略,木材售价明显提高;减少了木材生产管理人员;降低了木材生产成本.从社会效益分析,透明了政务,社会风气好转;有郊控制了采伐限额;实现了木材的精准管理;加快了科技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7.
黑龙江省朗乡林业局于2001年研究开发了数字林业系统.该系统的实施杜绝了木材的流失、挽回巨额损失,采取公开竞价策略,木材售价明显提高;减少了木材生产管理人员;降低了木材生产成本.从社会效益分析,透明了政务,社会风气好转;有郊控制了采伐限额;实现了木材的精准管理;加快了科技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8.
植物护坡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生态系统中的河岸侵蚀和滨水缓冲带建设倍受关注。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以生态修复和稳定坡岸为目标的植物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坡岸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和复合式生物稳定等三类植物护坡技术。通过对工程实施后3年(2004~2006年)来的生态监测发现,护坡植物生长良好,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护坡作用明显,土壤抗剪强度明显增加,河岸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河岸生境得到改善,本地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岸植物群落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转变,生态稳定性逐渐增强。生态河道的植物坡岸修复技术可以在我国各类坡岸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稳定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29.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鸡新城疫病毒(NDV)、鸡细小病毒(ChPV)和禽流感病毒(AIV)的三重PCR检测方法,为临床上快速诊断及有效防控NDV、ChPV和AIV的单一或混合感染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参考NCBI中已公布NDV的F基因(登录号DQ195265.1)、ChPV的NS1基因(登录号GU214704.1)和AIV的M基因保守区(登录号DQ485211.1),设计合成针对NDV、ChPV和AIV的特异性引物,应用这3对引物建立三重PCR检测方法,对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进行优化,并通过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等评估其实用性。【结果】优化后的三重PCR反应体系为ChPV和AIV的上、下游引物各0.5μL,NDV的上、下游引物各1.0μL,NDV、ChPV和AIV的核酸模板各1.0μL,Premix Taq~(TM)12.5μL,无RNase水补足至25.0μL。最佳扩增程序:95.0℃预变性5 min;94.0℃1 min,58.5℃1 min,72.0℃1 min,进行35个循环;72.0℃延伸10 min,12.0℃结束反应。建立的三重PCR能同时扩增出NDV(453 bp)、ChPV(687 bp)和AIV(239 bp)的特异性条带,对应的最低检测下限分别为2.5 pg NDV、6.4 pg ChPV和2.0 pg AIV,但扩增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呼肠孤病毒(ARV)、马立克病毒(MD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AILTV)和禽肺炎病毒(APV)等病原体均呈阴性。应用建立的三重PCR对50份鸡喉头或泄殖腔棉拭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1份NDV阳性、9份ChPV阳性和2份AIV阳性样品,其中包含2份ChPV和AIV均呈阳性的样品,1份ChPV和NDV均呈阳性的样品,与常规PCR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三重PCR能同时对NDV、ChPV和AIV 3种病原进行特异性诊断,在混合感染病例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0.
为探讨山茶Camellia品种的叶色变化规律,以5个品种10~15 a生的植株为材料,在冬季叶片变色期间,每隔30 d测定1次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含量及叶色参数(L*、a*、b*)值,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5个山茶品种冬季叶片色素含量与叶色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5个山茶品种冬季叶片色素含量的波动趋势不尽相同,其中花青苷含量及其各种色素含量的比例发生变化是5个山茶品种冬季叶色变化的主要原因;(2)5个山茶品种的叶色参数随时间发生波动的趋势基本相同,只是在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上有所差异,L*值均呈现上升趋势,a*值先上升后下降,b*值先下降后上升,其中a*值可作为描述5个山茶品种冬季叶色变化的代表性参数;(3)叶色参数(L*、a*、b*)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5个山茶品种冬季叶片中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