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林业   68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为了研究苏鲁两省杨树木材变色、变色真菌和造成的损失,于2005—2010年分别对9个县市杨木加工厂进行了调查和定点观察。结果表明,在杨树砍伐后,在露天存放22~80天杨原木和单板存在不同程度边材变色,其变色程度与在露天存放时间有密切关系。春夏之交砍伐的杨木比冬季砍伐的杨木更易变色;3~5年生杨木比8—9年生杨木更易变色;剥皮杨木比带皮杨木更易变色;单板变色比原木更明显,致使单板的经济价值可降低25%~30%。鉴定出引起杨木变色的真菌有23属32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变色菌主要有可可球二孢、交链孢、球孢枝孢。其中不高双孢菌、红紫球二孢、青琐龙孢球二孢在杨木上属于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2.
在对小龙虾黑鳃病进行分离培养过程中,得到一株白色菌落的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DNA测序,确定该菌株为绿色白流苏菌;该真菌属于中国的新纪录属和新记录种,小龙虾是它的新宿主。  相似文献   
93.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的生物灾害,危害越来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侵染杨树的病原菌有300多种,危害133个杨树种、杂交种和无性系.葡萄座腔菌能危害40个属的阔叶树和5个属的针叶树,几乎遍及全球.因此,掌握杨树溃疡病的发病规律,切实做好杨树溃疡病防治工作,对保护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杨树溃疡病的发病症状及规律 1、症状.典型症状是在树干或枝条上开始时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变色病斑,逐渐扩展,通常纵向扩展较快,病斑组织水渍状,或形成水泡,压之有液体流出,具臭味,后期病斑失水稍凹陷,呈灰色至黑褐色长椭圆形病斑;病部后期长出许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子实体,内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色.当病斑相互联结环绕枝干后,病斑以上枝干枯死.  相似文献   
94.
2008年4月~2011年6月,通过对I-107杨溃疡病病原分离、野外接种致病性测定试验、病原菌的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大孢不高双胞菌,在我国的杨树上属于首次报道,由它引起I-107杨溃疡病为杨树新病害。野外接种1年生I-107杨树幼苗,10天后的发病率为100%;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为黑色,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瓶梗状,无色,4.5~9.6μm×4.5—7.4μm;分生孢子圆柱形到长圆形,或窄卵圆形,成熟的分生孢子有2个细胞,无色,基部细胞窄,顶部细胞略宽,分隔处缢缩,2个细胞的分生孢子比单细胞的分生孢子更大,23.1—31.6Iμm×6.7~9.8μm,平均为27.7μm×8.9μm;未成熟的分生孢子为单细胞,16.5—26.1μm×6.2—8.5μm,平均为22.7μm×8.9μm。  相似文献   
95.
本文对从变色,发霉橡胶木上分离到的22个分离物进行了变色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22个分离物都能不同程度的引起橡胶木的变色,其中以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Dothio-rella major 和 Haplosporella sp.变色最严重。若将它们接种到杨树枝条上,则能形成典型的溃疡斑,并在其上形成子实体。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的海南分离物接种在杨树枝条上45~55天就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角。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江苏地区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的调查和病原鉴定证明,该病害由亚麻粉孢OidiumliniSkoric引起,属于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7.
我国橡胶木长喙壳属分离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橡胶木上长喙壳属66个分离物的形态特征。通过形态比较和鉴定,证实橡胶木上的长喙壳属菌分离物分属于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 briata)和橡胶长喙壳(C.heveae)两种真菌,二者都能引起橡胶木变色。  相似文献   
98.
森林面积的统计表格说明了1980年整个世界森林总面积,把总面积分成了针叶树和非针叶树,然后各自又被进一步分成密闭的(Closed)和其它森林面积。同时也说明了森林面积占陆地面积的百分数。估计了森林休闲地和灌木的面积,不包括在森林面积之内。原文用各国地图说明森林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针叶树和非针叶树占森林面积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99.
为了充分利用杨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和树皮,在实验室里对3种木腐型食用菌进行不同配方栽培实验,并与对照进行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配方中,杨木屑占58%的3种食用菌菌丝生长及显蕾较快,姬菇、小白平菇、金针菇杨木屑分别占58%、78%、39%产量最高。杨树皮的4种配方中3种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均比对照慢;杨树皮占58%的配方栽培的姬茹、小白平菇显蕾快而整齐;杨树皮占39%的姬菇和金针菇产量最高,小白平菇在4种配方中产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0.
杨树木材变色病已影响了我国木材工业从粗放加工型向精细加工型的发展,已给木材工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山东杨树木材变色病主要为褐变和红变。经分离培养、纯化、接种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鉴定出杨树褐变、红变变色病的病原菌分别为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Fusarium decemcellul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