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79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48篇
  33篇
综合类   334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51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研究零上低温胁迫对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F.H.Wigg.)亚显微结构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药蒲公英幼苗为材料进行4℃不同时间(0 h,3 h,6 h,12 h,24 h,48 h)低温胁迫试验,观察叶片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测量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药蒲公英叶片中叶绿体、液泡膜逐渐溶解,细胞质出现未知双层膜结构,淀粉粒、线粒体数量增加,胞质分离明显;低温胁迫时,叶绿素初始荧光值(Initial fluorescence,Fo)、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和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NPQ)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Variable fluorescence/maximal fluorescence,Fv/Fm)、PSⅡ (Photosystem 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PSⅡ actual photochemical quantum yield,ΦPSⅡ)下降;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减小。零上低温胁迫下药蒲公英幼苗叶片受到损伤,膜透性增加,光合作用下降,亚显微结构遭到明显破坏。  相似文献   
132.
利用62对SSR引物对16个白化、黄化茶树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初步明确了不同白化、黄化品种的遗传结构,以及SSR标记在白化、黄化品种鉴定上的适用性,为此类茶树品种资源的鉴定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经过对引物筛选和扩增条带的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多态性的55对引物中,共检测出16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5个,平均为3.07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和Shannon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是0.40和0.79;169个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在3.12%~96.88%之间;16个参试品种的遗传距离在0.086~0.532,品种间遗传结构差异明显;当D≈0.18时,可将16个品种划分为3类,其中大部分亲缘关系相近或地理位置一致的品种聚为一类。此外,笔者根据不同引物的等位基因带型构建了16个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并筛选出3对核心引物(TM156、TM508、MSG0380)用于不同白化、黄化茶树品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3.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副产物75%以上用于动物饲料原料,因而,非常有必要开展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健康对动物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转基因作物对肠道的非预期效应研究是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热点。介绍了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与必要性,分析了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在体内的潜在消解和转移规律,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畜禽肠道形态结构和微生态平衡非预期效应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为了探明花生网斑病菌(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Pauer&Boerema)侵染致病的条件,研究了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黑暗、近紫光、全光照)对花生网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培养5.5h时分生孢子开始萌发,24 h时萌发率为100%.分生孢子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拟合模型符合二项式y=-0.570x2+28.97x-277.1(R2=0.808).据此模型,得出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低温为12.8℃,最适温为25.4℃,最高温为38.0℃.培养24 h时,水膜中分生孢子萌发率(35.4%)极显著大于空气相对湿度为l00%(8.8%)和98%(0%)的萌发率.培养24 h时,黑暗(100%)和近紫光(97%)条件下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极显著大于全光照下的萌发率(91%).结论:分生孢子萌发的最有利条件是黑暗、温度为25.4℃,且有水膜存在.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分析菠萝蜜EST-SSR标记的稳定性和多态性揭示能力,并将其用于菠萝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利用已获得的菠萝蜜c DNA文库中的EST序列,通过搜索SSR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后,银染检测扩增结果。[结果]设计开发出479对EST-SSR引物,其中399对能在菠萝蜜上扩增出产物,282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扩增引物占58.87%;从中选择60对能够清晰扩增的多态性引物,对64份菠萝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60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188条带,不同引物的扩增条带数在2~11,平均3.13条;其中有16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89.36%;每对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07 7~0.958 9,平均PIC为0.792 2,这说明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688 1处,可将64份菠萝蜜种质资源分成二大类群,在相似系数0.732 5处,第二大类群又可分为4个亚群。[结论]EST-SSR标记的多态性揭示能力强,用于分析菠萝蜜种质遗传多态性的能力强,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6.
茶树DNA分子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丹娟  马建强  陈亮 《茶叶科学》2015,35(6):513-519
分子指纹图谱直接反映生物个体在DNA水平上的差异,可有效鉴别茶树品种,保护品种权。本文概述了指纹图谱的分类、概念和特点,近年来国内外7种分子指纹图谱方法在茶树中的研究进展,以及指纹图谱在茶树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我国茶树分子指纹图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由此提出构建茶树标准指纹图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7.
138.
雁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郎溪县雁鹅原种鹅场的雁鹅(Anser)为研究材料,应用ISSR技术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筛选出43个ISSR引物,对94个供试样本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216个位点,每条引物扩增出的谱带数在2~7之间,平均为5.0条;多态谱带比率在16.67%~100%之间,平均为65.60%,材料间遗传距离为0.2~0.45.用不加权算术平均组对法(UPGMA)构建了雁鹅种群的遗传系谱,结果94个个体可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由1个个体组成,第2类群由6个个体组成,第3类群由87个个体组成.  相似文献   
139.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态性、亲缘关系和分子鉴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引物在15份优异资源中得到1050个RAPD位点,平均52.5个位点/引物,70个位点/资源。在所获得的137条可重现谱带中,8条是单态的,129条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达94.2%;引物的多态性相对频度为0.24~0.83,总平均为0.47;遗传距离在0.16~0.62之间,平均为0.37,这可能与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有密切关系。RAPD数据的类平均法聚类结果显示,15份资源可划分为3个类群,从相似性系数讨论了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应用12个引物产生的20个特异标记的存在和11个特异的缺失,可以鉴别所有15份优异茶树种质资源。RAPD可以作为茶树优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系统演化和分子鉴别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0.
优质、早生、高产、高抗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是提高茶叶生产效率、促进茶农增收、提高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我国的优异品种资源为材料,从其实生群体后代中选育了一批新品系,在2004~2009年经过6年严格的品系比较试验,选育出品质、产量等性状比较优良的4个新品系,有望培育成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