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为探讨栗属植物花粉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方式,以中国栗属植物4个种的花粉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花粉萌发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栗属植物花粉形状基本一致,均为长椭圆形,经P×E测算,花粉粒大小依次为板栗、茅栗、锥栗、日本栗。4种花粉萌发对培养基糖类的种类及其浓度具有选择性,萌发率均以5%糖类浓度最高,并随糖类浓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经5%浓度糖类处理后,板栗、日本栗和锥栗花粉在砂糖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而茅栗在蔗糖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在30~36℃下,4种花粉均保持较高萌发率,其中板栗、茅栗和锥栗的萌发率在33℃时达到最高,而日本栗在30℃时达到最高。栗属花粉萌发需要较长时间,培养至36 h各花粉萌发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24 h内4种花粉萌发率迅速增加,超过24 h后萌发率变化不大,萌发数量明显减少。4种花粉经12 h自然干燥后萌发率达到最高,干燥24 h其花粉萌发率仍然保持在67%以上,超过24 h后快速下降,因此干燥时间不宜超过24 h。栗属4种花粉萌发集体效应明显,其萌发率均随花粉密度增大而快速提高,当花粉密度达到550粒/视野时,各种花粉萌发率均达最大值,其中日本栗最高,达79.5%。4种花粉在-20℃的贮藏环境里其萌发率明显高于-70℃和0℃低温,经30 d贮藏后萌发率均保持69%以上,其中板栗最高,达78.6%,其次为茅栗、日本栗和锥栗。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鹃梅芽苗再生和生根的影响,为白鹃梅的开发利用、工厂化育苗及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白鹃梅的嫩茎段为外植体,接种前用1g/L的HgCl2溶液对材料进行不同时间(6,8,10,12min)的消毒处理,筛选适宜的消毒时间;采用均匀设计法,将无菌外植体接种在附加有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0,0.5,1.0,1.5和2.0mg/L 6-BA,0,0.1,0.3,0.5和0.7mg/L NAA)的MS培养基中,筛选诱导直接再生芽苗的适宜培养基;将直接再生芽苗接种在附加有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0.1,0.3,0.5和0.7mg/L 6-BA,0.1,0.3,0.5和0.7mg/L IBA)的1/2MS培养基中,筛选诱导生根的适宜培养基。【结果】1g/LHgCl2溶液对白鹃梅嫩茎段的最适宜消毒时间为8min,在该条件下外植体的成活率为95.2%;白鹃梅直接再生芽苗的最适宜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mg/L,在该培养基上直接再生芽苗的诱导率可达85.7%;生根培养基以1/2MS+0.3mg/L NAA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70.45%。【结论】获得了白鹃梅嫩茎段适宜的消毒时间及适宜的再生芽苗和生根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24.
五丰优615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丰优615是以五丰A/广恢615组配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本文从产量表现、农艺性状、品质指标、抗逆性等方面介绍五丰优615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基于车身全局模态参数的频率响应分析,分析了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动刚度,并提出用频率响应分析得到的加速度导纳传递函数来评价其动刚度,对于改善整车的NVH性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6.
为优选栀子提取工艺,测定栀子不同部位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含量,利用正交实验,采用超声、回流、微波3种提取方法对栀子不同部位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的提取工艺,同时建立两者的HPLC同步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微波法的提取效果较好。果皮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80℃,时间为25 min,料液比为1:15,乙醇浓度为95%;果仁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20,温度为80℃,乙醇浓度为75%。采用Waters WATO54275-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进行梯度洗脱,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检测波长分别为238、440 nm。HPLC测定结果表明,‘林海1号’栀子果皮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最高含量分别为13.53、3.3 mg/g;果仁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最高含量分别为44.64、7.72 mg/g。上述结果为栀子种质评价和不同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7.
<正>川鄂连蕊茶(Camellia rosthorniana)是山茶科山茶属连蕊茶组常绿灌木,原产于广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为我国特有树种。其株型美观,叶色亮绿、花朵密集,清香宜人,观赏价值极高,是极具开发前景的丰花、香花型山茶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28.
以L-香芹酮(1)为原料,经盐酸羟胺肟化和O-磺酰化反应,合成得到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L-香芹酮基磺酸肟酯类化合物3a~3w,并通过1H NMR、13C NMR、FT-IR和HRMS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琼脂稀释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时,目标化合物对所测试的8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3b(R=o-FPh)、3c(R=m-FPh)和3h(R=p-ClPh)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6.7%、 75.9%和78.3%(均为B级活性水平),均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化合物3h对黄瓜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西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8.4%、 78.3%、 82.2%和78.8%(均为B级活性水平),具有一定的广谱抑菌活性;化合物3b对苹果轮纹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西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6.7%、 77.5%和78.6%(均为B级活性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广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9.
针对肥料施用不合理、葡萄品质下降等问题,通过设置9个不同腐植酸梯度与NPK(15-5-25)复合肥处理,利用田间试验探究腐植酸复合肥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复合肥促进了葡萄叶片生长与叶绿素的累积,各腐植酸处理在膨果期与着色期的叶绿素增长率较对照分别上升了12.1~24.5个百分点和2.2~15.3个百分点;6%~8%添加量腐植酸处理的叶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3%、11.5%、12.5%;高量的腐植酸添加(7%、8%)显著提高了果实Vc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30.4%、26.0%,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与对照相比,腐植酸处理增产范围在0~16.7%间,施用一季腐植酸复合肥对葡萄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穗重有增加趋势,增加范围在7.7%~23.1%间;收获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增加范围为18.1%~66.7%,速效养分未见明显改善。总体来说,腐植酸对促进葡萄生长发育、改善品质具有积极作用,建议在葡萄种植中使用7%添加量的腐植酸复合肥。  相似文献   
130.
核桃不同品种果实坚果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对22个不同早实核桃品种外观品质和核仁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果实外观品质主要包括单果重、壳面光滑度、壳皮厚度、颜色、出仁率、取仁难易等方面,综合外观品质较好的品种有香玲、鲁光、丰辉、鲁果2号、岱香、辽核2号、辽核4号、辽核7号、辽核8号、中林6号,出仁率高的有鲁光、岱辉、辽核1号、辽核2号、辽核4号、辽核5号、辽核8号、中林3号,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有鲁果3号、岱香、鲁果2号、中林3号、丰辉、中林6号。因此,不同的栽培品种适宜不同的栽培形式和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