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鱼类蛋白质周转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蛋白质周转代谢是鱼体内蛋白质沉积从而使水生动物实现其生命功能的惟一生物学途径,这一过程受到营养和非营养因素的调节。本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周转代谢的概念、生物学意义和影响因素,并综述了调控鱼类蛋白质周转代谢的营养与非营养因素,同时介绍了蛋白质周转代谢的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未来研究方向,旨为从代谢水平上研究节约蛋白质饲料资源及寻求鱼粉蛋白替代源提供参考。[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65-172]  相似文献   
42.
不同无机盐预混料含量对鲈鱼生长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质量(5.50±1.63)g的鲈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生长、鱼体成分及鱼体和脊椎骨钙和磷含量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0%、1%、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制成4种等氮等能(蛋白质42%,总能20 kJ/g)的试验饲料,进行10周的摄食生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1%和2%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鱼体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0%和1%添加量组(P<0.05),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0%和1%添加量组(P<0.05)。鱼体中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鱼体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鱼体钙和磷的含量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组(P<0.05)。鱼体脊椎骨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脊椎骨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脊椎骨钙和磷的含量显著低于添加量为0%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鲈鱼配合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的推荐添加量为4%。  相似文献   
43.
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摄食、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鱼粉和玉米蛋白粉作蛋白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其中5种饲料(C0、C12、C25、C38和C50.5)分别含有0%、12%、25%、38%和50.5%的玉米蛋白粉以替代相应的鱼粉蛋白。其余1种饲料(C50.5CAA)是在饲料C50.5基础上补充1.8%晶体氨基酸混合物(L-lysine:1.2%,L-arg:0.6%)。经7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大菱鲆(12.51±0.02)g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下降。饲料中玉米蛋白粉含量为50.5%时,大菱鲆摄食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当饲料中玉米蛋白粉含量超过25%时,大菱鲆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0)(P<0.05)。当饲料中玉米蛋白粉含量超过38%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C0)相比显著下降(P<0.05)。C50.5CAA组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与C50.5组相比都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而饲料中添加晶体氨基酸显著提高了大菱鲆的饲料效率(P<0.05)。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血清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含量也不产生显著影响,然而,随着饲料中玉米蛋白粉含量升高,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44.
以初始体重分别为(11.24±0.07 g)、(18.60±0.36 g)和(8.93±0.21 g)的虹鳟、鲈鱼和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植物油(亚麻籽油:豆油=1:1)分别替代0%(FO,对照组)、50%(FV)和100%(VO)的鱼油来配制三种等氮(粗蛋白含量为41%)等脂(粗脂肪含量为12%)的实验饲料。通过投喂实验探讨不同植物油替代鱼油水平对虹鳟(淡水鱼)、鲈鱼(广盐性鱼类)和大黄鱼(海水鱼)肝脏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差异。70 d投喂实验后发现,随着替代水平增加虹鳟、鲈鱼和大黄鱼的肝细胞中脂肪滴累积程度逐渐增高,相同替代水平下肝细胞中脂肪滴累积程度为大黄鱼>鲈鱼>虹鳟;肠道组织中杯状细胞随植物油替代水平升高而增多,而在大黄鱼全植物油组出现脂肪滴累积和上皮细胞死亡现象。以上结果表明植物油替代鱼油对虹鳟组织结构影响最小对大黄鱼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大豆浓缩蛋白(SPC)替代鱼粉对大菱鲆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5种饲料分别含有0、12.0%、25.0%、37.0%和49.5%的SPC以替代相应的鱼粉,并分别添加0、0.83%、1.65%、2.48%和3.30%的必需氨基酸混合物(L-lysine∶DL-methionine∶L-leucine∶Lvaline∶L-threonine=18∶6∶3∶2.5∶2)以平衡各组饲料的氨基酸组成。每种饲料投喂3个水族箱(300 L),每个水族箱放养实验鱼16尾,实验鱼初始体质量为(31.1±0.1)g。经过9周生长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SPC替代水平的升高,大菱鲆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下降(P0.001)。然而,当使用0~37.0%的SPC替代鱼粉时,各处理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SPC替代鱼粉对大菱鲆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处理组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之间也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SPC不能作为大菱鲆饲料中替代鱼粉的有效蛋白源,造成SPC替代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其对大菱鲆饲料适口性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02%、0.04%和0.06%的姜黄素,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5.12±0.04)g大菱鲆幼鱼4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每种饲料随机饲喂1组实验鱼,养殖周期为77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的成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摄食量(FI)、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没有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鱼体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下降,而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则呈显著上升趋势;0.02%和0.06%姜黄素添加组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0.04%组。0.06%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酶(GSH)活力呈显著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成活和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幼鱼的血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7.
