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6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刺参属棘皮动物门刺参科的一种,又称仿刺参。刺参属温带种,主要分布北太平洋浅海,包括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沿海和中国北部沿海,在我国北部沿海主要分布于大连、旅顺、长海沿海及山东等地。刺参的营养价值比较高,是餐饮、保健之佳品。目前随着我国广大沿海地区刺参养殖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幼刺参(2 400头/kg)越冬期间用微生态制剂进行了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的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对幼参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微生态制剂能显著促进幼刺参的生长,特定生长率在2%~4%/d之间.同时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幼刺参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LSZ(溶菌酶)及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其活性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提高幼刺参的免疫力.在实验中微生态制剂对降低NH4+ -N和NO2 -—N含量效果十分显著,表明微生态制剂对水质净化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5年5-6月,对陕西临潼地区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培育池塘水体的温度、pH、透明度、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培育期间池水温度变化范围24.7~28.3℃,均值为26.4℃;pH值变化范围为7.67~8.70,均值为8.06;透明度变化范围34.5~57.5cm,均值为40.9cm;溶解氧变化范围5.25~13.10mg/L,均值为8.81mg/L;氨氮含量变化范围0.432~0.993mg/L,均值为0.733mg/L;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0.063~0.110mg/L,均值为0.079mg/L。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溶解氧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温、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沼气废液肥水对水质指标的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全国各大中型城市水族市场出现了多种专门用于观赏的虾类,观赏虾以其体色鲜艳、花纹精致、色彩绚丽、个体小巧、风姿独特、适应性强等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依据饲养水体盐度的不同,观赏虾一般分为海水虾和淡水虾,通常情况所说的观赏虾指的是淡水观赏虾。水晶虾(Red crystal shrimp)是淡水观赏虾中深受广大水族爱好者追捧的种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匙指虾科、米虾属。匙指虾科包括米虾属、新米虾属、拟匙指虾属、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海藻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效果的影响,在水温(18±1)℃下,将体质量(1.25±0.02)g的幼参饲养在容积为25 L的塑料水槽中,每槽6头,投喂采用孔石莼Ulva pertusa、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干粉及其混合干粉、鲜孔石莼、鲜角叉菜、鲜裙带菜及其混合磨碎液与25%海泥制成的8种饲料,共饲养60 d,试验结束时测定幼参的生长情况和水体中的氨氮含量。结果表明:投喂不同海藻饲料的幼参存活率均在80%以上,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投喂鲜孔石莼饲料的幼参体质量增长最快,特定生长率为(1.38±0.13)%/d,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投喂鲜孔石莼饲料的幼参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其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组的摄食率和排粪率均为最高,且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鲜孔石莼组水体的平均氨氮含量最低,为(0.005±0.003)mg/L,孔石莼干粉组最高,为(0.021±0.016)mg/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投喂鲜孔石莼时幼参的生长效果最好,对水体的氨氮含量影响较小,在刺参幼参培育中添加鲜孔石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于2021年秋季,对济南大明湖开展了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浮游植物5门49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总种类数的48.98%;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26.31×106cells/L和28.964 mg/L。浮游动物4类10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数最多,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40.00%;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3.80 ind./L和0.018 mg/L。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554和1.935。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表明,湖区水质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污染程度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解济南地区各水系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空间变化,于2019年春季在小清河(济南段)设置10个采样点,进行浮游动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小清河济南段共检测出浮游动物4大类28种属,其中轮虫种类数所占比例最高,为71.4%;桡足类最小,为7.2%。浮游动物密度为0.24~32.40个/L,均值为7.69个/L,密度最大值出现在河段上游吴家铺(X1)。生物量为0.000 1~0.211 4mg/L,均值为0.027 3mg/L。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河段中游黄台桥(X5),其空间变化趋势与密度存在差异。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普通表壳虫(Arcella vulgaris)、四角平甲轮虫(Platyias quadricornis)和多刺裸腹蚤(Moina macrocopaStraus),常见种为桡足幼体(Copepodid)。浮游动物种类趋于小型化,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因此需要加强河道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陕西省主要水产养殖区域大宗淡水鱼流行病学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养殖水产品生态防控和自然灾害预警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通过了解和收集陕西省主要水产养殖区的6个地市、11县区、14个渔场的养殖资料,对6种大宗淡水鱼类12个养殖品种的病害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3年,陕西省大宗淡水鱼养殖品种发现病害36种,其中,病毒病4种,细菌性病10种,真菌病2种,寄生虫病13种,非寄生性疾病3种,非生物性疾病4种。检出病原体37种属,其中,病毒3科4种属,细菌3科3属8种,真菌1科2属3种,寄生虫11目13科16属22种。与二十年前比较,陕西省养殖大宗淡水鱼类流行病害种类发生较大变化,流行程度加剧,造成流行规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池塘外源和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现状及动态变化,分别于2017年丰水期(9—10月)和2018年枯水期(4—5月)在北洛河流域用浮游生物网对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鉴定,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有60种,主要类群为轮虫和原生动物,占种类总数的86.7%;浮游动物全年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ia、污前翼轮虫Proaless ordida和无节幼体,不同水期优势种的变化明显,种类差异较大;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77 ind./L和46.341μg/L;密度聚类分析显示,浮游动物采样点枯水期聚类为3大类群,丰水期聚类为2大类群;北洛河流域枯水期和丰水期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d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56~3.47,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1~0.90,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01~2.88;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海拔和pH是影响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总溶解性固体、水温、河宽和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丰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水体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本研究结果可为北洛河流域的环境治理及水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