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4篇
  17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21.
以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36%(质量分数)作为对照组(A组,粗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40%),用花生粕分别替代饲料配方中10%、20%、30%、40%、50%的鱼粉,配成5种等氮对虾试验饲料(B~F组),饲喂凡纳对虾Litopeaneus vannamei 56d,研究了不同饲料对凡纳对虾生长性能和虾体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28d时,各饲料组凡纳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养56d时,随着用花生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对虾的增重率呈现下降趋势,F组对虾增重率仅为1932.4%,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P〈0.05);对虾成活率也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组间并无显著差异;各组饲料系数亦无显著差异(P〉0.05);当用花生粕替代鱼粉超过30%时,D、E、F组蛋白质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用花生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虾体的蛋氨酸呈现与饲料蛋氨酸含量同步降低,而精氨酸呈现同步增加的变化趋势。综合各项指标,说明凡纳对虾饲料中用花生粕替代20%鱼粉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2.
为了探讨黄淮麦区推广小麦品种面条加工品质性状的表现水平、遗传多样性状况并评选优质面条品种,本研究对黄淮麦区42个小麦主栽品种的26项籽粒或面粉品质指标和面条加工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面条总分平均75.3分,最高分为89分,各个单项指标变异幅度均很大,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通过遗传改良我国黄淮麦区小麦面条品质有一定的潜力.适合做优质面条的品种有花培5号、周18、周13和邯郸6172.  相似文献   
223.
根据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不同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CP)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Real time 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TaqMan探针水解产生的荧光信号实时监测目标基因的扩增,实现PCR扩增与检测同步进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灵敏度比普通RT-PCR高约10倍,并且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适合于CGMMV的快速、高效检测.  相似文献   
224.
本研究测定了抗病毒转基因木瓜品系55-1、GM YK和华农1号的结构特征序列,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合成了结构特异性检测引物,建立了55-1、GM YK和华农1号的结构特异性检测方法.为提高检测效率,将结构特异性检测引物和内源基因检测引物置于同一反应体系之中,建立了转基因木瓜品系的两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可用于进口木瓜的检测,从中发现未经我国批准的转基因木瓜品系,为转基因产品的标识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25.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后发分蘖穗定向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向培养水稻温敏不育系后发分蘖穗生产核心种子,是核心种子生产新技术。2008年在广西灵川对P88S和准S的移栽秧龄、施肥方式、移栽秧苗带蘖数与后发分蘖穗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88S于7~8叶龄移栽,其后发分蘖数较4~6叶龄移栽多;以单株带1蘖秧苗移栽比单株不带蘖秧苗和单株带2蘖秧苗移栽更有利于培养后期分蘖。准S于6叶龄移栽,其后发分蘖较4~5叶龄移栽多;以单株不带蘖秧苗移栽比单株带1蘖秧苗和单株带2蘖秧苗移栽更有利于培养后期分蘖。按基肥30%十追肥70%施肥,P88S和准S群体的分蘖速率均明显高于按基肥50%+追肥50%和按基肥70%+追肥30%施肥的分蘖速率。因此,采用大秧龄移栽、单株带1蘖秧苗或单株不带蘖秧苗移栽及适当少施基肥多施追肥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单株多层穗结构。  相似文献   
226.
HgCl2短时处理对蚕豆叶片光合作用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炜  史亚琪  黄峰  袁琳 《作物学报》2008,34(1):157-162
以不同浓度HgCl2溶液涂抹蚕豆(Vicia faba L.)叶片30 min后, 测定进入叶片组织的汞含量、叶片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随着外施HgCl2溶液浓度的增大, 进入叶片组织的汞含量增加。当HgCl2溶液浓度高于10 mg L-1时, 处理显著抑制蚕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 且随着浓度增加, 抑制程度也加强。同时, HgCl2溶液处理能够显著降低PSⅡ光量子产量(DF/ Fm’)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 增加叶片的叶绿素荧光非光化学猝灭(NPQ)。 结果表明, 低浓度HgCl2短时间处理导致蚕豆叶片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HgCl2抑制了光合电子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227.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洛阳地区近30年的降雨量,模拟洛阳地区3种不同的降雨年型,利用防雨旱棚研究旱地农田N、P、水的耦合作用及其对小麦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欠水年土壤水分很低的情况下,通过协调土壤中水分和养分,也会产生激励作用,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是可以通过人为调控措施进行转变的。在正常年份和丰水年,N1和水为顺序加和作用类型;而N2、N3和水为协同作用类型。P的增产效应相对较低;N的增产效应和土壤水分紧密联系;P肥的增产效应的大小顺序为:欠水年>平水年>丰水年  相似文献   
228.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洛阳地区近30年的降雨量,模拟洛阳地区不同的降雨年型,利用防雨旱棚研究旱地农田不同N、P、水配合对小麦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底墒水充足的情况下,N素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P和水;N和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N和P>P和水;P肥、水分固定在高值还是低值,N肥对产量的影响规律基本上一致,N肥的最佳用量为330kg/hm2左右;N肥、水分固定在高值还是低值,P肥适宜时(225kg/hm2左右)产量最高,而且P肥过多或过少都使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29.
利用干旱棚,采用人为控制、定期限量供水的方法对冬小麦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期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底熵水、封冻水和返青水充足,籽粒产量、亩穗数等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30.
系统地探讨了“三论”的普遍适用性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小麦研究系统模式的新思路。认为:小麦育种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作用。小麦育种这个系统与自然环境和社会之间通过信息反馈而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它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随着“三论”对小麦育种正确有力地指导,小麦育种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