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8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 大银鱼的移植和增殖工作已在全国不少地区展开,实践证明它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发展高效渔业的一大举措,但目前主要是在淡水的湖泊、水库中进行,向淡水池塘移植也曾见报道。为扩大大银鱼的生产领域,我们在塘沽区青坨子海水养殖场进行了向海水池塘移植大银鱼受精卵的试验,并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2.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进行牧草抗逆性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瑞莲 《中国草地》1991,(3):56-59,28
  相似文献   
43.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湿润气候与干旱气候、农业区与牧业区的过渡地带,草地植被类型和生态景观极具特殊性。其总面积65.46万k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3165.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8.35%。其天然草地植被主要包括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和草本植被草地三大类,面积分别为100.29万hm2、721.11万hm2和2343.7万hm2,各占该区天然草地植被总面积的3.17%、22.78%和74.05%。由于长期受到人为强烈干扰,植被退化、沙化严重,生产力急剧下降,成为我国北方生态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草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应重点注意植被类型的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与适宜的封育期限和放牧利用强度,同时加强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大力发展季节畜牧业和减轻草地放牧压力,消除草地退化沙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44.
科尔沁沙地植物演替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在科尔沁沙地选择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几种优势植物,通过测定干旱高温处理下植物形态变化和生理反应,分析讨论了植物生理抗逆性差异及其与植物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固定沙地上的狗尾草、白草在胁迫过程中叶片萎蔫,复水后恢复生长,其保护酶对胁迫反应快,可溶性粮、游离脯氨氨酸含量增加,是一真正的生理抗逆植物,半固定沙地上的差巴嘎蒿在胁控过程中叶发黄,但在复水后能恢复生长,这与其在胁迫过程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维持叶渗透压减少水分过度丧失有关,半固定沙地芒苇在胁迫过程中叶干枯死亡,原因是其细胞保护酶反应迟钝,积累的氧自由基引起膜脂过氧化作用伤害了膜系统,在干旱高温胁迫下,流动沙地上的沙米和欧亚旋覆花植株迅速脱水死亡,而细胞内膜脂过氧化作用强烈引起细胞膜严重受损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这说明,在生境从固这一沙地向流动沙地演变过程中,不同植物抗逆性的差异在植被演替序列中起重要作用,植物演替的生理机制是从较为抗旱到较为不抗旱,从生理抗旱向躲避干旱发展。  相似文献   
45.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沙质过牧草地的沙漠化过程   总被引:24,自引:17,他引:24  
为了掌握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沙质放牧草地的沙漠化过程,在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进行了为期5年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在牧草利用率为70%的过牧条件下,草地植被盖度、高度、个体大小和根量急剧降低,第5年分别只有10.1%、1.0cm、2.5cm^3/株和18.7g/m^2(0-30cm土层内),是禁牧区的12.0%.3.02%.0.86%和22.1%。同时,家畜觅食活动增加,对草地践踏作用增强,如第5年其单位面积的蹄印6数和每只羊单位面积的蹄印数达到36.4n/m^2和8.5n/m^2,分别是轻牧区的9.6倍和8.25倍,土壤紧实度是禁牧区的3.75倍。植被盖度、高度、根量和植物个体普遍降低,家畜喜食植物首先从草地中退出后,草地开始出现小块裸斑,随着过牧的继续,这种裸斑迅速增加和扩大,使之相互连接成为大片裸地,如试验当年过牧区裸斑数仅为19个,而且73.7%≤2.5m的裸斑,到第3年裸斑数迅速增至358个,>2.5m的裸斑比例从26.3%增加到31.3%,裸地率由1.8%增加到35.8%,第5年裸斑平均长度由2.4m增加到4.1m,>2.6m的裸斑比例增至45.7%,裸地率达到了51.6%。当地面出现裸斑后,即使冬季不进行放牧,在风力的作用下草地中的裸地面积也会自然扩大,如第5年秋季过牧区的裸地率为51.6%,到第6年春季自然扩展到71.6%。裸地出现以后,冬春季在风力作用下地面迅速出现风蚀,过牧区第3年70%的测点发生风蚀,平均风蚀深度8.5cm,第5年90%的测点发生风蚀,平均风蚀深度25cm,最大风蚀深度90cm,地面呈现出凹凸不平的风沙地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夏季放牧啃食对地表裸露的贡献率为41.3%,而冬春季节土壤风蚀对地表裸露的贡献率高达58.7%,这说明在内蒙古半干旱风沙区地表一旦裸露,马上就会因风蚀而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46.
