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三海"海带是以福建养殖海带群体(母本)与"荣福"海带(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代为基础群,以藻体宽度和鲜重为选育指标,经多代群体选育而成的新品种(GS-01-003-2012),具有藻体宽、根系发达、中带部明显、体厚特性。在福建霞浦、连江、莆田主要海带养殖区推广养殖,产量增产10%以上,2017年,"三海"海带新品种列入福建省种业创新  相似文献   
12.
氟苯尼考在欧洲鳗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口灌和肌肉注射氟苯尼考在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体内的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按100 mg·kg-1口灌给药后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氟苯尼考浓度的达峰时间分别为2h、6h、0.5h、1h,以后开始缓慢下降,给药2d后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氟苯尼考浓度分别为4.209μg·mL-1、0.792μg·g-1、0.493μg·g-1、1.448μg·g-1,给药3d后血浆中的氟苯尼考浓度分别为0.0836μg·mL-1,肌肉、肝脏、肾脏中的氟苯尼考浓度均未检出;按100mg·kg-1肌肉注射给药后血浆中氟苯尼考浓度达峰时间为0.5h,以后开始缓慢下降,给药5d后血浆中的氟苯尼考浓度为0.1151μg·mL-1,给药10d后血浆中的氟苯尼考浓度未检出.口灌氟苯尼考在欧洲鳗鲡体内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分布可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来描述,口灌给药的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7.939h、18.844h、11.83h、36.87h;肌肉注射氟苯尼考在欧洲鳗鲡体内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分布可用开放性一室模型来描述,肌肉注射给药的血浆中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37.52h.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大黄鱼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模式,提供大黄鱼增殖放流高质量标记鱼苗,2021年3月~6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承担了"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闽江口多元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模式示范与推广》课题子任务,在福建省联合课题成员单位开展大黄鱼增殖放流鱼苗繁育、锶元素标记研究示范和大黄鱼增殖放流活动,放流6cm规格大黄...  相似文献   
14.
用稀释滴种定量方法,分别于甘露醇卵黄多黏菌素、马铃薯葡萄糖、伊红美蓝、链球菌琼脂、CDC厌氧琼脂和营养琼脂,分离并计数不同饵料投喂阶段饱食和空腹状态下养殖欧洲鳗鲡肠道细菌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在空腹状态下肠道菌群组成以大肠菌群为主,未开口期和水蚯蚓(Tubificidae)投喂期厌氧菌第二,其次为芽孢杆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后芽孢杆菌第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后出现肠球菌。饱食状态下以厌氧菌为主,其次为大肠菌群,水蚯蚓投喂期间肠球菌占第三位,其余时间芽孢杆菌占第三位。饱食和空腹状态下,肠道菌群数量以水蚯蚓(Tubificidae)投喂期最高,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肠道菌群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杂交鲟为史氏鲟(♀)×鲟鳇(♂)杂交子一代(F1),在鲟鱼类养殖中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的明显优势,深受我省养殖业者欢迎.养殖户每年从东北调进鲟鱼水花开展苗种培育以供养成.从养殖效果看,后期成鱼养殖较为理想,而苗种培育成活率偏低、"僵苗"比例偏高.2000年6月8日本人从黑龙江省调进杂交鲟水花6.25万尾,采用从室内不锈钢桶到室外水泥池二级培苗模式,经56d培育,8月2日清池计数,总尾数4.77万尾,成活率达76.3%,且完全转投配合饲料,获得较好培苗效果.现将其技术与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鲟鱼苗种培育过程中,常出现鱼体消瘦,生长速度缓慢,体重低于75g的群体,生产中称为“僵苗”。这种现象十分常见,有时可占育苗总数的30%~40%。形成“僵苗”后,个体体质消瘦,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疾病而死亡。少量存活下来的个体,生长缓慢,失去养殖意义。因此,本文将介绍“僵苗”表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是福建省传统养殖品种,年养殖产量超10万多吨,但养殖区域多集中在漳州、福州地区,而南平、三明、龙岩闽西北内陆地区却鲜有人养。这种区域养殖差异是因为内陆山区温度偏低,罗非鱼养殖周期短,商品鱼规格达不到市场要求而无法被养殖者接受所致。新吉富罗非鱼经多年选育,与普通罗非鱼比较,生长优势明显,是农业部审定并推荐推广的养殖新品种,2012年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参与福建省罗非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实施中,利用新吉富罗非鱼生长特性,在闽西北地区开展试养  相似文献   
18.
罗氏沼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的淡水最大型虾类之一,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力强等特点,是淡水养殖新品种。1995年我所承担省科委下达“罗氏沼虾养殖技术推广”的星火项目,与连江康隆鳗场合作开展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当年培育出淡化苗500多万尾,推广到连江、南平、福州等地试养。试养效果良好,从各地抽样验收,亩产量为150—200kg,养殖成活率为60%以上,达到或超过养殖示范产量指标。 淡化后的仔虾其个体大小,体质强弱直接关系到下塘养殖成活率,直至养成产量与效益。要培养规格整齐、体质强壮的苗种与育苗技术有着密切关系,现将人工育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亚心形扁藻为实验对象,分别以NaNO3、CO(NH2)2和(NH4)2SO4作为氮源,KH2PO4和NaH2PO4作为磷源培养亚心形扁藻,并进行观察和计数,探讨不同氮源和磷源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液中NaNO3、CO(NH2)2、(NH4)25O4、KH2PO4和NaH2PO4都能促进亚心形扁藻的生长,以CO(NH2)2和NaHl2 PO4实验组促生长效果较为明显,亚心形扁藻的生长速率CO(NH2)2(0.0 512)>(NH4)2SO4(0.0 325)>NaNO3(0.0 306);在正交实验中,以CO(NH2)2和NaH2PO4为氮、磷源的营养盐组合能够显著促进亚心形扁藻生长,该实验组指数末期藻细胞浓度达到6.1×105cell/mL,是亚心形扁藻作为生物饵料的理想投喂浓度.  相似文献   
20.
以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利用小球藻比原生动物耐受氧化剂能力强的特点,往被原生动物污染的藻液中添加7组不同浓度的漂白粉,探讨漂白粉处理小球藻液的最适浓度.结果显示:在温度为25℃、光照为2 500 lx、盐度为26的条件下,以均匀泼洒全池后水体漂白粉浓度为15 mg/L时最利于小球藻生长,且能够有效杀除小球藻中的原生动物,藻细胞在2d内逐渐恢复,显微镜观察未发现原生动物,小球藻生长速度显著升高,达到了常规培养的藻细胞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