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4篇
  6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是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为评价设施蔬菜种植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了2个典型设施蔬菜种植市、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中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了与碳源利用相关的细菌群落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两地设施菜地土壤中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但安丘种植14 a和寿光种植10 a菜地土壤不符合此规律。主成分分析发现,两地之间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差异大于不同种植年限之间的差异。相关分析发现,在安丘土壤中,11种碳源(分属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类)与不同门细菌显著相关(P<0.05);Firmicutes是与碳源相关种类最多的细菌,与9种碳源显著相关(P<0.05)。在寿光土壤中,16种碳源(分属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聚合物类、酚类和胺类)与不同门细菌显著相关(P<0.05);Latescibacteria是与碳源相关种类最多的细菌,与4种碳源显著相关(P<0.05)。冗余分析发现,Cd是影响安丘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最强环境因子,其负作用显著(P<0.01),有机质(OM)的正作用为显著(P<0.01)。Zn、OM、Cd对寿光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负作用显著(P<0.05),As、pH值的正作用显著(P<0.05)。设施蔬菜长期种植导致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持续降低,土壤生物质量退化,亟需采取有效耕作措施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保障设施菜地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132.
甘草粗提物对鲫的抗应激及免疫保护功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腹腔注射和混饲投喂两种方式研究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粗提物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抗应激和免疫保护功效。将一部分粗提物按0.5%和2%的质量分数制成药饵投喂实验鲫,分别在第14 d、28 d、35 d、42 d、56 d采集血样;将另一部分粗提物用无菌生理盐水按0.5%和2%的浓度配成针剂腹腔注射鲫,分别在第3 d、7 d、14 d、21 d、28 d采集血样。结果显示:投喂实验中药物组和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除第14 d外,药物组皮质醇水平都低于同期对照组。在最后一次采样中(56 d),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皮质醇水平分别为147.85 ng/mL、79.41 ng/mL和66.47 ng/mL。腹注实验中对照组皮质醇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最后一次采样(28 d)高达274.23 ng/mL,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投喂甘草提取物56 d后,用Aeromonas hydrophila对鲫进行人工感染,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一周后的死亡率分别为45.0%和5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P<0.05)。腹注甘草提取物后第28 d,鲫受A.hydrophila菌人工感染,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死亡率分别为60.0%、55.0%和35.0%,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表明,投喂和腹注甘草粗提物后,可明显提高鲫的抗应激能力,并能增强鱼体对A.hydrophila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33.
缩节胺对棉花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PC(缩节胺)对新陆早36号、993和新陆中26号棉花品种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DPC可以促使叶绿素合成,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光全效能强;可以有效地降低果枝始节、始节高和株高,增加有效果台数、单株成铃和铃重,减少脱落;打顶后喷施缩节胺,可以塑造棉花理想株型,对倒二枝果枝长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倒三枝,最小是倒一枝。  相似文献   
134.
为快速、准确定性定量十字花科蔬菜中的活性成分莱菔素与莱菔硫烷,本试验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萝卜、西兰花、白菜中莱菔素与莱菔硫烷含量的方法.采用水解-乙酸乙酯提取莱菔素和莱菔硫烷,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  相似文献   
135.
秸秆还田地不同水氮条件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地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计了3种灌溉方式共9个处理,并设置3个麦秆不还田处理为对照。[结果]施氮量为225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模式有利于控制水稻茎蘖量,降低水稻株高,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无显著影响,水稻有效穗数受灌溉措施及施氮量的影响较大,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施氮量为225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土壤脲酶活性,而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地施氮量为225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提高最为显著,而不同水氮条件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在秸秆还田地,当施氮量为225kg/hm2时,浅湿调控灌溉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6.
【目的】筛选出适宜兵团第七师棉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棉材料,为品种推广和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9份棉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DPS软件分析14个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结果】19份棉花品种(系)的性状变异系数在0.92%~15.08%,其中,株高变异系数最大,为15.08%;株高与果枝数、始果节高、籽棉产量、伸长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籽棉产量与始果节高、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短纤维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纤维长度与单铃重、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整齐度指数与断裂比强度、伸长率、短纤维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6.289 4%,可反映所有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排名靠前的4位依次是K07-12、中棉所92、Z1112和中棉所113。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加权关联度较大的材料有K07-12、Z1112、中棉所92和中棉所113,加权关联度越大越接近理想品种,因此K07-12、Z1112、中棉所92和中棉所113表现较好。【结论】主成分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