周瑞莲  杨树德  赵哈林  Westgate  E.  Mark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580-3588
【目的】通过测定变温处理过程中种子生长速率、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以期了解发育早期变温对种子发育和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组培法在种子发育早期的分裂期(开花10~20 d)和积累期(开花20~32 d)对种子和子叶进行变温处理。具体做法:将盆栽的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Evans,低蛋白品种;Proto, 高蛋白品种;PI132.217, 高蛋白质稳定品种)置于均温为24℃[昼/夜温度,27/20℃(Mo)]的生长箱中培养。在开花后10 d,将它们分别置于温度为31℃[35/27℃(Ho)]、24℃[27/20℃(Mo)]和16℃[20/12℃(Lo)]的生长箱中。在开花后20 d,从生长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植株上采集种子去种皮种植在营养液中并分别再放置在不同温度光照培养箱中[35/27℃(H);27/20℃(M);20/12℃(L)]。组培营养液含75 mmol&#8226;L-1谷氨酸和142 mmol&#8226;L-1的蔗糖。【结果】植株上10 d变温处理对种子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没有影响,而对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明显作用。种子最高蛋白质含量在中温,最高脂肪含量在高温,此时,脂肪含量大约是成熟种子的75%,是低温下生长的种子的2倍(35%)。在组培变温处理中,分裂期在高温下(Ho)生长的植株上种子组培后无论生长在高温(H),中温(M)或低温(L)条件下,其种子鲜重(FW)和干重(DW)均比从分裂期生长在中温(Mo)和低温(Lo)下的植株上采收的种子在同等温度下高,显示出分裂期温度对种子后期生长具有潜在的影响。另外,积累期变温处理中温度从中温(M)提高到高温(H),子叶的生长速率是温度从低温(L)提高到中温(M)的2倍,温度降低16℃比降低8℃生长速率降低2倍,生长早期高温有利于种子生长,剧烈变温抑制种子生长作用。然而,温度升高8℃(LoM和MoH)或降低8℃(HoM和MoL)均使子叶蛋白质含量增加。【结论】早期温度调控着后期大豆种子组分发育。早期高温有利于脂肪合成限制蛋白质积累。基因型不同品种对温度反应不同,PI132.217对温度反应略显不敏感。因此,根据生产地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基因型品种和播种期对获得高产高蛋白或高脂肪大豆产量显得十分重要。而培育对温度不敏感型大豆品种以抵抗未来频繁的变温在维持未来大豆高产稳产上可能是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7.
澳大利亚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保护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于1998年7月份随团到澳大利亚进行海洋与水产有关方面的考察,认为澳大利亚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的做法具有参考价值,特将由作者执笔的考察报告的这一部分给予刊载,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48.
49.
广东省粤东地区工厂化高密度养鲍业病害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北方的的皱纹盘鲍及福建东山杂色鲍养殖业受到养殖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及病害的双重困扰,使这些地区的养鲍业处于举步维艰,甚至荒芜状况。为吸取兄弟省市的教训,使我省刚刚兴起的养鲍业在目前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1999年6月15日到20日,我们对粤东地区鲍病害情况进行较系统和全面的调查,以期从宏观上掌握鲍病的发生、流行和蔓延情况,提出相应防病、治病尤其是控制暴发性疾病蔓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50.
牧草品种鉴定研究中的化学分类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瑞莲 《草业科学》1991,8(4):43-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