大黄鱼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合论述了近年来大黄鱼营养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的适宜含量;不同蛋白源替代鱼粉以及原料消化率;非营养性添加剂;大黄鱼配合饲料发展现状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8.
本试验比较研究了晶体氨基酸(CAA)和不同壁材包被的CAA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摄食、生长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大豆浓缩蛋白(SPC)为主要蛋白源,配制了6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饲料SPC作为对照组,未添加氨基酸;饲料SPCF在饲料SPC基础上添加了2.3?A混合物;饲料SPCC、SPCZ、SPCK和SPCT在饲料SPC基础上分别添加了醋酸纤维酯、玉米醇溶蛋白、卡拉胶和棕榈酸甘油酯包被CAA。试验表明:(1)添加CAA和包被CAA均显著提高了牙鲆摄食率(P<0.05),其中以添加CAA效果最好。(2)添加CAA和包被CAA均提高了牙鲆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R)和蛋白质效率(PER),其中以SPCT、SPCC组SGR最高;SPCK、SPCT组FER和PER最高。(3)添加CAA和包被CAA均提高了血浆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其中以SPCT组AST和ALT活性最高。(4)添加CAA显著提高了血浆尿素氮(UN)和游离氨基酸(FAA)浓度(P<0.05);CAA包被处理后,UN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FAA浓度也不同程度地降低,尤其以SPCT组效果最为显著。结果表明以棕榈酸甘油酯包被CAA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9.
以皱纹盘鲍幼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平均壳长:13.90±0.01mm;平均体重:482.2±2.2mg)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112d的摄食生长实验,以海带为对照,探讨饲料中不同叶酸含量(0.06、1.44、2.86、5.88、14.27、35.71mg/kg饲料)对皱纹盘鲍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叶酸缺乏可显著降低皱纹盘鲍C20∶4n-6和C20∶5n-3的含量(P<0.05),却显著提高C18∶3n-3和C22∶6n-3的含量(P<0.05);(2)海带与实验基础饲料中的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海带中的C14∶1、C16∶0、C18∶1n-9、C18∶3n-3、C20∶4n-6、C20∶5n-3含量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而C18∶0、C18∶1n-7、C18∶2n-6、C20∶0、C22∶6n-3均显著低于饲料组(P<0.05);(3)海带组鲍鱼的C20∶4n-6、C20∶5n-3显著高于饲料组鲍鱼(P<0.05),而C18∶1n-9、C18∶1n-7、C18∶2n-6、C22∶6n-3则显著低于饲料组鲍鱼(P<0.05)。(4)C16∶0、C16∶1、C18∶0在鲍鱼体内的含量比较稳定,不受饲料中叶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显著影响(P>0.05)。这些结果说明,饲料中叶酸缺乏导致皱纹盘鲍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很可能抑制C18∶2n-6和C18∶3n-3的碳链延长和去饱和作用,从而减少C20∶4n-6和C20∶5n-3的合成。此外,饲料中的脂肪酸组成也是影响皱纹盘鲍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以初始体质量(8.00±0.20)g的鲈为实验对象,在海水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鲈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通过在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L-苏氨酸使饲料中苏氨酸含量分别达到0.75%、1.03%、1.36%、1.67%、2.04%和2.31%,配制成6水平等氮等能饲料(41.83%粗蛋白质,19.68 kJ/g总能)。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放养30尾鲈。实验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6:0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32℃,盐度为22~28,溶解氧含量在7 mg/L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94.4%~98.9%)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增加,鲈的增重率显著升高(150.3%~256.9%)(P<0.05),且在1.67%苏氨酸饲料组达到最大值(256.9%),然而,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增重率有下降的趋势。鲈的氮累积率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13.18%~26.36%)(P<0.05),且在1.67%苏氨酸饲料组达到最大值(26.36%),随着饲料中苏氨酸含量的进一步增加,氮累积率有下降的趋势。饲料苏氨酸含量对鲈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以增重率和氮累积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鲈对饲料中苏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1.77%和1.88%,占饲料蛋白质的4.21%和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